今天分享的是:“苟”字。
苟,讀作gǒu或gōu,始見于篆文,《說文解字》中注:“苟,苟草也。”,本義指草名,後引申為苟且、随便等義,如苟安、苟同、一絲不苟等。
上部草字頭“艹”整體緊湊,不要寫散。左豎以斜切落筆,向下行筆漸輕,不宜過長,稍右斜;左橫位置靠下,大抗肩,收筆藏于豎畫;右邊小橫順着左橫的收筆方向起筆,不要寫重,稍下壓;右豎起筆稍高,稍重,與左豎略呈合抱之勢,擋住小橫的起筆,略帶撇意。
下面“句”字上靠,撇畫起筆位于左豎下方,短促有力,角度略平;橫折豎鈎與撇畫虛接,橫畫稍抗肩,不要寫長,行筆到位後先向上稍擡筆鋒然後頓筆向左下行寫豎,豎身稍重,稍帶弧度,出鈎内圓外方,遒勁有力。
裡面“口”字位置稍偏左,左豎起筆位于首撇的收筆下方,豎身右斜;橫折橫畫抗肩,行筆到位後再擡鋒頓筆寫右豎,豎身略短,左斜;底橫從左豎裡面實接帶出,左側稍抗肩,右部略平,收筆托住右豎。
“苟”字的行書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