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信築醫舍千萬間

守護生命開新顔

中信設計

精心打造“信築醫養”品牌

守護生命

共享健康未來

信築醫養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項目概況

大冶市人民醫院中心院區位于大冶湖高新區羅家橋街道東港路東側,占地約210畝,建築面積17.8萬㎡,規劃配置病床1200張。作為2021年度大冶市重點民生工程,旨在提升醫療服務水準,促進地區醫療資源均衡發展。這是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複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項目分三期,二期由中信設計承接醫院設計任務,總建築面積97853㎡,開放床位400張,主要包含門診醫技樓、住院樓及相關配套用房。未來,它将成為現代化區域醫療中心、急救中心、職業病救治中心。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圖|鳥瞰實景圖

設計理念

院區總體規劃以“礦冶綠谷·療愈港灣”為主題,在繁華城市空間之中,為病患帶來甯靜與療愈。方案設計因地制宜,充分考慮醫院的功能定位及遠期規劃,融合場地周邊地域特色,打造與自然相融合的綠色生态醫院。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圖|主入口實景圖

1

均衡布局

協調共生

項目用地西側為城市主幹道,設計充分考慮南側醫院主入口和西側的城市形象,采用一條南北向醫療軸串聯起綜合醫療區、行政後勤區、感染病區和遠期發展區,呈均衡式布局。基地東側為濱河景觀帶,為醫院創造出更宜人的療愈環境,與院區形成多條視線通廊。“一軸一帶四區多通廊”,整體有機協調。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圖|鳥瞰實景圖

2

醫療流程高效短

服務理念顯真情

T字型醫療主街将門診、醫技、住院各部功能有效連接配接,形成了院區醫療功能交通主軸線,最大化縮短患者的就診流線。醫療街往北對接後勤保障、感染病區等各功能區。醫技專業相關科室或同層或上下層臨近布置,形成協作組團,資源共享。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圖|鳥瞰實景圖

标準化醫療子產品靈活布局,運用模數化的理念,提高醫療功能空間的靈活組合和未來發展的适應性及可變性,最大限度地實作醫院乃至科室建設的擴張、改造和重新配置的潛力。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圖|醫療子產品靈活布局

3

環境宜人顯人本

溫馨關懷理念深

在内部空間設計中,引入“陽光谷”的概念設計,将陽光引入醫療街各層,讓室内空間與室外空間互相融合,減輕了患者的精神壓力,舒緩醫護的緊張心情,充分表達了設計者對建築使用者的關愛,同時有效降低建築的能耗。

醫療街周邊置入一站式服務中心、商超等便民設施,患者在進入院區的第一時間即可享受到高品質且暖心的一系列服務。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圖|室内實景圖

4

融入地域文脈

樹立嶄新形象

設計從“礦冶大峽谷”汲取靈感,将門診醫技和住院樓的形體一體化設計,建築形體通過進退關系、線條變化形成大冶特有的梯田狀的礦山深谷意向,結合綠化庭院,生态花園使整個醫院形成“礦冶綠谷”的整體環境氛圍。結合用地東側的城市景觀河,将醫院整體環境與城市景觀河形成空間上的互動,使醫院成為城市景觀河一側為城市市民服務的“療愈港灣”。橫向線條之間采用活躍的斜向線條來模拟心電圖的脈沖波,展現出醫療建築特色。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綠谷港灣·城市中的花園療愈天地

圖|室外實景圖

結語

新院區不僅強化了與老院區的互補協同,還通過整合社群醫療與康養功能,有效緩解了大冶市及其周邊地區的醫療資源緊張狀況,标志着區域醫療服務邁入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

設計團隊

項目負責人:熊漢武

建築設計:陳小将、唐小浩、郝冠華、張馨婷、陳鵬飛、李曉谷、劉奕奕、王峰、黃亞輝

結構設計:董漢鋼、栾極、王世雄、周晖、符锴、南博文、黃鐘霈、操佳偉

給排水設計:李傳志、李魏武、塗星

暖通設計:雷建平、汪慶軍、潘際淼、黃立平、韓希銘

電氣設計:胡峻、朝新、羅力、唐炜豪、樂祺

智能化設計:熊慧、湯子豪

綠色建築設計:湯小亮、金碧輝

泛光照明設計:劉曉波、白澄

經濟:宋冰、翟松

供稿 | 第一設計院 劉奕奕

編輯 | 張璠

校對 | 餘來

稽核 |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