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由民革市委會、民盟市委會、鐵東區文旅局及鋼·美術館攜手舉辦的“遇見·脊梁”——鋼都藝術裝置展在鋼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此次展覽既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對鋼都這座城市深厚曆史底蘊的一次深情緻敬和創造性再現。
展覽以“遇見·脊梁”為主題,巧妙地将千餘件承載着鋼都七十五年輝煌曆程的老照片、老徽章和老物件,通過藝術裝置的形式重新诠釋,賦予了它們新的生命和意義。這十項意義非凡的藝術裝置作品,如同一座座穿越時空的橋梁,連接配接着過去與現在,讓觀衆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這座城市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脊梁”精神。
帶着孩子一起來觀展的民革黨員、華育外國語實驗學校資訊主任姜東成說:“每一件作品都充滿了創意和深意,它們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鋼都精神的象征。這些展品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脊梁’這個詞所蘊含的堅韌與不屈,也讓孩子對這座城市的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作為主創人員之一,市政協委員、民革鞍鋼一支部黨員胡煜晗則進一步闡述了展覽的深遠意義,她說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鞍鋼開工75周年。在這個曆史交彙的重要時刻,此次鋼都藝術裝置展向世人展示鞍山這座城市的輝煌過去和美好未來。展覽中的數百件珍貴史料,是我們對鞍山深沉的愛與情懷的展現,它們讓時光得以生動再現,讓曆史記憶在藝術中重獲新生。
據介紹,此次展覽将即日起持續至9月10日,其間将不定期調整展陳内容,為觀衆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觀展體驗。
“遇見·脊梁”——鋼都藝術裝置展是一次藝術的探索和創新,更是一次對曆史的回望和緻敬。市民可以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更加珍惜和傳承這座城市的文化遺産和精神财富。
全媒體記者 王丹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