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複高熱、不退燒
還伴有喉嚨痛……
近期
有深圳家長在社交平台上發帖
表示家裡的孩子“中招”了
感染了腺病毒
而在浙江諸暨市中心醫院
近一個月
接診腺病毒感染患者超700例
高燒不退、精神狀态差
考慮是腺病毒感染
據諸暨日報報道,近日,在浙江諸暨市中心醫院兒科門診,有不少正在候診的家長和孩子。
今年3歲的小果(化名)不僅反複高熱,還一直喉嚨痛、眼睛紅,精神狀态不佳,胃口也不好。揪心的家長帶着孩子來醫院,醫生檢查後考慮其得了腺病毒感染,需要入院觀察。經過對症處理,小果第3天體溫已恢複正常。
諸暨市中心醫院主治醫師趙郦介紹,腺病毒即人腺病毒,是一種沒有包膜的DNA病毒。被感染的孩子會出現反複且頻繁的高熱,多在39℃以上。退熱後很快複升,持續約1周左右,有時甚至服用退熱藥也難降至正常溫度,同時還有拉肚子、嘔吐、咽痛、眼紅、精神萎靡等症狀。
圖源:諸暨日報
據了解,今年6月份,諸暨市中心醫院兒科接診腺病毒感染患兒超過700人次,因腺病毒感染引起并發症住院有90多人。趙郦表示,“往年醫院兒科接診腺病毒感染的人數差不多僅為100例,今年患者激增。”
腺病毒通過何種途徑傳播?
常州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檢驗科技師蔣靖怡介紹,腺病毒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與接觸傳播。其中,接觸傳播包括通過眼結膜(如遊泳池水)或皮膚微小傷口進入人體。由于腺病毒是一種無類脂質包膜的病毒,對含氯消毒劑有一定的抵抗作用,用于飲用水消毒的正常含氯劑量(較高濃度才可達消毒效果)不能徹底殺滅腺病毒,是以常出現遊泳池和浴池中發生的“水傳播性結膜炎”或“咽結膜熱”。
是以,要選擇正規的遊泳場所,注意檢視泳池衛生許可證等公示資訊。如果泳池水質優良,池水應該呈現明亮的淺藍色;若池底沒有沉澱物,池水泡沫消散時間在15秒内,表明池水經常換,比較幹淨;貼近水面聞氣味,如果能聞到淡淡的氯氣味道是合格的;水質優良則感覺軟,若感覺硬、澀,甚至身上有瘙癢的感覺,水質可能較差。除此之外,留意泳池底部或旁邊的出水口,如有源源不斷進出的現象,說明水循環消毒裝置正常運作。
圖源:微信公衆平台公共圖檔庫
據了解
腺病毒是兒童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最常見的元兇之一
兒童感染後一般會出現
呼吸道感染和咽結膜炎
可能會持續5-7天高燒
對于很多家長而言
孩子一發高燒内心就很着急
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吃
家中的抗生素藥物
專家提醒:
孩子發燒别盲目吃抗生素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檢驗科技師唐瓊華介紹,腺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以對症支援療法為主,是以預防尤為重要。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避免揉眼睛等;盡量避免與已知感染腺病毒的人密切接觸;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适當的鍛煉;定期對生活環境和物品進行消毒。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米芋枚提醒,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不同,抗生素對病毒感染并無效果,家長勿盲目給孩子服用抗生素,應随時關注病情變化,3天沒退燒應及時就醫。此外,腺病毒感染并非兒童專屬,成人也可中招。
孩子感染腺病毒
該如何照顧?
對于腺病毒感染的孩子
可以适當給他們服用退燒藥
主張多喝水、多休息
積極護理,對症退熱
因為對于大多數
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來說
腺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
輕症一般可以自愈
醫生提醒,如果孩子以往有抽筋病史,要及時服用退燒藥,必要的時候服用防止抽筋的藥物。如果病情加重發展成腺病毒肺炎,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适當服用抗病毒藥物,但要嚴格把握指征。
家長可以按照這三點來:
01
如果孩子是短期發燒,精神還不錯,家長可以選擇居家護理。
02
發燒三天可以就近到醫療機構做必要的檢查。如果想明确是否是腺病毒感染,可做呼吸道分泌物腺病毒抗原檢測。
03
如果高燒長達五天以上,則需要進一步檢查,避免病情加重進展轉為肺炎。
醫生表示,在明确病因的前提下,如果孩子體溫比較高,但有下降趨勢且精神不錯的話,家長則不用太擔心,可以多觀察一些名額,如吃退燒藥的次數少了,每次熱峰間隔時間長了,熱峰數值下降,就是孩子好轉的趨勢。
如何判斷
病情是否進展為肺炎?
根據《兒童腺病毒肺炎診療規範(2019年版)》,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是兒童社群獲得性肺炎中較為嚴重的類型之一,多發于6個月至5歲兒童。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21天,平均為3-8天,潛伏期末至發病急性期傳染性最強。有症狀的感染者和無症狀的隐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
腺病毒肺炎起病急,常在起病之初即出現39℃以上的高熱,可伴有咳嗽、喘息,輕症一般在7-11天體溫恢複正常,其他症狀也随之消失。重症患兒高熱可持續2-4周。呼吸困難多始于病後3-5天,伴全身中毒症狀,精神萎靡或者煩躁,易激惹,甚至抽搐。
小福溫馨提醒
目前正是腺病毒感染高發期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有類似症狀
及時去醫院就診
切勿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療
如果懷疑身邊有人感染腺病毒
一定要做好隔離工作
願大家都能百毒不侵
身體棒棒
-END-
編輯 | 古丹妮
校對 | 古棗、魏鼎、王建交、魏實金
審校 | 楊莎
監制 | 周常
資訊來源 | 人民網科普、健康廣東、中國新聞網、諸暨日報、成都商報、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