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中國,由于氣候、國情等種種因素,原本的三衣不那麼适用,三衣僅于禮佛、誦 經或集會時,披搭于大袍之外,并依實際情況僅擇一衣披搭,出現了傳統“袈裟”搭配漢式“海青”的規制。
故海青為大陸佛門僧俗二衆禮佛時所穿的衣服,本屬于寬袍大袖的古裝,身腰、下擺、袖口都很寬闊,穿着自在。
海青表法,接引衆生
古代叢林将禮佛的衣服稱為海青,其取意為,海,浩瀚如海,能容萬物。青,取之于藍而盛于藍,鞭策修道者精進。
在佛教中,海青還有一定的表法意。
廣大的袖袍,是接引衆生的意思;海青的海表示廣大,穿起袍來,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一樣廣闊,能包萬物;青,表示内心清淨,諸法不染,故名海青。
海青顔色,意義不同
現今之海青顔色主要有兩種:
一為深色(現在比較常見的有黑、灰、褐、咖啡色),乃一般缁素二衆禮佛時所穿,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僅著海青,不得披搭袈裟;
一為黃色,為一寺之方丈、首座、法師等所穿,一般大衆不得穿著。
海青中的佛教元素
海青的領子,是由三片布縫制而成的,這樣的領子稱之為三寶領。
在衣領的前面中段還縫有五十三行藍色的線條,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參。
與漢服的廣袖不同在于,海青的袖口是縫合起來的。
穿着海青的注意事項
(1)上下樓撩衣之法。(上樓撩前片、下樓撩後片,以免拖地或被踩到)
(2)穿海青時,雙手不可下垂,應放掌或合掌。
(3)跪拜時如何撩衣?(雙手同撩前片)
(4)長跪時如何起身?(先将左腳向前彎曲,雙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腳收回)
(5)靜坐時,将蓋布巾置于海青内。
(6)閉靜後,雙腳不可直伸,以示恭敬。
在家居士的海青以深色為宜。對于居士來說,在寺院參加活動穿海青好處多多。
穿上海青,一方面可以遮蔽花花綠綠或者不大得體的俗服,另一方面使得穿着海青時,兩手要放在胸前,或結彌陀印。
不能放下手臂,緻使衣袖落地,以保持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