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魯智深想殺卻殺不掉的好漢,上梁山後卻因貪戀美色而死

《水浒傳》的世界可謂惡人遍地,滿目瘡痍,身處那個世界本就是個悲劇,是以書中那些不願向命運屈服的人紛紛選擇落草,梁山好漢就是這麼一幫人。

不過也并非上了梁山的人就都算得上是“好漢”,當然,這也得看你如何了解“好漢”二字了,至少它決不能等同于“好人”,比如李逵、鮑旭這些殺人如麻的惡棍也混上了梁山,他們不過是一幫狠人。

有人說真正算得上好人的,也就隻有一個“花和尚”魯智深,這種說法對不對暫且不談,至少魯智深的為人确實不差,他也算得上是書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

他是魯智深想殺卻殺不掉的好漢,上梁山後卻因貪戀美色而死

(魯達劇照)

而魯智深出彩的原因也很簡單,就因為他足夠強,不過你可能有所不知,魯智深這般強者也有想殺卻殺不掉的人,那人還混上了梁山,最終卻死得莫名其妙。

一、頂尖強者魯智深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這是施耐庵賦予武松的評價,作為書中人氣最高的角色,也是最強的角色之一,武松自然是配得上這番評價的,畢竟光是“景陽岡打虎”的事迹就足以讓他揚名立萬,不過這評價也同樣适用于魯智深。

魯智深初登場時,作者賦予他的描述就足以證明這人絕非等閑之輩。

書中隻道是:“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鹦哥綠纻絲戰袍,腰系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縧,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臊胡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而後來他的一系列經曆也證明了他确實是頂尖高手,如果說三拳打死鎮關西隻能說是鄭屠那家夥體格差,那麼倒拔垂楊柳的壯舉則足以說明問題,若沒有千萬斤的力量,又如何能做到徒手拔倒一棵大樹?

不過即便是魯達,也有打不過的高手。

二、魯達痛恨之人

就因為名氣太大,以至于有不少讀者認為武松和魯智深都是那種未嘗敗績之人,其實不然,就拿武松來說,他就曾被大黃狗晃倒,面對盧俊義時也隻敢打三個回合便拔腿就跑,當然,那都不算是敗了,而魯智深則實實在在的被擊敗過。

他是魯智深想殺卻殺不掉的好漢,上梁山後卻因貪戀美色而死

(魯智深劇照)

比如當初在破瓦罐寺,餓了幾天的魯智深就一度被崔道成給擊退,所謂人是鐵,飯是鋼,這也無可厚非,沒吃飯哪來的力氣,當然,這也不算是被正面擊敗,但魯智深在面對張清時,卻是被正面擊敗了。

那“沒羽箭”張清的戲份雖然不多,但他登場的時候,卻是最像主角的存在,從沒有哪位好漢得到過他這般待遇,他是連打梁山十五名頭領,其中就包括魯智深。

魯智深敗在他手中,這場敗績書中寫得很直白:“張清道:‘這秃驢腦袋上着我一下石子!’魯智深擔着禅杖,此時自望見了,隻做不知,大踏步隻顧走,卻忘了提防他石子。正走之間,張清在馬上喝聲:‘着!’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打得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呐喊,都搶将來。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

張清能赢魯智深其實并不讓人意外,他力量是大,但從來都不是那種身手靈敏之人,這也是他與武松的差别,是以武松能躲過石子,救下魯智深,隻是他們二人也不敢戀戰。

他是魯智深想殺卻殺不掉的好漢,上梁山後卻因貪戀美色而死

(宋江劇照)

而事後魯智深的表現也證明了他确實不是張清的對手,畢竟張清投奔梁山之後,他就差點沒忍住要殺張清。

書中隻道:“宋江等都在州衙裡聚集,衆人會面。隻見水軍頭領早把張清解來。衆多兄弟都被他打傷,咬牙切齒,盡要來殺張清。宋江見解将來,親自直下堂階迎接,便陪話道:‘誤犯虎威,請勿挂意。’邀上廳來。說言未了,隻見階下魯智深,使手帕包着頭,拿着鐵禅杖,徑奔來要打張清。”

若不是宋江阻攔,這二人之間必有一場惡鬥,隻是到時候吃虧的怕還是魯智深。

三、莫名被寫死的好漢

照說張清如此厲害,後來的征伐也該所向披靡才是喽?

事實也确實如此,在兩赢童貫時,張清就與龔旺、丁得孫一同殺了嵩州都監周信。

再三敗高俅時,張清又先後打傷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節度使梅展、八十萬禁軍都教頭丘嶽。

在征遼、田虎、王慶的過程中也屢立戰功,諸如阿裡奇、耶律國寶、竺文敬、姬宗器等人都是死在他的飛石之下,可以說他那飛石就是無解的存在。

他是魯智深想殺卻殺不掉的好漢,上梁山後卻因貪戀美色而死

(張清劇照)

可張清最終的結局卻讓人覺得莫名其妙,那是獨松關一戰,張清配合董平一同去找厲天閏報仇,卻莫名使起槍來,最終卻技不如人,槍插入樹種,繼而被殺,着實可笑。

這段設定其實是十分荒誕的,以張清的水準,他完全可以用飛石殺了厲天閏與張韬,根本無需與他們剛正面,可他為何沒這麼做?

隻有一種解釋,後來的他沉迷女色,荒廢了習武。

在征田虎時,張清就與那仇瓊英打得火熱,那女子後來嫁給了他,書中也明确提到,二人很快就有了孩子。

你且看原著描述:“後來瓊英病痊,彌月,産下一個面方耳大的兒子,取名叫作張節。次後聞得丈夫被賊将厲天閨殺死于獨松關,瓊英哀恸昏絕,随即同葉清夫婦,親自到獨松關,扶柩到張清故鄉彰德府安葬。瓊英守節,獨自撫養孤兒。後随吳玠大破金兀術四太子。”

他是魯智深想殺卻殺不掉的好漢,上梁山後卻因貪戀美色而死

(張清、瓊英劇照)

可見後來的張清确實是與瓊英膩在一起,以至于武功退步,這才落得悲劇收場。

當然,若一直讓他使飛石,後期一顆石頭就帶走一個将領,那方臘都可以直接投降了,是以張清之死純粹就是劇情殺。

那麼問題來了,若他與魯智深來上一場正面交鋒,魯智深有勝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