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造環保産業鍊主企業,瀚藍環境拟私有化粵豐環保

7月7日,瀚藍環境(600323.SH)披露提示性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通過間接子公司瀚藍(香港)環境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藍香港”),以協定安排方式私有化收購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01381.HK)(以下簡稱“粵豐環保”),交易示意性登出價暫定為4.90港元/股,100%股權對應的整體金額約為119.5億港元。交易完成後,粵豐環保将成為瀚藍香港控股子公司,并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打造環保産業鍊主企業,瀚藍環境拟私有化粵豐環保

國資合作力挺戰略性産業重組

打造環保産業鍊主

并購重組是促進産業整合和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廣東省圍繞高品質發展進行部署,大力推進上市公司高品質發展和産業鍊補鍊強鍊延鍊,支援優質上市公司開展産業鍊并購整合,以實作做強做優做大。今年,“新國九條”明确提出,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綜合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高發展品質,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

根據公告梳理,本次交易瀚藍環境将聯合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恒健”)、廣東南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海控股”)三方共同實施。資料顯示,廣東恒健是由廣東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公司,是廣東省級國有資本營運公司;南海控股的實控人為佛山市南海區國資局,與瀚藍環境屬同一實際控制人。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早在2022年,佛山市政府與廣東恒健簽訂了戰略性産業促進發展合作協定,圍繞佛山重點發展的産業和重點項目加強合作,幫助産業鍊核心企業加快發展、上市公司高品質發展,推動佛山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發展壯大,瀚藍環境也與廣東恒健簽訂了上市公司高品質發展合作協定。

業内人士表示,廣東恒健本次參投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的重要舉措,将有望打造廣東環保産業的“鍊主”企業。

環保産業作為佛山市南海區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是經濟結構轉型更新和建設“品牌南海”的重要抓手。南海控股作為瀚藍環境的大股東,此次加碼助力瀚藍環境做大做強核心業務,展現了對瀚藍環境未來發展的信心。

加碼優質焚燒發電項目

瀚藍有望躍至A股第一、行業前三

此次收購标的粵豐環保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城市生活垃圾總處理能力達54540噸/日。目前,随着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已進入成熟階段,新增項目減少,粵豐環保也逐漸從建設向營運周期過渡,2023年,該公司大部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作投産,項目建設收入下降76.7%,導緻營收出現下滑,但公司毛利率顯著增長至41.8%;如剔除建造業務支出,則公司營運收入同比上升1.6%,經營活動現金流達19.35億港元,盈利品質和财務穩健性持續提升,業務造血能力穩步增強。

公開資料顯示,粵豐環保項目區位布局覆寫廣東、上海、四川、山東、江蘇等12個省市,其中在垃圾處理需求大的廣東省布局項目達17個,占總處理能力49%。同時,憑借區位優勢及精細化營運,粵豐環保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的總體産能使用率超100%。此外,随着多個項目已進入穩定營運期,粵豐環保資本開支同比大幅下降,經營現金流顯著改善,具有潛在高分紅能力。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固廢處理行業迎來了空前發展契機。垃圾焚燒發電作為固廢處理的核心環節,是城市固廢的末端兜底處理設施,在固廢産業鍊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固廢處理領域的綜合性環保營運領軍企業,瀚藍環境堅定執行“大固廢”戰略,建構了以固廢為核心主體、能源和水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并積極緊抓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優質項目的視窗期,持續擴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規模。

據瀚藍環境及粵豐環保年報披露的垃圾焚燒規模資料分析,本次交易完成後,瀚藍環境在營運項目的垃圾處理量将達到7.35萬噸/日,待建及規劃項目達到1.68萬噸/日,合計将超過9萬噸/日,将有望躍升至A股第一、行業前三,業務規模和行業地位大幅提升,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

行業龍頭強強聯合

協同增效“大固廢”想象空間廣闊

記者了解到,目前瀚藍環境與粵豐環保均有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手,其中,瀚藍環境的大部分項目位于福建省,粵豐環保的衆多項目位于廣東省,在強強聯合後,雙方有望發揮協同共振的效應,為“大固廢”戰略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據資料顯示,粵豐環保已獲得香港垃圾轉運業務,服務合同28億港元,為香港提供垃圾轉運服務。同時粵豐環保也是香港莊臣控股(01955.HK)的第二大股東。基于粵豐環保對香港環保市場熟悉深入,未來也将為瀚藍環境的國際化發展創造了空間。

粵豐環保與瀚藍環境均高度重視ESG管理并獲得業界認可,粵豐環保曾獲得香港ESG披露貢獻先鋒大獎、ESG領先企業獎;瀚藍環境曾獲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ESG百強、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評級TOP10等榮譽。

作為環保行業的佼佼者,瀚藍環境和粵豐環保一直保持着穩健的發展态勢和卓越的市場表現。縱觀瀚藍環境自2000年上市以來的發展,先後完成多宗重大并購,從單一業務向綜合服務延伸,經營規模迅速壯大,并積累了豐富的并購重組經驗。業内人士表示,它們的聯合不僅将帶來環保行業的資源和市場互補優勢,更有望通過協同創新和優化資源配置,共同打造出更具競争力的環保服務模式,引領行業繼續向更高水準發展。

文/南海融媒記者李春妹

通訊員 鐘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