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上瘾”,淩晨3點還在打錢!網友曬賬單:怎麼勸→

父母“上瘾”,淩晨3點還在打錢!網友曬賬單:怎麼勸→

不知從何時起

部分老年人在熬一種很新的夜

“着迷微短劇”

這兩年

微短劇火出圈

不少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

都加入“觀看大軍”行列

甚至有人在刷劇的同時

“一擲千金”

有的消費總額高達上萬元

近日,安徽的趙女士(化姓)無意中發現自己60歲的母親杜女士(化姓)今年6月份的微信支付賬單高達近7000元。

付款記錄顯示,單次支付金額為數十元,支付間隔約十幾分鐘,收款方大都為“XX視訊”、“XX劇場”、“XX網絡”等。

父母“上瘾”,淩晨3點還在打錢!網友曬賬單:怎麼勸→

溝通後趙女士得知,母親是在充值看短劇。根據杜女士出示的支付記錄截圖,今年6月,母親通過微信支付花費了6992.7元。

6月27日淩晨1點25分,她向“XX熱門視訊”支付了49.9元,随後每隔約10分鐘就支付一次;

淩晨2點半,她最後一次向“XX熱門視訊”支付;

淩晨3點過,她又兩次向“XX科技”分别支付39.9元;

早晨9點半,她又開始充值,向“XX劇場”支付了49.9元。

……

這一天,趙女士的母親總共為追短劇花費548.8元。

付費短劇需要

充值才能解鎖下一集

多名網友跟帖表示

他們的父母對微短劇上瘾

還投入了高消費

杜女士的觀看記錄顯示,她追過的短劇有“總裁夫人帶崽……”“萌寶來襲……”“大小姐在娛樂圈……”等。

據了解,這些讓人“上頭”的付費短劇,往往都在劇情關鍵處戛然而止,需要付費才能解鎖下一集,有的則需要付費才能免廣告。

急切地想知道後續劇情的觀衆,往往都會付費解鎖,單集費用往往僅需幾分錢,但充值時需購買價值幾十元的套餐,積少成多,成了一筆“巨款”。

“在某些影視平台上充一年的會員也隻要兩百多元。一個短劇花費這麼多,太不合理了。”杜女士告訴記者,她和母親交流後,母親得知原來還有免費或更優惠的管道看劇,告訴女兒自己再也不會看付費短劇了,以後隻看免費的劇。

不少老年人刷短劇

“停不下來”

▋無獨有偶,江蘇的王女士(化姓)也有類似經曆,她61歲的父親王先生也為追短劇花了不少錢。

王女士看了父親的手機,發現他的大筆支出是給短劇充了值。父親向她解釋,一開始隻需要充1分錢,後來不知為何竟花了那麼多錢。

王女士向平台投訴想追回費用,隻退回了幾十元。

▋今年67歲的短劇消費者楊女士說,在自己刷劇入迷的時候,會忽略老伴催促端菜的聲音。楊女士表示那些劇讓她覺得很“解氣”,會在播廣告的時間寫下評論“把那個負心漢揍一頓就好了,女生不能這麼傻。”

楊女士說,她20歲時結婚,婚後家務幾乎都是她承擔,這讓她感到疲倦,當看到短劇女主“逆襲”時,自己也會有一種“取得成功”的錯覺。

父母“上瘾”,淩晨3點還在打錢!網友曬賬單:怎麼勸→

業内人士透露,男頻劇“頂流”演員片酬在6千~8千元/天,女頻劇的“扛劇”主角則在1萬~1.2萬元/天。一部現代劇的拍攝周期大約在7~10天,演員的預算已經被成倍拉高。

問題來了

老年人追短劇花費成千上萬元

子女發現後是否可以要求平台退款?

律師:

老年人在網絡付費方面應受到特殊保護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家屬若想要求平台退款,可以提供證明短劇平台違法的證據,否則雙方應當受到支付時顯示的合同限制,不可随意解除合同、要求退款。短劇平台如果已經明确告知短劇的具體價格、收費方式,則無法要求退款。

也有律師認為

老年人屬于特殊群體

在網絡付費方面

理應受到法律特殊保護

陝西恒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良善認為,若收費的形式為自動扣費,應當有單獨的提示,而且一定要醒目,否則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品質、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假若平台未盡到在顯著位置醒目提示的義務;或者該自動扣費服務條款被認定為霸王條款,那麼自動扣費服務将被定性為無效。老人可基于以上兩點理由要求平台退費。

律師提醒

消費者在點選提示視窗時也要審慎

熟稔合同内容

對存疑的條款要按下暫停鍵

切不可盲目地點選選項

你或身邊的人是否也會看微短劇?

你認為微短劇吸引人的原因是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來源:廣州廣播電視台、紅星新聞、成都商報等

編輯:肖麗婕

稽核:林微

監審:施曉斌

猜你關注

●剛剛!甯德市“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召開

●驕傲!嫦娥六号副總設計師是咱甯德人!

●工資調整!甯德人注意,下個月或有變化!

●甯德新增1處省級濕地公園

免責聲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僅限于視訊、音頻、圖檔、文字等)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内與本公衆号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文章隻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父母“上瘾”,淩晨3點還在打錢!網友曬賬單:怎麼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