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這真的是剪紙嗎?該不會拿素描糊弄我們吧?”
許多見過這位東北大姐作品的觀衆,都忍不住發出質疑。
這也難怪觀衆心生懷疑,大家看看她作品,便一目了然。
光影強烈、黑白灰分明,人物笑意盈盈、栩栩如生,這實在是太像一幅下鄉寫生的素描作品了。
但這确實是一幅剪紙作品,憑借這手“以剪亂畫”的本領,她成功将有1500年曆史的非遺帶出國門,以至于被人稱為“天下第一剪”。
東北大姐名喚李寶鳳,她出生農村,國中就辍學在家務農。
但比起農民,她更像是一個全球巡演的“格萊美剪刀手”。帶着一把剪刀登上南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的舞台,讓老外見識到了原來剪紙還能剪成油畫、水彩畫、版畫的形式。
李寶鳳剪下的人物,就連臉上的皺紋和頭發絲兒都纖毫畢現。引得老外直呼:“這就是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嗎?”
● 李寶鳳在首爾為南韓觀衆剪紙表演。圖檔來源:李自健美術館公衆号
李寶鳳的絕活也不免讓人心生欣慰:量他們南韓人也偷不走。
以往的剪紙皆以平面形式為主,李寶鳳創作的剪紙立體感十足,完全差別于傳統的剪紙形式。
那麼,這位來自東北的藝術大師,到底是如何創造出如此富有新意的剪紙形式,并在全世界發揚光大呢?
天資聰穎,卻辍學務農
1966年,李寶鳳出生在吉林長春市雙陽區的一個農民家庭,家裡有四個姐妹。
盡管家庭條件不好,但每逢過年依然會張羅着包餃子、吃殺豬菜、剪窗花......
東北過年習俗花樣多,但小寶鳳唯獨鐘情于窗花,6歲起她就拿着剪子學着大人的樣子剪了起來。
● 李寶鳳作品《妞妞看書》
有時候彩紙用完了沒錢買,她就去玉米地裡拾玉米葉子、到山上摘些樹葉回家剪紙。
從天上的雲朵、溪裡的魚、春天的二月蘭、夏天的紫丁香、冬夜的滂沱大雪,凡是眼裡看到的,都是李寶鳳心中的素材。
她用剪花記錄四季變幻與歲月變遷,隻為緩解心中難耐的“剪花瘾”。
● 李寶鳳回憶童年撿樹葉來剪紙
剪得多了,手藝也精巧了許多,李寶鳳把漂亮的剪花貼在窗上,平添幾分喜氣,長輩們摸了摸李寶鳳的腦袋,直誇:“小丫頭片子,剪得真不孬。”
到了上學年紀時,李寶鳳天資聰穎,對于功課的領悟能力也比同學要強很多,常常用半月的時間就能學會一學期的内容。
但初二那年,父母卻說:“女孩兒讀那麼多書幹嗎,反正遲早都是要嫁人的。”
于是,14歲的李寶鳳隻能放下手中的課本,拿起鋤頭在田間勞作。
她在田間日複一日勞作,用汗水澆灌着那片貧瘠的土地。時間一長,手上布滿了水泡。
有一回,李寶鳳被頭上的烈日曬得一陣眩暈,恍惚間看到地上的泥地沾染了些許紅色。往鼻子上一摸才知道,原來是她流出的鼻血。
務農日子雖苦,但李寶鳳依然放不下剪花。她四處借書看,連環畫、小插畫,就連炕上玻璃櫃上的畫也撕下來細細研究。
李寶鳳就在農忙之餘奠定了她對剪花的審美基礎,日積月累下竟攢了400幅剪花作品。
此時的她也沒想到,這400幅作品将是改變她命運的敲門磚。
從農民到村小教師
1984年冬天,縣裡職高開設音體美專業班培養特長生,為教師隊伍培養人才。
李寶鳳知曉國中辍學的自己不符合招生要求,但縣裡很少開設特長生的班級,如果錯過了這次招生不知道要等到何時。
于是,李寶鳳抱着平時攢下的400幅作品跑到了校長辦公室。
有彩色的蠟筆畫,有零碎的剪花。盡管李寶鳳沒有接受過科班訓練,但她的作品卻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李寶鳳作品中與生俱來的靈氣打動了校長,她被破格錄取為一名旁聽生,正式進入職高學習。
● 李寶鳳作品《雪鄉》
時間如白駒過隙,結束特長生生涯的李寶鳳,由于美術成績優異,被配置設定到鄉村國小中當美術老師。
1986年,村小的環境簡陋,操場上雜草叢生,教室裡連基本的教學設施也寥寥無幾。3分錢一根的蠟筆對孩子們而言已經是奢侈品了,更别說雪白的畫紙了。
本打算讓孩子們拿用過的作業紙來畫畫,但很多學生的家長有抽旱煙的習慣,為了省錢買紙,他們會拿孩子用過的作業紙來卷煙,根本沒法在美術課上二次利用。
李寶鳳隻覺一陣心酸,因為看到這些買不起教材的孩子,就感覺好像看到了從前的自己。
這時,吉林省新出的美術教材裡收錄了許多經典的美術作品,但裡面許多作品和技法是李寶鳳從未接觸過的。
李寶鳳認為自己都不了解這本書要如何教孩子,她壯起膽子給教育廳寫了封建議信,建議教育部門結合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編寫“鄉土教材”。
沒想到一周後就收到了教育廳的回複:“你的建議非常好,你能不能先行做嘗試?”
得到上級部門肯定的李寶鳳平添幾分動力,她帶孩子們走出課室,就像從前的自己一樣,走進山野小溪,感受萬物生靈。
● 李寶鳳作品《鹿鳴幽谷》
既然沒有錢買畫筆和紙,那幹脆就讓孩子拾些樹葉、廢紙皮來剪紙。
這三年的戶外教學讓孩子們對剪紙興趣盎然,也讓他們一起創作了許多富有童真的剪紙作品。
李寶鳳帶領這些孩子斬獲了許多獎項,孩子們有200多幅作品在省市、國家、國際少兒大賽中獲獎,甚至還有13幅作品被收錄進《世界當代少兒美術書法攝影作品精選》。
由于自幼喜歡《紅樓夢》,李寶鳳很早就産生了創作以此為題材剪紙的念頭。
1996年,李寶鳳終于有機會實作這個願望了。
這年,李寶鳳被評為“吉林省先進教師”,并調往縣中心國小任職。
在更大的平台教學,李寶鳳創辦了個人工作室。每天除了上剪紙課外,她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在剪紙創作中。
千金難換《紅樓夢》
幾乎每天淩晨四點,天蒙蒙亮時,就能看到李寶鳳在工作室中忙碌的身影。
除畫畫、剪紙、修改外,她又翻起來《紅樓夢》原著,一遍又一遍揣摩書中人物的性格。87版的《紅樓夢》,以及各種連環畫小人書,都被她看了無數遍。
林黛玉的孤傲自尊、薛寶钗的心機城府、王熙鳳的潑辣爽快......每個角色的性格都相差甚遠,李寶鳳重複剪下無數次,直到滿意為止。
● 《紅樓夢》群芳圖
這幅作品花了李寶鳳數年的時間,剪到第三年時,一位國外的企業家機緣巧合下看到了李寶鳳未完成的《紅樓夢》剪紙。
這位外國友人,竟開出6萬元的高價要買下這幅半成品。
要知道,那時李寶鳳一個月的工資也才40塊錢,有了這筆錢她甚至能在長春市區買下一兩套房子。
李寶鳳糾結了很久,但内心還是無法割舍,便在數日後回絕了買家的好意。
此時的李寶鳳也沒想到,她的《紅樓夢》在20年後能飙升至200萬的價格。
1999年,李寶鳳帶着她的《紅樓夢·大觀園》到北京大觀園參加藝術展。這是一幅長3米,高1.5米的巨作,囊括了55位原著中的角色。
● 《紅樓夢·大觀園》局部圖
這55位仕女亦哀亦怨,或喜或悲,性格迴然,栩栩如生地再現了花柳繁華地的生活圖景。
在人物塑造上,李寶鳳剪下的角色主次有序、密而不散。紅紙上的樓台亭榭郁郁蔥蔥,可謂是绮羅穿林影滿園,詩情畫意覽無盡。
李寶鳳憑借《大觀園》一鳴驚人,徹底在中國藝術界打響了名堂。
“紅學”泰鬥周汝昌更是贊不絕口,大筆一揮,賦詩一首:“紅盞一丈現紅樓,滿眼群芳百态收。也似娥皇鋪彩石,神工巧剪世無俦”。
成名後,李寶鳳并未僅将剪紙藝術束之高閣,反而嘗試将其做成當地特色産業,為此成立了寶鳳剪紙藝術公司。
金融危機也無法撼動的企業
創業之初,李寶鳳遇到了第一個難關。
由于不了解市場行情,李寶鳳陷入了“閉門造車”的窘境。她的作品精美,可是卻沒有相應的包裝設計,會顯得作品有些單調。
這直接導緻李寶鳳在創業第一年才賣了1.2元,甚至還賠了不少錢。
虧損下也讓李寶鳳重新轉變思路,開始積極和市場對接,了解年輕人喜歡的藝術。
此外,紙張應用上,李寶鳳更是獨創專利,與造紙廠家合作後再用自己的技術加工,達到了讓紙張十年内不褪色的效果,克服了紙張褪色的難題。
2005年,李寶鳳的剪紙公司已然初具規模,但她并未耽誤精進技藝,而是藝術、商業兩手抓。
● 李寶鳳
李寶鳳的剪紙作品突破了原來單調的紅色,将國畫、年畫、版畫、油畫、裝飾畫和攝影等藝術融合進剪紙藝術,同時還吸納了地方戲曲、詩詞歌賦、民謠和少數民族的元素,創作了一大批舉世獨立的藝術品。
這才有了3D立體的剪紙設計作品《春水長流》,李寶鳳采用多層套色剪紙的技法,将苗族少女的頭飾呈現得極為有重量感,甚至在太陽底下熠熠閃爍光芒。
● 《春水長流》局部圖
多層套色技法難就難在要将每張單層的紙連起來,必須“千剪不斷”,倘若剪斷了分毫,整層紙都會毀于一旦。
● 李寶鳳剪出的苗族少女
藝術和廢品之間,隻有“一厘之遙”。
技法的創新,加上對消費者喜好的了解,李寶鳳的剪紙作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2009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但李寶鳳的剪紙公司絲毫未受影響,訂單不減反增。她的一幅剪紙作品從數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喝水不忘挖井人,富起來後的李寶鳳并未忘記關東的鄉親們。
為了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也為了幫助當地村民就業,她在長春市和德惠市先後教育訓練了2000多名學員。
每當公司設計好版式後,就将樣品發到學員手中計件支付工資。
這些學員每個月能拿到500-1000元的工資,李寶鳳此舉直接解決了讓政府頭疼已久的難題,帶動上千名下崗職工和農村婦女就業。
2020年,李寶鳳帶着她的作品到長沙李自健美術館參展。除那幅改變她命運的《紅樓夢·大觀園》,還有《西遊記大鬧天宮》《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水浒傳聚義廳》等百餘幅作品。
● 《水浒傳聚義廳》局部圖
除了到各地參展外,她還會給一些聾啞孩子和自閉症兒童免費上課,隻為了能讓他們學會一門謀生的技藝。
盡管在10年前就棄教從商,但李寶鳳的學生卻遍布世界各地。
截至目前為止,李寶鳳已經教育訓練過3萬多名學生。
每當有人問起李寶鳳能為社會做些什麼時,李寶鳳的答案隻有一個。
“我捐我的文化,因為它不分國籍、不分貧富貴賤,它屬于所有人。”文/梁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