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戰封神!蔣介石指令撤退,他卻執意和岡村甯次決戰,殲敵11萬

薛嶽,一個名字,一段傳奇。抗日時期,擅長以少勝多的戰役,被公認為“戰神”。他不僅是殲滅日寇最多的将領,更是一位戰術家,一位戰略家。他的“天爐戰法”,讓敵人聞風喪膽,他的三次保衛長沙的壯舉,更是永載史冊。

薛嶽,出生于廣東農村的普通家庭,因為父親希望他能像嶽飛一樣,保家衛國,故取名為薛嶽。從軍校畢業後,他便投身于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從那時起,他的人生便與抗日戰争緊密相連,他的名字也與一系列輝煌的戰績同在。

一戰封神!蔣介石指令撤退,他卻執意和岡村甯次決戰,殲敵11萬

在抗日戰争的艱難歲月裡,薛嶽将軍以其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堅定的抗戰決心,成為了中國軍隊的一面旗幟。他面對的敵人,是臭名昭著的日軍指揮官---岡村甯次。此人是瘋狂的軍國主義分子,作戰手段毒辣、殘暴。其帶領的軍隊,所攻占之處,均實施了“殺光、燒光、搶光”三光政策。

但不得不承認,岡村甯次是有一定軍事才能的。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岡村甯次一路南下,屢戰屢勝,被日本人稱為“軍事天才”。然而,就是這位所謂的“天才”,在薛嶽将軍面前,卻屢次受挫,吃了大敗仗。

一戰封神!蔣介石指令撤退,他卻執意和岡村甯次決戰,殲敵11萬

1938年,萬家嶺戰役打響。這是一場關乎民族尊嚴和生存的戰鬥,也是薛嶽與岡村甯次的首次正面交鋒。薛嶽将軍以10萬大軍對抗岡村甯次的2萬精銳日軍。在裝備劣勢的情況下,薛嶽将軍憑借出色的戰術安排和堅定的抗戰決心,将日軍包圍在萬家嶺地區。

經過激戰,日軍傷亡慘重,106師團幾乎被全殲。這一戰,徹底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讓岡村甯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然而,岡村甯次并未就此罷休。1939年4月,他再次發起進攻,試圖奪取南昌。為此兩人再次交戰。這次,岡村甯次做足準備,提前找到了薛嶽在防守上的弱點,接着采取瘋狂轟炸、和地面炮擊等方式,一個星期就攻占了南昌。

一戰封神!蔣介石指令撤退,他卻執意和岡村甯次決戰,殲敵11萬

此戰的勝利,讓岡村甯次産生錯覺,覺得薛嶽也不過如此。接着就想乘勝追擊。于是在9月份,迅速集結了18萬大軍,準備一舉拿下長沙,要将薛嶽壓着打。面對日軍的來勢洶洶,蔣介石分析局勢後,認為雙方力量懸殊,為儲存力量,于是下令長沙周邊的将領全軍撤退,不要進行抵抗。

但薛嶽并未退縮,他堅決主張保衛長沙,哪怕戰死也要保衛國土。是以,面對蔣介石的指令,薛嶽并不執行,而是做好了迎戰的準備。他先示進行内部宣講,告訴大家目前的形勢,接着表明,不願意留下的,可以走,絕不為難。結果,沒有人離開,都願意和他抗擊日寇。

一戰封神!蔣介石指令撤退,他卻執意和岡村甯次決戰,殲敵11萬

内部士氣鼓舞後,薛嶽又到處借兵。最終費盡周折,加上自己的兵力,一共可指揮30多個師,外加3個挺進縱隊,人數約40萬。

随之長沙保衛戰打響,面對日寇猛烈的進攻,在戰役初期,我軍節節敗退,但薛嶽将軍卻絲毫不亂。他早已為日軍準備好了一個巨大的“口袋”,隻等日軍深入其中,再一舉殲滅。當日軍進攻至長沙城外時,薛嶽下令軍隊從兩邊山溝後退,同時向中間聚攏,,誘敵深入後,再将“口袋”的口封住。

這一戰術讓日軍措手不及,我們是邊打邊退,給日軍還以為我們是戰力不行。結果卻陷入了包圍圈。當岡村甯次發現中招之後,不得不下令全軍撤退,但已經晚了。在撤退過程中,日軍遭到了中國軍隊的猛烈追擊,3萬多日軍被殲滅。

一戰封神!蔣介石指令撤退,他卻執意和岡村甯次決戰,殲敵11萬

第一次長沙會戰大敗後,日本方面更換了指揮官--阿南惟幾中将,結果還是被薛嶽給痛擊了回去,長沙絲毫未被攻占。

日本不服,又發起了第三次長沙會戰,這次,薛嶽結合前兩次的作戰經驗,創造出了“天爐戰法”這是一種“後退決戰”的戰術,先是邊打邊退,誘敵深入,最後再将敵軍包圍在決戰區殲滅。最終,長沙會戰,從1939年9月打到1942年1月,殲滅日寇11萬餘人。我方陣亡、失蹤人數9344人。

長沙保衛戰的勝利,徹底打破了日軍妄想3月侵占中國幻想。薛嶽将軍的英勇事迹和卓越戰績也永載史冊,成為了抗日戰争中的一段佳話。他的“天爐戰法”更是被後人廣為傳頌,成為了中國軍事戰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