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18日,備受《三國殺》玩家期待的官方改編動畫《三國殺:太平天書》終于迎來了開播的日子——玩家們關注這《太平天書》倒也不是為了别的,就是沖着等動畫開播後準時打個差評,助力“國産動畫最低評分”的誕生。
視訊的評分留言區裡,當然也有來搗亂的
《太平天書》最初于2021年公開,并于今年5月正式定檔,隻不過根據玩家們的當時留下的評論來看,大概自始至終沒有什麼人對本片抱有一絲期待,似乎動畫的口碑翻車是可以預見的事實。
結果也确實如此,《太平天書》一經播出,表現就驚動了五湖四海的《三國殺》玩家,一衆《三國殺》主播連忙錄制吐槽視訊,生怕錯過了拷打官方動畫的機會。
《太平天書》是周更動畫,目前也就更新了4集,騰訊視訊還沒有公開使用者評價的具體分數。
事實上,官方動畫一萬出頭的點選熱度還沒B站上的切片視訊播放量高,評論區卻攢了5.8萬人打分——考慮到《三國殺》玩家們刷差評的執行力,完全不難想象背景資料大概是個什麼樣。
主站評分遲遲不公開,豆瓣、Bangumi等打分社群的玩家人數又太松散。找不到地兒給這動畫刷差評,讓它沖擊“國産動畫最低評分”,顯然讓《三國殺》玩家們有些憋屈,隻能說此刻Steam評價機制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考慮到《太平天書》目前所呈現的制作水準,落入這樣的境地,也确實是自己憑實力得來的,算不上被原作無辜波及。
1
“一覺醒來,全世界《三國殺》玩家水準下降一萬倍”,用這句話來形容《太平天書》竟顯得如此貼切。
在動畫的世界觀裡,《三國殺》成了國民級電競遊戲,營運狀況蒸蒸日上,别說街邊的路人了,就連腰纏萬貫的富哥不惜重金也要請代練連夜上分,而這位代練,恰好就是咱們的主角兼天才玩家“郭小野”。
郭小野,本命郭嘉,不說話裝高手的典型,幹代練也沒啥别的目的,隻是想着多賺點錢為欠下一屁股債的老爸償還債務,至于他為什麼不打《三國殺》的職業比賽,動畫裡給出的解釋是幾年前因為開挂被禁賽了。
咱們就暫且不論标郭嘉開挂能不能打赢神荀彧吧,反正主角背上了開挂的罵名,從此之後再也沒碰過《三國殺》,這樣的主角在運動番片場裡一抓一大把,當然你也可以了解為“我從來不覺得玩樂隊開心過”,差不多都是一個意思。
那主角都這樣了,不來個人過來開導一下這故事就沒法繼續演下去了。負責把主角帶出人生低谷的,自然是“兼具才華與顔值”“号稱九億少男夢想”的女主角“司馬一一”。兩人自第一集開始好感度便已經拉滿,男主從絕不碰《三國殺》到重回賽場大概也就隔了一個晚上。
很喜歡《三國殺》玩家的一句話:被閃電劈死前的幻想罷了
好吧,其實《太平天書》的世界觀和基礎劇情架構也沒啥大毛病,這類經典到堪稱老套的模闆之是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既簡單又好用而且還不會犯錯,隔壁某些個卡牌遊戲的動畫那可是靠打牌拯救世界的,咱這打比賽掙錢還貸順便揭開反派陰謀的劇本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務實。
不過也正是《太平天書》的卡牌對戰部分,讓本片的口碑在圈内圈外實作大一統,不管是圈内玩家還是圈外路人看了都直搖頭,完全沒有點開下一集的動力。
2
為了将緊張刺激的卡牌玩法具象化,《太平天書》選擇的是點滿虛拟現實技術的科技樹,全息化武将在這個時代已成可能,動畫裡的各位職業選手戴着全息眼鏡,以牌局操控戰場局勢。武将們每次發動技能還得念一句遊戲台詞,用的還不是遊戲原聲,聽多了難免有些出戲。
到了具體的牌局對戰環節,《太平天書》的發揮屬于是完全不得人心,玩家們吐槽最多的毛病無非就兩點:标風大亂鬥,以及漏洞頻出的決鬥構成。
平心而論,标風大亂鬥其實是個不算問題的問題,平時玩慣了神仙打架的《三國殺》玩家看動畫角色拿着标準場武将1V1的橋段肯定會有種“三體人看原始人”的感覺,畢竟動畫裡的這些對局,玩家們十幾年前就玩過了。
可遊卡投資動畫顯然也不是來服務粉絲搞慈善的,拉攏新人入坑想來多半也是《三國殺》動畫所背負的一大宗旨,像這樣給人氣角色加戲加到脫離原作,是大部分知名IP改編動畫的宿命,換成《寶可夢》,多數路人愛看的永遠也隻是皮卡丘。
動畫結尾處有一個規則介紹環節,面向沒接觸過《三國殺》的觀衆
而食之無味的決鬥構成,大概才是這部《太平天書》的問題所在。就拿第一集飽受诟病的甄姬VS司馬懿為例,對局中,反派選擇的甄姬開局裝備黑桃5的絕影,卻完全沒有意識到主角的司馬懿可以通過賣血搶走這張黑桃絕影改判閃電逆轉牌局。
且不論這種細節都注意不到的選手是怎麼打到職業的,此番低級失誤還真就被做成了A Part的高潮,搞得好像兩位選手真的經曆了一場精彩的博弈一樣,意義不明的激昂音樂配合鏡頭拉近的決勝特寫,對此大家的反應想必都是:完全不知道在燃什麼。
你真來點現場印卡究極進化,大夥兒沒準還能幫你說兩句
動畫第二集在這方面的表現稍好了一點,但也不多,像是“寒冰劍為什麼不閃”這種小槽點就不挑刺了,有細心的玩家甚至注意到了第二集對局中存在前後手牌不一緻的BUG,要知道雙方也不過就經曆四五個回合,出現這種穿幫實在是不太應該。
動畫制作組内部真的沒有人懂《三國殺》嗎?顯然不是,相信部分玩家還是能從動畫最後的Staff名單裡找到不少眼熟的名字,别的不說,負責遊戲策劃的楊人甯最近這些年被玩家們罵得那叫一個慘,現在還是出現在動畫的“内容支援”一欄裡。
此外,身為遊卡首席設計師的黃恺也擔任了動畫的編劇工作,可能會有玩家會問黃恺是不是早就退居幕後躺平養老去了,不過2021年,官方透露他曾帶領團隊開發了全新的1V1模式“三國殺:對決”。寶刀未老的黃恺操刀的劇本寫成這樣,隻能說事出反常必有妖了。
3
是以《太平天書》做成這樣到底該是誰背鍋?
相比遊戲那頭的“遊卡全責”,動畫這邊的情況自然是要複雜一些。
《太平天書》由國内知名動畫公司福煦影視負責制作,可是了解國産動畫的觀衆都知道,“高産似母豬”的福煦哪來那麼多人手一年做這麼多動畫。最後的結果就是,最該由福煦秀肌肉的動畫第一集,卻是上海另一家動畫公司勾線動畫以制作協力的身份參與了制作,而勾線作為業内的新起之秀,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本身也不多,讓他們去承載衆多《三國殺》玩家的期待,未免還是有些太沉重了。
或者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太平天書》的口碑翻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然的。動畫立項的2021年,遊卡正在大力推進《三國殺》電競賽事,當年他們規劃了個叫做“百城千店”的系列賽事,說是要聯合全國上百座城市上千家桌遊店一起承辦《三國殺》比賽。
如今再回過頭來看看《太平天書》的世界觀設定,不難發現這确實是當初遊卡想努力布局的《三國殺》電競環境。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去年8月,一位名為“三國殺絕對技術”的前《三國殺》職業選手釋出視訊介紹了他們的收入分成——沒有簽約費,沒有固定工資,沒有廣告分成,技術最好的職業選手一年的收入大概是4萬元。
《太平天書》開播之後,拿下了2021王戰全國總冠軍的“三國K蒙”選手釋出視訊吐槽,稱他們去年包攬三端總冠軍的俱樂部總共隻拿到了40萬獎金,距離動畫裡的千萬獎金相去甚遠。
老實說,對《三國殺》職業選手而言,與其累死累活打比賽,倒不如想着法子做遊戲主播,直播火了賺來的錢可比打比賽高多了。
但這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大多數《三國殺》玩家壓根就不關注比賽,他們隻在有獎投票時随便投個可能奪冠的隊伍,至于選手們打出了何等精彩的操作,真沒什麼人關心,選手打不出名氣,做直播又能有多少人看呢?
那照這麼說,《太平天書》到底該朝哪個方向做?其實動畫制作組心裡也有數,綁定本命武将,搞全息投影,甚至劇情簡介中還出現了“遊戲中的傷害竟然能傳遞給現實中的玩家”這樣的描述,也難怪不少觀衆都回想起了那部卡牌遊戲動畫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之作——《遊戲王》。
這下看懂了
《遊戲王》原作為漫畫,卡牌戰鬥部分完全為劇情服務,這就好比《高達》系列作品中展現的那樣,高達從來都不是叙事主體,真正重要的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作品想要表達的内容。
強行類比的話,《太平天書》可能更像《遊戲王DM》之後的續作,商業性質大于作品表達,隻不過前者是主推電競,後者是為了賣新卡。可别小看這點差别,《遊戲王》動畫賣新卡的特性決定了每場決鬥都存在幾張此前從未出現過卡片,在維系新鮮感的同時,也為決鬥構成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ANIMATION CHRONICLE是主推動畫原創卡的卡盒
而《三國殺》發展了這麼多年,各類玩法和每張卡片都已經被玩家們消化得幹幹淨淨,标風武将的1V1對局哪怕是寫得再精彩,玩家們也早已見怪不怪。動畫後續可能會帶來更加複雜的對局,隻是現階段動畫各方面的表現都很難做出令人滿意的水準。至于吸引路人……咱們還是先考慮穩住粉絲基本盤吧。
這也不能說是《三國殺》自己的問題,而是卡牌遊戲改編動畫的通病。
最近這些年總會有一些冷門的TCG改編動畫出現在新番清單裡,但國内的關注度永遠趨近于零,就算是曾經風光無限的《遊戲王》動畫,出到第8部的現在也早已無人問津。
有讀者或許能舉出一些反例,比例前些年《影之詩F》動畫好評不是挺多的嘛?最開始的确是這樣,但實際到了後面的“七影篇”,這部動畫的口碑還是逐漸走低,再到正在播出的“方舟篇”已經不剩多少人看了……當然,考慮到《影之詩:Worlds Beyond》都跳票了,《影之詩》玩家或許本來也已經流失不少。
TCG和動漫行業如此發達的日本都搞不定的問題,你讓遊卡和騰訊靠着一部《三國殺》動畫去解決,顯然也不現實。
不少看過《太平天書》的《三國殺》玩家最近開始幻想:動畫打從一開始就不該做成主推電競的現代題材,而是應該把遊戲裡的武将們拉出來重新翻拍一部三國演義,沒準能讓動畫觀感好些。
實際上遊卡确實這麼幹過——2015年的時候,一部叫做《主公在哪》的Q版動畫完美符合如今玩家們的預期,隻可惜本作的關注度極低,B站播放量慘淡,豆瓣評分人數堪憂,屬于是完全沒有起到動畫應有的宣傳作用。
當然如果把這個課題再往外延展一下,變成“遊戲改編動畫”,那又回到了大家熟悉的“遊改動畫到底是做給誰看的”這道千古難題。
粉絲看得不開心,路人也看得不起勁,投資方花了一大筆錢,制作組耗費了多少心血,最後換來的結果卻是一地雞毛。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概是因為遊戲和動畫兩個行業比較近,兩邊互相改編,即便改爛了,往往至少看上去還是那麼回事。
一旦牽扯到跨得更遠的真人劇,那往往就會出現更離譜的狀況——巧了,這樣的事在《三國殺》身上确實也發生過。
這電影和原作的唯一共性,大概也就剩下低分差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