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網誌熱搜上的一則話題
引發網友讨論
也引起了寶媽們的共情
一位媽媽發視訊哭訴
自己為了給孩子買一雙涼鞋
在網上比價比了好幾天
驚覺時間就這樣在無意識中
悄悄溜走了
……
視訊中,寶媽自述,淩晨一點還沒睡是因為在給孩子選涼鞋,丈夫睡醒一覺後的一句問話,讓她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在這件事浪費了至少2個小時的時間。
“他問我,一雙100多塊錢的涼鞋你要看幾天?是的,為了這雙涼鞋,我這幾天的晚上都在看。選好了款式,然後在網上各種搜,在不同的平台之間跳轉比價。因為我找到了一家普通店鋪,比旗艦店要便宜32塊錢,我想省下這30多塊錢,但又怕買到假貨……”
寶媽說,自己從小耳濡目染,希望用最少的錢,買到更好的、更多的東西,即便知道貴的肯定不會差,也不想為此放棄成本效益。哪怕現在的生活已經過得不錯,也始終走不出這個怪圈,“我突然覺得好可怕啊,睡不好、發脾氣等連鎖反應讓我的時間悄悄溜走,而我全然沒有意識,我本可以用這些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
在視訊的評論區
有不少網友表示
對寶媽的行為和做法并不了解
看起來更像是自我感動
沒有必要自我内耗到深夜
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可以共情,而這很有可能是很多普通家庭中媽媽們的日常,不是所有人都能賺大錢,貨比三家很正常,而且作為母親,總是想給孩子能力範圍内最好的。無意識下的自我内耗也難以受控,但能意識到這點,或許對于寶媽來說已經是個好的開始。
對此,有網友建議
不如從線上轉戰到線下
能試能看能比價
好或不好一目了然
或者買帶運費險的商品
不合适直接退
同時也有網友表示,寶媽遇到的這種情況,其實很多人可能都會經曆,有時候為了省下些金錢,在實際操作中卻消耗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是以應該多注意是不是自己的狀态出了問題,盡早發現和幹預。
也有網友提及
過度内耗也容易影響到身邊人
比如孩子
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愧疚教育”
有可能會伴随孩子終生
對此,有大V部落客科普到,買東西越買越累,或許可以用美國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提出的“決策疲勞”來解釋,做決策也是需要很強的意志力的。有時候我們在比價的過程中,其實默默付出了更多的時間、精力以及情緒,最後發現省下來的錢可能都彌補不了這些隐形成本。“是以,别把所有精力放在廉價甚至免費的事物中”,也不要讓幾塊錢毀掉珍貴的人生和時間。
對此你怎麼看?
你會貨比三家嗎?
歡迎來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來源:新聞坊綜合19樓、新浪微網誌、網友評論
編輯:許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