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嶺橫峰蔭薜蘿,時方小暑綠新荷。
甯靜緻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緻。
梅雨霁,暑風和。
高柳亂蟬多。
小園台榭遠池波。
魚戲動新荷。
薄紗廚,輕羽扇。
枕冷簟涼深院。
此時情緒此時天。
無事小神仙。
——周邦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小暑,夏季的第五個節氣。
所謂「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時節全國進入多雨季節,但還沒有到達最熱的時候,伴随着梅雨的結束,真正的酷暑長夏才會正式降臨。
小暑·三候
“暑”,上下為日,中間為土,人們在日光照耀下生活。
古老的二十四節氣,将日子過的豐富起來,萬物的變化與遷徙,皆有其循環往複的規律。
一候|溫風至
溫風,也就是“熱風”。“熹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小暑節氣後,往日的涼風逐漸遠去。天地間如大蒸籠,悶熱難耐。
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居宇,也可以說是“蟋蟀居壁”。這時蟋蟀生而還在穴中面壁,羽翼未成,不能出穴飛。一直要到農曆七月後,蟋蟀才會活躍在草間求偶。
正所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三候|鷹始鸷
小暑時節最後五日,雛鷹感受到肅殺之氣,開始振翅練習飛翔,為以後的搏擊長空做準備。
小暑·雅事
壹 竹林倚風
竹林深深,竹蔭密密,蟲鳥鳴鳴。影镂碎金初透月,聲敲寒玉乍搖風。
竹林清風,沁人心脾!
貳 檐下聽雨
“人事不擾,坐聽雨聲,北窗微風,涼飔時襲,于此悠然入莊周之境”。
自然的風聲、雨聲,能消除煩悶,治愈人心。
叁 乘舟賞荷
一池清荷,花開半夏,搖曳生香,萬般深情。
賞一池荷景,聞一縷荷香。既清雅了歲月,也溫柔了時光。
肆 流螢入夢
夏天的夜晚,一隻隻螢火蟲帶着黃綠色的閃光飛來飛去,猶如一盞盞天然小燈籠,飛入我們的夢境。
伍 沉李浮瓜
窗外,驕陽似火,蟬聲響起。浮瓜沉李,枕書消夏。實為古人納涼消夏之美事。
小暑·茶事
蒸籠般的苦夏,連扇出的風都是溫熱的,好比人生熬過的艱辛,誰若能擁有一顆無憂的閑心,已是清福無限。
我們要如何給自己一份夏日清涼?最愛夏夜烹茶,啜飲一杯清明,雖揮汗如雨,卻在晚風吹拂時頓感清風送涼,悶熱全消。
故而,苦夏時節,溫杯置茶,清泉過喉,可躲過人間半日,靜心靜氣。
“茶”作為大自然的産物,吸收了日月的精華,深得自然的秉性。
古人認為茶有很好的保健功效,養生之道皆在茶中。吳瑞在《日用本草》中寫道茶能除煩止渴、解膩清神。清人缪執方亦有詩雲:“汲水烹茶暑氣清,知君雅興溢方枰”。
夏季天氣炎熱,氣溫高,人體容易大量出汗,導緻人體鉀元素的流失,使人出現倦怠乏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精神困頓等不适症候,而茶葉中含鉀豐富。
小暑喝茶有道,記好三秘訣
壹 “春夏養陽”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
“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内微,小能勝冷,故欲著複衣。”——《傷寒論·辨脈法第一》
意思是說春夏之際,人體陽氣趨向體表,養生的重點是要升發并顧護人體的陽氣。
盛夏到來,我們常常不能抵住誘惑,會貪圖涼快而大量喝冷飲、吃冰西瓜,這樣往往容易損傷人體脾胃陽氣。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生姜性溫,夏季吃姜有助于人體陽氣生發。姜棗茶是一款今年夏天比較适合的國民飲料。
生姜味辛,紅棗味甘。姜有了棗的制約,助陽散寒的同時不會那麼辛散;棗有了姜的推動,健脾養血的同時不會那麼滋膩。
不習慣生姜辛辣的茶友,也可以選擇紅棗老白茶,在煮老白茶的過程中放入幾顆紅棗慢煮。老白茶醇厚溫潤,紅棗綿糯飽滿,一方面提升了茶的香氣,另一方面還有健胃補血的功效。
貳 “去性存用”
以白茶為例,當年新制的白茶性涼,濃飲或過量飲用,涼性茶會損害人體脾陽,對本來體寒的茶友而言,會造成嚴重不适感。是以可以搭配一些老白茶這樣性溫的茶來平衡,交替飲用。
如果對新白茶情有獨鐘的話,也可以想辦法去掉一些它的寒涼之性。
這就是中醫師在處方配藥時常用的“去性存用”方法。
叁 “冷暖自知”
夏天喝熱茶好,還是喝冷茶好?是很多茶友會去思考的問題。
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堿、可可堿、茶堿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助于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促進血液循環,加快代謝,有利于體内多餘熱量随尿液排出體外。
喝熱茶還可以促進汗腺舒張,促使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鐘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
三伏天那麼熱,誰不愛待在空調房裡呢?但長時間吹空調,人容易濕氣重,手腳冰涼,這時候配上幾杯熱茶再合适不過了,暖身又提神。
小暑已至,季夏伊始,願有人同你納清涼,品佳茗,細數歲月悠悠,佳期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