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強勢來襲
在“燒烤”模式的作用下
“熱”隐患也會顯著增加
小夥伴們
除了要注意防暑降溫
這些夏季消防安全知識
請一定要學習了解
炎炎夏日 “惹火”事件要防範
16層突發大火,電氣線路惹了禍
2023年5月,江西南昌一小區居民樓16樓突發大火,火舌破窗而出,滾滾濃煙直沖天空,數百米外依然清晰可見。經調查,此次主要過火位置在客廳,着火物質為沙發等居家生活用品,起火原因是電氣線路故障所緻,所幸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車内自燃,香水惹禍
2022年6月29日,浙江杭州某露天停車場,一輛燃油車車主在中控台上擺放了一個汽車香水擺件,天氣炎熱,香水擺件突然起火引燃車輛,所幸救援及時,并未造成嚴重後果。
垃圾發酵,廚房爆炸
2020年6月,江蘇常熟,一居民家廚房突發爆燃。經調查,爆燃原因為報警人沈老伯平時将廚餘垃圾往下水道裡倒,日積月累垃圾越來越多,堆積在下水道裡的垃圾發酵産生了甲烷氣體,随着夏季氣溫升高,甲烷氣體膨脹後彌漫在整個下水道内,做飯點火時,甲烷氣體遇到明火後發生了爆燃。
防暑降溫 這些隐患需警惕
在避暑降溫的同時
消防安全也不容忽視
“降溫神器”存在安全隐患
你是否使用過一秒降溫
迅速制冷的降溫噴霧?
在車内使用這樣的降溫噴霧,遇明火極易燃燒引發危險。在模拟實驗中,消防員用透明盒子模拟相對密閉的車内空間,先往裡噴灑大量降溫噴霧,再點燃打火器,整個盒子立即被火焰包圍。
一些降溫噴霧上辨別其主要成分是LPG,也就是液化石油氣,主要由丙烷和丁烷組成。車内或者人體過量噴灑、噴塗使用,一旦遇到明火就會燃燒,遇高溫有爆炸的危險。
這些物品遭暴曬易引發危險
一些車内常放置的物品在烈日暴曬下,有可能發生轟燃、爆炸等。不要将以下物品長時間放在車内:
● 打火機、碳酸飲料等罐裝帶壓力物品,受熱易發生膨脹。
● 花露水、酒精等,揮發産生易瓦斯體,車内溫度過高,達到燃點或者遇明火,易發生轟燃。
● 老花鏡、放大鏡、瓶裝水等有凸透鏡效果的物品,長時間聚光發熱,容易引燃車内可燃物。
● 充電寶、手機等電子産品,高溫環境下電池易發生鼓包,有爆炸危險。
高溫來襲 這些消暑誤區要規避
面對高溫天氣
我們該如何應對防護?
有哪些消暑誤區需要規避?
誤區一:消暑主要靠空調
天氣一熱,很多人都離不開空調。事實上,長期在空調環境下生活,身體的溫度調節能力、免疫力都會降低,一旦置于高溫環境中,反而更容易中暑。
正确做法是:室内外溫度差,以不高于10℃為宜。在進室内後10分鐘再開啟空調,出門前10分鐘關閉空調,并開窗通風。
誤區二:午睡貪涼睡地上
夏天,有人喜歡在地闆上睡午覺。雖然感覺涼爽,但堅硬的地面不僅透氣性差,而且聚濕性強,容易受寒、受潮。
正确做法是:選擇涼席加上舒适的卧姿,配合室内流動的空氣,風扇不要對着人直接吹。
誤區三:穿得少又不動 “穩穩”度夏
夏天,不少人喜歡穿得少,同時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其實,适當的戶外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對高溫環境的适應能力。是以,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時段,進行适當強度的體育鍛煉。
居家和生産 這些事項要注意
大家在防暑納涼的同時
也别忘了繃緊“安全弦”
時時處處注意防火
一起平安過夏天
對于企業機關來說
夏季工廠生産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防止發生事故
來源:九龍坡區消防救援支隊全媒體中心聲明:除原創内容及特别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檔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内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