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前言

張茜去世之前将孩子們叫到自己的病床跟前,同他們交代了一件事。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張茜生下4個孩子後做了絕育

1940年,陳毅和張茜趕在春節的前幾天結了婚,成婚後沒多久,陳毅所在的部隊就根據中央訓示,前去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

兩年後,兩人的第一個兒子陳昊蘇出生,此時的張茜還不到20歲,對于她來說,做媽媽的感覺非常的陌生,為了更好的養育孩子,張茜不得不暫時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是,張茜終究是年紀小沒有多少養育孩子的經驗,孩子在她面前哭她更是手足無措,一次,陳毅從前線回家,看到孩子哇哇大哭,妻子卻手忙腳亂的,便将兒子一把抱起,并打趣妻子:“同志嫂,40多歲才得了個娃娃,你怎麼不多疼他點!”

1943年,張茜生下了第二個孩子——陳丹淮,同年,陳毅接到新的指令,張茜和丈夫就此分開,這一等就是2年,因為當時郵電不通,兩人之間的消息很閉塞。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張茜這邊也沒有閑着,她聽從組織上的吩咐,背起行囊前往華中建設大學财經系擔任政治幹事,隻是,在歇下來時,張茜總是不可避免的想起自己遠在延安的丈夫。

父妻二人再次見面已經是1945年,解放戰争爆發之後,張茜經過綜合考慮,想要去後方醫院進行人工流産,對于妻子的這一決定,陳毅當然是不同意的,張茜才剛落地,陳毅的信也以最快的速度送了過來,在信中,陳毅勸說張茜不要這麼做,畢竟後方醫院并沒有專業的婦産科醫生,萬一出點什麼事,到時候兩人肯定追悔莫及。

張茜也不是一個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在看完信後,張茜考慮到前方的軍情進展,丈夫已經很辛苦了,若是再為自己的事情擔心,那可真是太不合适了,于是,張茜當即打消了這個念頭。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次年,張茜在炮火聲中生下了第三個孩子——陳小魯,此時的張茜心下着急,根本沒有精力去撫養孩子,于是想着将孩子送給那些沒有子女的幹部,可惜,問了一圈都沒有人能接受,走投無路之下,張茜隻能親自拖家帶口,帶着孩子們在後方流動,陳毅則心無旁骛地在前線作戰,夫妻二人聚少離多。

一直到上海解放,張茜帶着3個孩子進入上海,他們全家人才得以團聚,結束了這段聚少離多的生活。

次年,張茜的小女兒姗姗出世,之後張茜做了絕育手術,這一年,她28歲,1951年,張茜離職前往北京俄文專科學校學習,同年冬天,她不幸患上了肺結核,隻能休學療養,不過,張茜并沒有是以放棄,而是自學,最後熟練地掌握了俄語,還翻譯出版了幾部作品。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陳毅給女兒選擇職業道路

陳毅的幾個孩子在取名上很有講究,都是按照他們的出生地而來,比方說陳昊蘇是在江蘇出生的,剩下兩個兒子亦是如此,隻有小女兒有了特别之處,因為她姗姗來遲,是以叫做姗姗,不過,參軍後,她的名字也改了,這就是後來我們所知道的叢軍。

叢軍的履曆非常的優秀,她曾經在北京外語學院附中上學,1972年,周總理準許,陳叢軍前往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學習語言,改革開放後,她又跑去美國上學,獲得了碩士學位,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她還是大陸屈指可數的女大使之一。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不過,當初叢軍在進行專業的選擇時,也是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主要是陳毅夫婦在對女兒的規劃上面出現了分歧,在張茜看來,自己的女兒适合去走藝術路線,是以小小年紀就培養她的鋼琴和小提琴,可在陳毅看來,國家對于外語人才非常的稀缺,叢軍若是能學習一點外語再好不過。陳叢軍認真地思考了父母的意見,最後決定,選爸爸的這條路,陳毅得知女兒的決定後,興高采烈的給女兒準備教科書。

可惜,陳叢軍國中畢業後,就碰上了十年動亂,陳毅有心無力,眼睜睜的看着女兒去當了一名護士,可是,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毅仍舊沒有放棄培養女兒,他沒有将女兒學習外語這件事中斷。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1971年,陳叢軍前往北戴河探望父母,臨走之前,張茜還遞給女兒英語醫學課本,是以,後來陳叢軍會走上這條路,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她父母堅定不移的支援。

和陳叢軍不一樣的是,在陳昊蘇看來,父親的形象比較模糊,年幼的他隻知道父親是一位軍人,一名将領,大人們都稱呼父親為“501首長”。父親的形象在陳昊蘇看來足夠神秘,卻不夠親切,在他幼時的記憶裡,父親總是離自己很遠,他每天都在前線指揮打仗,他隻能和媽媽弟弟們在後方活動。

對于父親過去的那段曆史,陳昊蘇也是從很多文章中了解到的,他有些後悔的是,自己當年沒能親自和父親請教他們那些戰役中的心理活動和做法的原因。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1971年,陳毅的結腸癌病情急轉直下,他不得已接受第二次手術,在這之後,他的身體狀況很不妙,經常性的發燒、昏迷,次年1月4日,陳毅的體溫有所下降,神志卻恢複了清醒,他能夠清醒的認出,守護在自己床邊的是妻子和四個孩子,看着爸爸嘴唇不斷翕動的模樣,姗姗上前将耳朵貼在父親的唇邊,最後終于聽到了他的遺言:“毛主席......戰勝敵人。”這是陳毅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句話。

對于丈夫追悼會的具體安排,張茜并沒有任何的要求,在她看來,一個共産黨員工作一輩子,隻要能被承認是為人民服務,就足夠了。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丈夫去世後,張茜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命運卻仍舊不願意放她一馬,陳毅去世才70天,張茜就被查出患上了肺癌,得知此事後,張茜身邊的人都為她落淚,隻有她一個人默默承受着打擊,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打擊,張茜已經有些麻木了。

醫生檢查完張茜的身體狀況後,決定對她進行手術治療,而此時叢軍一定定下要在三月中旬出國學習,張茜身邊的人都無一例外勸說她将女兒留在自己的身邊,等手術結束之後看看結果再做決定,然而,張茜沒有同意,叢軍還是如期出發。

手術之後,張茜恢複的還算不錯,沒過幾天就能在病床上聽兒子念丈夫的遺稿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張茜能自己下床,她就自己看稿子。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即便到了晚年,張茜依舊孜孜不倦的工作,1972年冬,張茜審完了全部詩稿,編成了一部包含了100篇的詩詞選集。

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張茜去世之前,專門将陳昊蘇這三個兒子叫到自己的病床前,對他們鄭重其事的交代:一定要等到妹妹結婚成家後,你們才能分家。

1977年春節,母親去世三年後,陳昊蘇三兄弟遵照母親的遺願,大家湊了湊錢,為自己的小妹張羅了一場婚禮。

1974年,陳毅夫人将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妹妹結婚後,你們才能分家

陳叢軍的生活也非常的幸福,她的丈夫是她在英國留學時候的同學,同她一樣都從事外交工作,在彼此交往中都動了心,之後,他們的獨生子也從北京工業大學畢業,擁有一份優秀的工作。

年過半百,陳叢軍将孩子們叫到面前,同他們說,自己希望他們能成為奮鬥和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