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她的行為和選擇讓觀衆感受到了,宮廷生活的殘酷和無奈,她的故事也引發了人們對于人性,情感、命運等諸多問題的思考。而她最讓人費解的是,在死前做了焚畫倒藥澆綠梅這三件事,很難不讓人懷疑她的精神出了問題,還是說裡面有什麼苦衷和難言之隐呢?如懿的一生确實充滿了悲劇色彩,年少時如懿與弘曆青梅竹馬兩情相悅。弘曆曾說“有我在,你放心”,這讓如懿對愛情充滿了憧憬。
然而進入宮廷後一切都變得複雜起來。如懿身處宮廷的爾虞我詐之中,盡管她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本心,不願去争鬥、算計,但依舊屢次被人陷害。她渴望的是皇帝的真情,但在深宮中皇帝的愛變得不再純粹。她的孩子被害身邊的人也遭受不幸。而淩雲徹被乾隆懷疑并遭受酷刑折磨,最終死在牢中這讓如懿徹底心灰意冷。而這就很有可能是她做出這三件事的原因。首先要說的就是焚畫,如懿在生命的盡頭選擇焚畫,這一行為乍看令人費解,實則飽含着她内心深處的決絕與釋然。
那幅曾經象征着她與乾隆帝深情厚意的畫像,見證了他們從年少時的相知相愛,到後來在宮廷權謀争鬥中的漸行漸遠。 在宮廷的歲月裡如懿經曆了,無數的陰謀算計和背叛。乾隆帝的猜忌、冷落,以及對其他嫔妃的寵愛,讓她的心一次次受傷。當如懿拿起那幅畫回憶起往昔的種種,心中想必是五味雜陳。 焚畫并非是一時的沖動之舉,而是她對這段充滿痛苦和失望的感情的一種了斷。她用火焰吞噬了過去的美好回憶,是在告訴自己也在告訴世人,她不再留戀那些虛假的承諾,和已經消逝的愛情。比如當乾隆帝被衛嬿婉等奸人的讒言所蒙蔽,對如懿産生了深深的誤解,甚至不惜對她施以懲罰時,如懿的心就已經死了。
第二個倒藥這一行為,更像是如懿對生命的一種超脫态度。在那個醫療條件有限的時代,身患重病的她深知,自己的病情已無藥可醫。然而這并不是她倒藥的唯一原因。 宮廷中的爾虞我詐、人心險惡,讓如懿早已身心俱疲。倒藥是她對命運的一種默默抗争,是她拒絕再被這無情的世界所擺布。她不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依靠那些苦澀的藥水,來延續自己的痛苦。她甯願以自己的方式,安靜地迎接死亡的到來。
這種行為并非是腦子不正常,而是一種看透世事的清醒。倒要是她對這一切的厭倦和放下。而最後一件澆綠梅,反而更像是最後的守望,這一行為充滿了如懿内心深處的複雜情感。綠梅本是難得之物,象征着她與乾隆帝曾經的美好愛情。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份愛情如同這盆綠梅一般逐漸枯萎。即便如此如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堅持澆灌綠梅,這是她對過去那段純真愛情的最後守望。盡管她深知一切都已無法挽回,但心中那份對真愛的渴望和留戀依然存在。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綠梅重新煥發生機,就如同她心中一直期待着,與乾隆帝的感情能夠重歸于好。
但直到生命的盡頭,綠梅依然沒有綻放,這也預示着她與乾隆帝的愛情,終究無法回到過去。 如懿的這一系列行為,看似迷惑,實則是她在那個充滿,束縛和壓抑的宮廷環境中,對自己命運的一種掌控和表達。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她的堅定,清醒和對真愛的執着。她的腦子不僅正常,而且比任何人都更加清醒,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如懿的一生是悲劇的,但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所展現出的勇氣和尊嚴,卻讓她的形象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