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款五代機,殲-31從項目立項起就命運多舛,戰機何時服役?能否滿足解放軍的作戰需求?這些都是軍迷們熱議的話題。而在近日,随着中航沈飛公司釋出宣傳片《我們共同走過》,備受矚目的殲-31B隆重登場。從設計來看,殲-31B不僅有出色的隐身性和氣動布局,而且載彈量遠超美軍隐身戰機。那些說“山寨”F35的人,這次可以閉嘴了。
之是以殲-31系列命運多舛,就是因為它和殲-20不同,并不是軍方立項項目,而是沈飛自主投資研發的項目。這也意味着,所有的資金都需要企業自行承擔,同時企業也要承擔未來的市場風險。如果殲-31沒有得到軍方客戶的認可,整個項目相當于打了水漂。最開始,外号為“鹘鷹”的殲-31被定義為中型五代隐身戰機,并在航展中引起了外界的關注。隻不過,殲-20早早服役列裝,得到了軍方的肯定,初期的殲-31一直在持續更新優化,始終沒有拿出讓人信服的實力,這也讓很多軍迷為殲-31的前景擔憂。好在沈飛掌握了戰機研發的後發優勢,在不斷積累技術經驗後終于拿出了成品力作。
對于很多網友和軍迷而言,殲-31能夠生存下來就是一個奇迹,而從此次沈飛宣傳片的畫面不難看出,和最初亮相的殲-31相比,如今被命名為殲-31B的新機已經是煥然一新,在設計上采用了大量前沿創新理念。就以殲-31B戰機的側彈艙設計來說,視訊畫面披露的資訊量很大,一系列細節也足以讓軍迷們熱血沸騰。
縱觀當下全球已經服役的五代戰機,隐身被放在了首位,而美制F-35和F-22為了確定隐身性能,都犧牲了載彈量。相對而言,殲-31B雖然是中型機,但側彈艙可裝載兩枚彈藥,這在五代戰機中是首創。殲-31B擁有着不輸重型戰機的載彈量,就是因為在結構優化、空間使用率、發動機性能方面做到了極緻。
從畫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和美制戰機的“雙開門”設計不同,殲-31B的側彈艙采用“單開門”設計,這和重型隐身戰機殲-20如出一轍。F-22作為全球首款五代機,其隐身性能和氣動外形并不是至善至美。因為它的側彈艙門在飛彈發射全過程中無法關閉,相對來說,我們國産的殲-20和殲-31B側彈艙結構更為簡單,而且在飛彈轉出艙外後艙門可再次關閉,戰機隐形效果和氣動外形得到了最大保護。
據悉,自殲-31立項以來,機體設計已經經過多次優化,從2.0版本到3.0版本,戰機的整體性能也在一次次優化中提升,這也讓殲-31B的未來市場前景更為廣闊。最初,殲-31以FC-31的名義面世,針對的就是海外出口市場。此後,不僅空軍表現出采購殲-31的意向,中國海軍也有意 将其作為新一代艦載機,并更新為殲-35。而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在中國空軍已經擁有殲-20的基礎上,殲-31B最大的應用未來依然是在海上。隻不過,和海軍版殲-35的設計不同,殲-31B會更加注重空中機動性和打擊能力。
殲-31B的問世,再次證明了中國航空工業百花齊放的盛況。可以說,在新型戰機研發方面,中國不僅已經跻身世界頭部行列,更是完成了對美國的彎道超車。試想一下,未來海軍航空兵同時擁有殲-35和殲-31B,我們的空中防禦和突擊力量并存,中國海軍艦載機的短闆得到全面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