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官方一系列新政的出台,新賽季的CBA聯賽勢必會掀起一場天翻地覆的變革。上賽季周琦轉會加盟廣東宏遠,籃協特事特辦允許周琦隻簽約一年D類核心合約,不料這也直接促使了新賽季CBA球員合約規則的重要調整。而在外援方面,下賽季聯賽有望推行四節六人次甚至七人次的外援出場規則,但在薪資方面卻又南轅北轍,很有可能再次造成CBA聯賽革新的失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CBA官方剛剛公布的新賽季各類條例變化吧。
首先,先來說說球員合約類别方面。根據CBA官方今天上午釋出的最新一版球員合約管理辦法,D類合同由過去的最短兩年、最長四年,修改為最短一年、最長四年。這無異于是為了比對周琦上賽季隻與廣東宏遠簽訂一年D類頂薪的特事特辦,但這對于其他球員而言,卻在無形之中縮短了D類頂薪的可控範圍,未來各支球隊都可以拿着一年D類頂薪嘗試着與球員簽約,俱樂部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但球員卻沒有了合理的保障。
其次,新賽季CBA聯賽各支球隊的工資帽,由原來的4400萬下調至4200萬。在NBA聯賽一直不斷調升薪資空間,球員的收入越來越高的大背景下,CBA聯賽針對球員的工資卻是一降再降,雖然這一次D類頂薪的限額仍舊是600萬,但由于球隊的總薪資下降了,球員的收入必然需要有所下調,在許多NBA新秀球員都能拿到超過千萬年薪的背景下,國内的A類合同最高隻有50萬人民币,這樣的條例限制屬實不夠人性化。
其三,新賽季CBA官方決定大力推進外援使用政策,下個賽季将有可能出現一支球隊兩名外援同時在場的情況,這一略顯激進的做法背後,卻是官方對外援薪資的下調,外援的工資帽由原來的500萬美金下降到425萬,既然要增加外援的出場頻次,各支球隊大機率都需要配備三名甚至四名外援,此時下調外援工資帽,等同于逼着各支球隊降低外援品質,這種南轅北轍的做法,真的有利于提升CBA聯賽的整體水準嗎?
近幾年時間,CBA一直在效仿NBA的發展模式,一方面想要推行選秀大會模式,鼓勵大學生球員,但另一方面,又出現了像楊政這種已經年過30的大齡球員參選的情況,還有像李聖哲這種反複參選的球員出現,參加選秀的球員品質無法得到保障,所謂的選秀大會不過變成了一出表演。另一方面,在球員待遇以及俱樂部管理方面,我們向NBA學習又是邯鄲學步,結果NBA先進的理念沒有學來,反倒是自己的東西也徹底丢了,到頭來成了一個四不像。很難想象在現有的政策之下,新賽季CBA聯賽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中國男籃又将在何時才能實作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