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文化》原創,彙聚全國文藝愛好者
難忘軍民情
文字:錢才美
連日來的陰雨
把我帶回到了一九九八年
百年一遇的自然災害
讓我們的家園一片汪洋
老人孩子背井離鄉
我們在大堤上抗洪七十多天
江堤一次次告急
官兵和我們一天天誠惶誠恐
沒有晝夜陰晴
沒有固定吃住
我們的執着
就是守堤
我們目光
不放過每一寸堤面
漆黑的夜晚
微弱的手電光亮指引巡防戰士摸索向前
在期盼退潮與彷徨中
大堤還是走漏了
看着堤內鼓湧的洪水
村支書汪炳春抱起一袋沙石連人和沙石袋就堵在了管湧口上
是黨是軍人
給了我們依靠
及時請來了專家
“兵來将擋
水來土掩”
專家的措施
軍人的力量
一袋袋石沙扛在軍人的肩上
專家首先用碎石子和黃沙填住管湧
再用護堤布鋪蓋管湧四周
管湧如果還繼續冒水可以忽略
但必須是冒清水
不能冒混濁的水
繼續冒混濁的水
大堤就在告急
就有破堤的風險
千鈞一發,刻不容緩
長江啊
我們是您懷裡的孩子
在我們心力憔悴之時
就在“八一”建軍節那天
您給了我們一個嚴謹的的考驗
我們對面的小島(鳳儀洲)破堤了
大雨中的我們
看着即将溢出堤面的洪水
遠眺洪水吞沒鄰裡沙洲的場景
我們的眼淚嘩嘩
在傾盆大雨中
他們戰鬥不息,勇往直前
我們是黨的兒女
中國軍人有擔當
軍人的大愛
軍人的奉獻精神
鼓舞着我們
不放棄就有希望
沒有吃的吃友善面
沒有喝的喝長江水
不畏艱險
風裡來雨裡去
守住家園是我們的執着和決心
經過多日的奮戰
最終迎來了曙光
守住了家園
軍人
中國軍人
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囑托
踐行着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身先士卒
風雨中
有你們堅定不拔的腳步
洪峰中
看到你們赤膊上陣的勇氣
一根根浪樁
在你們強健的臂膀下立定
一捆捆固實的浪排
見證着中國軍人铮铮鐵骨與勇敢
軍人的大愛無疆和無私奉獻精神
我親眼目睹這壯觀場面
扶貧幹部
退役軍人
不失軍人本色
曾在部隊榮獲“九八抗洪先進标兵”榮譽稱号的徐武林
在二零一六年
洪水再次泛濫
肆掠我的家鄉的時候
那一年
徐武林是借調來長沙鄉負責扶貧工作的幹部
正逢家鄉遭洪水
他
不畏艱險
以身作則
哪裡有險情他就往哪裡上
日夜巡防在堤壩上
他們不愧是優秀的共産黨員
最難忘的是
他平易近人
和藹可親
沒有官民之分
在我和他一起巡防的夜晚
他都是深一腳淺一腳的踩在泥濘中
把好走的位置留給我
遇到荊棘
他首先踩在上面
看能過去了才讓我過去
别人夜防我不清楚
我隻知道徐武林他很細心
在防汛四十多天的日子裡
他夜以繼日
不畏風雨
不放過每一個角落
低窪水中
看到每一個氣泡泡他都停下觀察
遇到大的氣泡泡
他就用手去探探
無論水有多髒
還是水下有碎片
他都全然不顧
有一晚我們巡防的路段走漏了
隻見他扔掉雨傘
立馬跑到堤面上
去扛碎石袋和黃沙袋來堵管湧
要知道經過雨水久泡的石沙有多重
他一邊打電話告急一邊扛沙袋
可就在這種危急情況下
她還顧及我是女性力氣小不讓我抗
他那無私的愛
當時讓我是多麼的感動和敬佩
流露的是真情實感
扶貧幹部徐武林
一位暖心的退役軍人
在困難的時候
樂于助人
把節省下來的友善面和礦泉水送給我們
要知道在一片汪洋中
吃喝在當時是多麼的重要
他們對人民的生命财産忠心赤膽
他也很愛交流
在休息的時候
與我們促膝長談
在和他的交流中
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在和他的交流中
我對國家扶貧政策
有了新的認知
在和他的交流中
我在困境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作者簡介:錢才美(笑口常開)
安徽枞陽縣人,1962年9月出生在農民家庭,畢業于移山初級中學,生活在長江中間的小沙洲上,一輩子務農,閑着的時候寫點日記。
審稿;曾湘濤 / 排版:王珊
投稿或加入我們
請長按識别下圖中的二維碼
掃二維碼關注
花開心上✿時光生香
◎ 投稿郵箱 ◎
彙聚全國文藝愛好者,專推原創首發作品。
投稿及稿費細則詳見平台首頁“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