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魏晉時期。

此乃秦漢之際,劉邦與項羽争雄的場所,每當登高望遠之際,阮籍總是忍不住感歎道: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不止阮籍,還有才高八鬥的賈誼。

誰不曾歎息懷才不遇呢?

到底是時代的影響?

還是個人的因素?

不妨從三國時期,一個文韬武略的人物開始說起。

此人被許多後來者,稱為鳳雛龐統的接班人。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無論是其人品,還是謀略皆不輸于諸葛亮。

何最終一肚子的才華仍舊無法施展,僅僅在滾滾的曆史長河中留下一抹微弱的光亮。

韬略

此人名為黃權。

漢高祖劉邦,曾在韓信的付坐下。

最後奠定了大漢王朝四百年的基業。

天不亡漢,劉璋乃漢室宗親。

與劉備自诩的中山靖王之後不同,乃是正宗的漢室宗親。

因而,黃權選擇投奔在其麾下,等待着合适的時機。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他認為一旦有機會,就可以以益州為基地。

最後與東南的東吳與北方的曹操,并天下。

他以為劉璋可以。

随着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明白此人并非争奪天下的雄主。

他依舊不離不棄地追随劉璋左右。

身在一隅之中,但凡豪傑之士,都會關注天下大勢。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他聽說劉備三顧茅廬,請到了卧龍諸葛孔明,也曾暗暗地心動過。

大丈夫生于世間,有所為有所不為。

雖說是良禽擇木而栖,但他又豈能做忘恩負義之人。

最終,他留在了劉璋的身邊。

此刻,

孫權和劉備結成聯盟,全天下都認為曹操的勝算更大一些。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此刻士氣正盛,孫權與劉備即使聯合到一起,也無法與曹操正面相抗。

劉璋選擇作壁上觀,看熱鬧。

黃權深謀遠慮,他從一些蛛絲馬迹中看到了曹操必敗的痕迹。

提醒劉璋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預防敵軍來襲。

所謂的敵軍,當然指的是孫權和劉備,但他并沒有說破。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果不其然。

曹操最終兵敗赤壁,與他料想的一模一樣。

鐵甲連船,是不識天文變化。

甲士不通水性,是地利不便。

與當地百姓聯系不緊密,乃人和不利。

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占。

緊緊想靠人數的多寡與将士的善戰來勝利。

用孫武的話來說,就是知己不知彼,勝負難料。

選擇

若是劉璋這個時刻,意識到黃權的謀略。

重用他,也不至于被劉備奪取老巢。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可惜劉璋不但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反而還将劉備引入益州。

一山豈能容二虎?

或許劉璋不認為劉備是虎。

卻不知劉備從來就不是甘居人下之人。

黃權的建議,再次被擱置,結果卻是益州易主。

就這樣,黃權來到了劉備的麾下。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此時,劉備正值用人之際。

龐統跟随劉備身邊,建言獻策,落鳳坡死于亂箭,諸葛亮與關羽守衛大學營荊州。

奈何龐統一死,劉備身邊沒有了出謀劃策之人,諸葛亮隻能從荊州出發。

黃權此刻,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世人皆說是,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黃權與法正乃至交好友,黃權不願意搶朋友之功。

曹操卻看得清醒,對身旁的人說:

“大破樸胡,殺害夏侯淵,拿下漢中地,人都認為是法正的功勞,卻不知黃權早有此謀劃。”

一個能看透馬谡的人,難道會看不透黃權嗎?

從他的種種舉動中也能看出,劉備非常欣賞黃權。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關羽、張飛慘死東吳之手。

劉備舉全國之兵攻取東吳,任命諸葛亮留守後方,攜帶的謀士之一就是黃權。

黃權似乎是命運不好。

自己願帶前軍,先去探路。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奈何劉備認為陸遜小兒不足為慮。

結果夷陵一戰,蜀漢大軍幾乎全軍覆滅。

蜀國國力大傷。

又不能眼睜睜看着手下将士們,被東吳屠戮。

他隻能選擇投降曹魏。

自投降之初,他就做出了和徐庶一模一樣的決定,終身不為對方設一謀。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劉備陣營聽到了黃權投降的消息,紛紛建議殺掉黃權全家。

劉備卻說:

“是我負了黃權!”

不僅沒有殺害其全家,反而恩寵有加。

曹魏方得到的消息,卻是黃權家已被滿門抄斬。

果不其然,最後得到的消息驗證了他的猜想。

很多人說,劉備如果聽取了黃權的建議,夷陵之戰不會如此一敗塗地。

他是龐統接班人,明明有機會幫蜀國一統天下,卻被劉備逼到曹營

黃權也不會逃向曹魏。

然而,命運就會如此吊詭,黃權就此失去了一展抱負的機會。

黃權本人,并沒有做錯什麼?

或許這就是命運的牽引,成為了令無數後人憤憤不平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