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體娛風雲錄
編輯|體娛風雲錄
第29屆白玉蘭獎頒獎典禮,絕對是這個夏天娛樂圈裡的頭等大事。
頒獎典禮剛一開始大眼熱搜就沒斷過。
隻是,在公布了獲獎名單之後。
本該收獲鮮花與掌聲的獲獎者們卻遭到了四面八方的質疑。
最佳男主演胡歌險勝範偉,被網友吐槽白玉蘭其實是“泸圈自嗨”。
更不要說另一個最佳女主演周迅,最近深陷“百口莫辯” 的輿論風波。
如果說白玉蘭靠演技說話。
獲獎者在演技上有争議也就算了。
怎麼連負責頒獎的嘉賓也要被挑刺?
原來,劉亦菲受到主辦方邀請,特意出席白玉蘭典禮。
她一身高定禮服盡顯女神風範。
卻不料一場座位安排,讓她和側顔女神萬茜坐在了一起。
衆所周知劉亦菲的駝峰鼻一度成為整容醫院的模闆。
然而萬茜也不簡單,她高挺的鼻梁竟然沒有在劉天仙面前落下風。
更重要的是,在場的女嘉賓一個比一個纖瘦。
相比之下劉亦菲簡直可以用“膀大腰圓”來形容。
難不成“神仙姐姐”這次要下凡了?
其實,我們是被一場審美馴化忽悠瘸了!
01
衆所周知,審美是個很主觀的東西。
盡管人與人之間審美不相同。
但是對美的追求卻有一個不約而同的模版。
是以才有種說法叫“好看的人都是相似的”。
那麼,曾經作為神顔代表的劉亦菲。
為何會被大衆挑剔身材走樣呢?
難道真的是歲月不饒人,她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光彩?
其實,這和曆年來的審美變遷有很大關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從什麼時候開始,娛樂圈不再流行豐腴型美人了?
在2023年,女明星董潔和趙今麥攜手亮相巴黎街頭。
路人鏡頭下的她們令人大跌眼鏡。
這裡可不是被她們的美貌所吸引。
而是被女明星瘦成一塊排骨的身材深深震撼到了。
更有網友犀利點評:看起來像是饑荒時代才有的身材。
不過,這也和鏡頭有很大關系。
畢竟還有“上鏡胖十斤”的說法。
是以,女明星為了出鏡好看,追求過瘦的身材也不是不能了解。
然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港星可沒有這樣的身材焦慮。
同樣是上鏡,圖中甚至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她們胳膊上的贅肉。
放到現在恐怕會被人挑剔太“胖”了。
這不禁讓人警醒:我們的審美觀念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其實,這個問題從劉亦菲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2002年,16歲的劉亦菲因出演《金粉世家》白秀珠一角在全國走紅。
第二年,劉亦菲在《天龍八部》中飾演王語嫣,從此“神仙姐姐”的名号傳遍了大江南北。
可以看出,她剛一出道,顔值就得到了大衆普遍認可。
更不要說她後來扮演葉靈兒,嬌憨的形象和出色的演技,直接征服了挑剔的仙劍玩家。
不僅如此,剛剛邁入娛樂圈的劉亦菲,很快就受到電影圈垂青。
2011年,她和天王黎明合作《鴻門宴傳奇》,遺世而獨立的虞姬形象深深打動了每個觀衆的心。
劉亦菲的顔值在一次一次大熒幕的考驗中得到了充分驗證。
說一句“統一了全國審美”,聽起來似乎都不算誇張。
并且,她的美貌還得到業内人士的高度認可。
著名作家亦舒有一本小說叫《玫瑰的故事》,裡面的女主黃亦玫設定絕世美人。
當這本書要翻拍成影視作品的時候,導演汪俊可以說是毫不猶豫地找到了劉亦菲。
他堅決要求劉亦菲來飾演黃亦玫的角色。
畢竟在導演心裡,隻有頂級的長相當女主角才能更好說服觀衆。
就這樣,《玫瑰的故事》問世,拿下了20億的驚人播放量。
可巨大的名氣背後,也出現了大量的質疑聲。
02
許多觀衆不再買賬劉亦菲,甚至對她的顔值進行了負面評判。
這才有了26屆白玉蘭,劉亦菲出席頒獎被“群嘲”的事件。
有人認為,劉亦菲的長相被高估了,她根本沒有那麼好看。
也有人說,劉亦菲的體态太差,和其他女明星相比差遠了。
簡直是把劉亦菲批評的體無完膚。
其實,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不在于她個人,而和大衆的年齡有關。
随着網際網路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都可以加入網絡讨論。
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上網門檻,是以,千禧年那批上網的人,早已更新換代。
那麼現在百般挑剔的人,大多都是年紀小的新生代。
雖然這隻是一部分聲音,卻足夠說明審美差異的影響力。
随便打開一個軟體,都能看到大量的網紅臉和皮包骨身材。
原來在不知不覺間,主流審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變得不是劉亦菲,而是新來的觀衆們。
如果這樣的說法沒什麼說服力,也可以從合照見證高下。
在衆多藝人的大合影中,劉亦菲美得很突出,絲毫沒有被其他人比下去。
足以說明她的顔值依舊很扛打,和鋪天蓋地的“罵名”有很大出入。
當然,被讨論最多的是她的體态問題。
有關“太肥太胖”的話數不勝數。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大陸古代傳統的審美觀念。
在古時候,有個詞叫“珠圓玉潤”,形容女子豐滿而美麗。
唐朝時期,更是盛行過“以胖為美”的主流。
寵妃楊貴妃就是個典型的“微胖”美人。
由此可見,劉亦菲的體态完美符合了古人對美的追求。
而現代審美卻摒棄傳統,轉而奔向西式審美的懷抱。
假設西方人的審美真的很超前也就算了。
偏偏現在的全球審美已經進入了“退步”階段。
美國著名電影公司翻拍《小美人魚》的故事。
女主角一亮相直接“雷”翻全場。
該片一上映,就遭到了國内外的大量吐槽。
在這樣的情景下,西方審美真的可以代表全人類嗎?
03
顯然,美不美這件事是不可強求的。
但是網民對劉亦菲的“讨伐”實在是無妄之災。
怎麼看,她勻稱的身材都和“胖”沾不上一點關系。
明明是很多人瘦過了頭,卻變成了對正常身材的一種嘲笑。
讓人聯想到那句發人深思的名言警句:當不正常成為常态,正常就成了“犯罪”。
南韓藝人金泫雅曾在節目中公開說過,她因為要保持身材,多次在背景昏倒。
甚至常年備有擔架友善救急的時候用。
這難道不是一種“病态”的展現嗎?
或許,在未來的日子大衆審美會越來越“極端化”。
還是希望國民們能保持自己獨立的判斷,不要被主流帶着走。
即使劉亦菲不是人民币,也做不到人人喜歡。
然而,她的“困境”本身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畢竟“神仙姐姐”的美早已被多方認可。
美與醜的概念再怎麼主觀,也不能徹底混淆了是非。
那麼,要如何在保持本心的同時接納多元化審美?這是當下很多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關于這次讨論,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