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的退休職工劉進生與妻子牽手而坐,胸前戴着大紅花,臉上綻放着笑容……94歲的離休幹部闫欣秋手握照相機,将這一瞬間的“甜蜜”時刻定格。
如今,越來越多老軍墾主動找上門來,希望闫欣秋為自己和老伴拍照。楊俊欽 攝
3日,這一幕發生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六團闫欣秋老人的家中。中新網記者注意到,闫欣秋身形消瘦,戴着老花鏡。老人手扶相機,按動快門時,手指有些生硬。在追憶自己的人生時,臉上始終保持着可親的笑容。
被救一命後的“下定決心”
1949年5月,闫欣秋在山西太原參軍,第二年随軍進新疆。不久就被安排在宣傳部門,接觸到人生第一台照相機。那幾年,他帶着照相機,在霍城縣薩爾布拉克、蘆草溝一帶牧區奔波,記錄當時的土地改革工作。
有一次,在工作之餘拍攝馬上遊戲“刁羊”時,闫欣秋的馬受了驚,奔向懸崖邊。“一位哈薩克族青年騎馬追上去,狠狠拉住缰繩,救了我的命。”老人回憶。
“我當時就下定決心,要在這裡紮根,用自己全部的能力,為各族群衆服務。”闫欣秋說。
1954年,闫欣秋跟随部隊集體轉業到六十六團。在連隊開荒造田一段時間後,被調到團宣傳科。
在36年的工作中,他拍攝了大量照片,記錄團場職工群衆的工作和生活。
闫欣秋1990年離休。在該團舉辦的歡送茶會上,闫欣秋被任命為團關工委、老齡委主任。“從那一天開始,我帶着相機踏上了另一段新征程。”
闫欣秋始終儲存着他入伍時發的“三件寶”——挎包、毛巾、綁腿布。史玉江 攝
離休後的宣講常拿“三件寶”
身體尚好時,闫欣秋和其他離退休幹部會在職工農忙時下地幫忙。“隻要有需要,大家啥活都搶着幹,而且拼命想幹好。”闫欣秋回憶,1991年,六十六團老齡委被評為全國老幹部工作先進集體,這讓他幹勁更足。
在他的組織帶動下,六十六團老年志願者服務隊、百姓宣講團、老年交通安全協管員隊、行風監督員隊等十幾個老年組織相繼成立。
闫欣秋不但是組織者,也是活動記錄者。“通過我的講述,很多人親身感受到第一代兵團人艱苦創業的不易,也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工作。”
在宣講時,闫欣秋會對他入伍時發的“三件寶”——挎包、毛巾、綁腿布逐一介紹。據不完全統計,闫欣秋離休後組織、參與的宣講有2000多場。
與此同時,闫欣秋對拍照的熱愛越發熾熱。相機拍下的照片,也記錄着他離休後的奮鬥曆程。
“我一生已使用過11台照相機。手上的這一台,是我到北京參加一次電視節目錄制時,電視台獎勵給我的。”闫欣秋說。
捕捉感人一幕背後的“父女”故事
在2015年12月30日第三屆“感動四師十大人物”頒獎儀式上,擅長攝影的闫欣秋捕捉到了這樣感人的一幕:在受表彰者即将上台時,一位女孩看到同時上台的一位老人的衣領沒有翻好,趕緊上前幫忙整理。
闫欣秋和努爾古力·居馬汗,常常出現在學校、社群,一起宣講民族團結故事。(資料圖)楊俊欽 攝
通過這張照片,闫欣秋和這位名叫努爾古力·居馬汗的女孩結對成為“父女”。從此,六十六團百姓宣講團多了一名年輕的“特殊宣講員”。她和闫欣秋一起,常常出現在學校社群,共同宣講民族團結故事。
随着歲月的流逝,闫欣秋發現,自己身邊的老戰友一個個“凋零”,他萌生出為老軍墾夫妻拍攝結婚照的念頭。
起初,他自費購買了大紅花等道具,騎上自行車到各連隊,尋找想要拍照留念的老軍墾。如今,越來越多老軍墾主動找上門來,希望闫欣秋為其拍照。
就在幾天前,劉進生找到闫欣秋,表達想拍結婚紀念照的願望。
當看到相機裡自己和夫妻影像的那一刻,劉進生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似乎自己的一生都定格在其中。
六十六團黨建辦提供的資料顯示:離休34年來,闫欣秋義務為180對老軍墾拍攝結婚紀念照;電腦中存有上萬張記錄團場面貌更新的照片;曾出資4萬餘元為困難職工群衆購買物資和書籍。曾先後獲得解放西北紀念章、新疆軍區頒發的三等功證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兵團最美老幹部、兵團老幹部先進工作者等榮譽。也曾三次進京參加表彰獎勵大會。
闫欣秋說,希望餘生繼續用相機,為各族群衆服務,“鼓勵”更多人在祖國邊疆譜寫奮鬥人生。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