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包不同
2024-07-05 23:54釋出于北京财經領域創作者

各種“茅”,進入黃昏時刻。
1
暴跌90%
伴随着茅台酒價和股價的雙重崩塌,那些“XX茅”也迎來了夢碎時刻。
打眼一看,醫藥茅、券商茅、奶粉茅、醫美茅、防水茅、醬油茅……都跌慘了。今天的主角,正是其中之一:“牙茅”通策醫療(600763)。
時間回到2017年底,通策醫療的股價還在30元左右徘徊。但到了2021年中,它的股價一度飙到了320元,後來更是漲破400元大關。
也就是說,短短三年時間裡,通策醫療的漲幅超過10倍!
“牙中茅台”的奇迹沒能一直延續。截至2024年7月5日收盤,通策醫療的股價是39.37元/股。這個數字,相比當年的高點跌去:
90%。
這種跌法,已經不能用腰斬、膝蓋斬來形容,而是腳脖子以上全給砍了。
從總市值看,根據億牛網的資料,通策醫療的曆史市值一度高達1340億。對比如今的總市值176.1億,已經蒸發1100億以上。
三年時間,一個南京銀行(最新市值1029億)跌沒了。
面對這種情況,一衆機構倉皇撤退。東方财富網資料顯示,2021年底的時候,共有471家機構持倉通策醫療。到了2023底,這個數字變成了269家,相比當初下降42%。
那些散戶就更慘了。資料顯示,2020年底的時候,通策醫療的股東數還隻有2.59萬戶,到了2021年底,這一數字增長到10.4萬戶,足足增長了300%。截至2024年3月,這個數字也還有8.2萬戶。
本以為能進來抄個底,沒想到抄在了半山腰。通策醫療跌跌不休,他們的心也一點點沉到了谷底。
“牙茅”到底經曆了啥?
2
跌落神壇
直覺的原因,來自估值回落。
回看過往,短短三四年間,通策醫療的股價上漲逾10倍,但同期,它的業績僅僅增長了1倍。
根據億牛網的資料,2021年左右,通策醫療的市盈率(TTM)一度高達270倍!
這啥概念呢?我們做個對比,同期貴州茅台的市盈率(TTM)也才70倍左右,隻有通策醫療的1/4。遙想2015年牛市,創業闆市盈率來到100倍就被稱為“市夢率”。
如今,通策醫療的市盈率是35倍左右,盡管相比當年高點跌去80%以上,但依舊超過茅台(最新市盈率23倍)。
這場刺激的過山車背後,正是一場估值回歸之旅。說白了,通策醫療之前漲太多了。當一家上市企業的估值透支了未來很長時間的利潤預期,就很容易迎來一輪“殺估值”。漲多了會下跌,這是資本市場一直以來的規律。
當然,更關鍵的原因還得從内部尋找。
财報顯示,2023年,通策醫療營收28.47億元,微漲4.7%。歸母淨利潤5億元,同比下滑8.7%。
再往前看,2022年,通策醫療營收27億元,同比下滑2.2%。歸母淨利潤5.48億元,同比下滑22%。
拉長時間看,2018年-2023年,通策醫療營收同比增速分别為32.96%、23.11%、8.12%、33.19%、-2.23%、4.7%。看淨利潤增速變化就更明顯了。
對比之前的高增長,這個業績明顯有點拉胯。
業績失速背後,是業務的放緩。從具體業務看,通策醫療的五大業務(種植、正畸、兒科、修複與大綜合)已經出現了放緩的迹象。以2022年為例,占比較高的正畸和兒科業務收入出現下滑,幅度分别為3.6%和8.3%;其餘三項業務同比增幅也僅為個位數。
在合規方面,通策醫療也面臨一些質疑。
一個多月前,由于未及時披露非經營性資金占用情況,通策醫療實控人呂建明、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毅等人被浙江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而在此之前,呂建明已經多次被處罰。
這是泡沫的破裂,還是白馬的低谷?
3
“暴利江湖”折戟?
通策醫療能被捧上神壇,有産業的現實支撐。
數年前,網絡上評選“比販毒還暴利的十個行業”,牙科排在第一位。這背後,是一個有着巨大需求的市場。
14億中國人,平均一張嘴有22顆牙,總量就是300億顆牙。但根據《2019飲食習慣與口腔健康白皮書》的資料,大陸有口腔問題的人群高達93%。
那些被牙病折磨的人,為了有一口好牙,願意花下血本。例如2017年,52歲的周女士到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種牙,打了14個種植釘,固定了28顆牙齒,花了近20萬元。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林野教授更是感慨:
種全口牙夠買輛寶馬!
這是一個“暴利江湖”。根據行業資料測算,早在2020年,大陸種植牙數量就達到406萬顆左右,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市場規模已近1600億元。
需求巨大,供給卻少。一方面,進口牙很貴。國内90%的種植牙被瑞士、德國和南韓品牌壟斷,價格基本在5000—20000元之間。
另一方面,牙醫更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曾顯示,全國平均每十萬人擁有口腔醫生16.7人,遠低于南韓的45名,英國的54名,美國的63名,德國的83名。
要知道,一個專業的牙科醫生,培養時間長達13年或更多。牙科人才的高成本和稀缺,使得他們的收費居高不下。
通策醫療财報就曾顯示,其營業成本長期在55%左右,而其中醫療人員薪酬又是大頭,可以占到營業成本的70%。
同時,通策醫療正是這樣一個“暴利”賽道的龍頭。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旗下共有84家醫療機構和2133名醫生。
這不禁令人好奇,拿着一手好牌,通策醫療何以失速?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集采。口腔種植牙項目納入集采的消息,從2021年就開始吹風,到2023年基本落定。具體來看,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單顆正常種植牙的醫療服務價格為4500元,種植體系統集采平均降價55%。這樣一來,通策醫療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
此外,通策醫療的收入絕大部分都來自浙江省内,一度占到90%左右。大學營被擊穿,對通策醫療來說是雪上加霜。
客觀來說,作為國内口腔醫療龍頭,通策醫療的優勢也蠻明顯的。一方面,市場需求長期存在,牙科醫生的缺口也很難短時間内補上。
另一方面,通策醫療一直沒有放棄對外擴張,未來如果能在自建醫院的基礎上,收購更多優質的口腔醫院,或者走加盟模式,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
“牙中茅台”能否東山再起?我們拭目以待。
檢視原圖 331K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 -
“牙茅”通策醫療暴跌90%,8萬股民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