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開幕。由于印度總理莫迪的缺席,印度方面錯失與中方上司人對話的契機。不過中國外長王毅倒是與代替莫迪來參會的印度外長蘇傑生,舉行了重要的雙邊會談。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會談中,王毅外長不僅對印度表示出充分的尊重與了解,他還改變了對印度的稱呼。王毅外長将印度親切地稱為“文明古國、發展中大國及新興經濟體的傑出代表”。
中方對印度稱呼的轉變,無疑是給足了印度面子,為雙邊會談奠定了良好的基調。而在此次會談中,中方講究的是一個“先禮後兵”。在給印度冠以“文明古國”等榮耀性的名稱之後,王毅外長随即當場對印方提出了兩點要求。
首先,王毅外長強調,中印兩國應該秉持正向思維,既要在邊境問題上保持冷靜克制,有效管控局勢,也要積極恢複并加強雙邊正常交往。王毅外長的這一表态意思很明顯,兩國邊境問題的解決與正常交往的恢複,不能用“二極管”思維來了解,而應該并行不悖、同時進行。說白了,就是“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
事實上,盡管中印邊境問題的确是兩國之間的主要沖突之一,但印度将其作為衡量兩國關系的唯一名額,未免有些太過火了。尤其是中印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印方将對中國的敵意發散到這些領域,其實大可不必。
其次,王毅外長呼籲,中印作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應攜手并肩共同抵制單邊主義和陣營對抗的逆流,堅定維護開發中國家的共同利益。他特别指出,在全球格局日益複雜多變的今天,中印兩國更應珍惜彼此間的合作機會,共同應對外部挑戰。
可以說,中方的這兩個要求,既是目前兩國之間存在的主要分歧,也是緩和兩國關系的解決辦法。接下來,就看印方有沒有與中方一道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誠意了。值得欣慰的是,對于王毅外長的提議,印度外長蘇傑生給予了積極且正面的回應。
蘇傑生表示,中印兩國面臨着共同的挑戰與機遇,發展穩定且可預測的雙邊關系,符合兩國及地區的長遠利益。印度将支援中國即将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的工作,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積極推動多極化程序,并願意與中方一道解決具體分歧,共同推動中印關系邁上新台階。很顯然,蘇傑生的這番表态,不僅展現了印度對于改善中印關系的真誠願望,也相當于是承諾印度在大國博弈中,保持戰略自主的堅定立場。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盡管印度方面在會談中表現出了積極的合作意願,但中印之間現實存在的沖突與分歧仍不容忽視。包括邊境問題、地區影響力競争,以及國際事務中的立場差異等問題,仍需雙方通過對話與協商加以妥善解決。而且,蘇傑生的表态話雖然是這麼說的,但印度接下來會不會這麼做,我們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