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世人皆知嶽飛精忠報國、抗金衛宋,卻不知若非趙構的12道金牌,嶽飛或許已率軍直搗黃龍府。紹興十一年(1141年),嶽家軍連戰連捷,一路北上,已至汴京城下。金兀術聞風喪膽,正欲棄城而逃。此時,宋軍士氣如虹,金軍節節敗退,收複中原、一舉擊潰金國,似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宋高宗趙構卻下令嶽飛班師回朝。若非這道聖旨,曆史會如何改寫?嶽飛真能率軍直搗黃龍府嗎?若他成功了,南宋的命運又将如何?這其中又有何曲折離奇的故事?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一、嶽飛北伐的曆史背景

嶽飛北伐的曆史背景可追溯至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擄,中原大地陷入金人統治。趙構在臨安(今杭州)即位,建立南宋政權,史稱"南渡"。

金朝在占領中原後面臨統治困境。由于兵力不足,金人采取了"以漢治漢"的政策,扶植漢人傀儡政權管理中原地區。他們先後建立了僞楚、僞齊等傀儡政權,試圖穩定統治。然而,這種統治方式并未能完全消除漢人的抵抗意志。

在這種局勢下,嶽飛崛起于亂世。他出身寒門,少年從軍,憑借超群的軍事才能迅速嶄露頭角。嶽飛深知收複中原、抗擊金人的重要性,始終懷着"精忠報國"的志向。他訓練精兵,屢立戰功,逐漸成為南宋軍中的中流砥柱。

然而,宋高宗趙構的态度卻與嶽飛截然不同。趙構繼位後,始終心存顧慮,擔心收複中原後會被迫讓位于被擄的徽欽二帝。是以,他采取了消極防禦的政策,主張與金議和,以求自保。這種态度直接影響了南宋的軍事政策。

紹興十年(1140年),金軍再次大舉南下,兵分四路進攻南宋。金兀術率領主力軍隊直逼汴京,并輕易攻占了這座前朝故都。金軍的迅猛南下,讓原本沉浸在苟且偷安中的趙構驚慌失措。在這危急關頭,他不得不召嶽飛出征,命其率軍抵抗金兵。

嶽飛接到指令後,立即率軍北上。他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術,避實就虛,先後攻克虢州、長水、颍昌等地。嶽飛的軍事才能在這一系列戰役中得到充分展現。他善于運用奇兵制勝,常常以少勝多,令金軍聞風喪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郾城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嶽飛率領五萬騎兵與金兀術的主力軍隊展開激戰。金軍引以為傲的"拐子馬"部隊在嶽家軍面前節節敗退。嶽飛指揮将士手持長柄刀斧,上砍騎兵,下砍馬腿,大破金軍鐵騎,一舉殲敵一萬五千餘人。這場勝利不僅打擊了金軍的嚣張氣焰,也極大地鼓舞了南宋軍民的士氣。

與此同時,其他抗金将領如韓世忠、張浚等人也在各自戰線上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他們分别收複了漁州、亳州等地,進一步壓縮了金軍的活動空間。更令人振奮的是,一些在淪陷區堅持抗金的忠義民兵也乘勢而起,紛紛舉起"嶽"字旗号,表示願意接受嶽飛的統帥。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正當嶽飛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收複中原時,宋高宗趙構的态度卻再次發生了變化。他擔心嶽飛功高震主,也懼怕金人報複,是以開始暗中與主和派秦桧勾結,準備中止北伐。這種沖突的态度直接導緻了後來的"十二道金牌"事件,成為影響嶽飛北伐成敗的關鍵因素。

二、嶽飛北伐的軍事行動

嶽飛北伐的軍事行動是南宋抗金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之一。在接到宋高宗趙構的出征指令後,嶽飛迅速調集兵力,開始了他的北伐征程。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郾城大捷。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嶽飛率領五萬精銳騎兵在郾城(今河南漯河)與金軍主力展開激戰。金軍統帥完顔宗弼(即金兀術)傾其所有,派出了金國最為精銳的"拐子馬"重騎兵。這支部隊以其鐵甲鐵騎聞名,曾多次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然而,面對金軍的強大裝備,嶽飛展現出了卓越的戰術智慧。他指令将士們手持長柄刀斧,采取了一種獨特的作戰方式。宋軍将士不與敵騎正面交鋒,而是巧妙地穿插于敵陣之中,上砍騎兵,下砍馬腿。這種戰術完全打亂了金軍重裝騎兵的陣型,使其引以為傲的"鐵浮屠"陣形瞬間崩潰。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最終嶽飛大獲全勝,殲敵一萬五千餘人。這場勝利不僅重創了金軍的主力部隊,更是極大地振奮了南宋軍民的士氣。郾城之戰後,金兀術再也不敢輕視嶽家軍的戰鬥力,開始采取更為謹慎的态度。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緊接着,嶽飛又指揮軍隊進行了颍昌之戰。在郾城大捷後,嶽飛預料到金軍必定不甘心失敗,很可能會對颍昌發動反擊。為此,他指令兒子嶽雲率軍前往颍昌,支援那裡的守将王貴。

果然不出嶽飛所料,金兀術率領十萬大軍向颍昌發起了猛攻。這場戰鬥異常慘烈,嶽雲在敵陣中反複沖殺十餘次,身上多處負傷,但仍然咬牙堅持。王貴也率領守軍奮勇殺敵,誓死不退。

在這場殊死搏鬥中,嶽家軍将士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意志。他們渾身浴血,卻越戰越勇。金軍雖然兵力占優,但在嶽家軍的頑強抵抗下,傷亡慘重,最終不得不倉皇撤退。

颍昌之戰的勝利,進一步打擊了金軍的士氣,同時也鞏固了嶽飛軍隊的戰果。這場勝利為嶽飛後續的北伐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乘勝追擊,嶽飛率軍向北推進,很快就進抵朱仙鎮。朱仙鎮地處汴京(今開封)西南,距離汴京僅四十餘裡。嶽飛的大軍已經直逼金軍的統治中心,形勢一片大好。

在朱仙鎮,嶽飛的部将張憲、徐慶等人再次顯示出高超的軍事才能。他們率軍擊潰了阻攔的數千金軍騎兵,為主力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此時的金兀術已經心膽俱裂。連續的失敗使他對嶽家軍産生了深深的恐懼。當他得知嶽飛大軍已經進抵朱仙鎮時,竟萌生了棄城而逃的念頭。

嶽飛的北伐軍事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郾城到颍昌,再到朱仙鎮,嶽家軍一路過關斬将,節節勝利。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不僅收複了大片失地,更是極大地動搖了金朝的統治根基。

然而,就在嶽飛即将揮師北上,直搗黃龍府之際,一個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了。宋高宗趙構突然下令嶽飛班師回朝。這道指令不僅中斷了嶽飛的北伐大業,更是改變了整個南宋的曆史走向。

三、嶽飛北伐的潛在影響

嶽飛北伐的軍事行動雖然被突然中止,但其潛在影響卻是深遠而廣泛的。若是趙構沒有下令撤軍,而是繼續支援北伐,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值得我們深入探讨。

首先,收複失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嶽飛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在北伐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從郾城到颍昌,再到朱仙鎮,嶽家軍一路過關斬将,節節勝利。若能繼續推進,收複中原大部分地區并非不可能。特别是在朱仙鎮之戰後,金兀術已經萌生退意,汴京近在咫尺。如果嶽飛能夠乘勝追擊,攻克汴京,那麼收複中原的局面将會徹底打開。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其次,北伐的繼續将對金朝統治構成巨大威脅。金朝占領中原後,一直面臨着統治困境。他們采取的"以漢治漢"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漢人的抵抗意志始終未被徹底壓制。嶽飛北伐的成功,無疑會激發更多漢人的反抗精神。特别是在嶽飛軍隊所到之處,群眾紛紛舉起"嶽"字旗号,表示願意追随嶽飛抗金。如果北伐繼續推進,這種趨勢可能會進一步擴大,進而從内部瓦解金朝的統治基礎。

再者,北伐的成功将極大地提升南宋的國力。中原地區曆來是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物産豐富,人口稠密。如果能夠收複中原,南宋将獲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這不僅能夠增強南宋的軍事實力,還能夠為南宋的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特别是汴京等重要城市的收複,将為南宋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文化資本。

此外,北伐的成功将進一步提高嶽飛的威望。嶽飛在軍中已經有很高的聲望,士兵們都願意追随他出生入死。如果能夠收複中原,嶽飛的威望将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可能會成為南宋朝廷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甚至可能影響到南宋的政治格局。

同時,北伐的成功還将極大地鼓舞民間的抗金力量。在金朝統治下,中原地區始終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抗金力量。這些力量或隐藏在山林,或潛伏在城市,一直在尋找反抗的機會。嶽飛北伐的成功,将為這些力量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依靠。他們可能會紛紛響應,形成聲勢浩大的抗金運動。

值得注意的是,北伐的成功還可能改變整個東亞地區的政治格局。金朝的勢力範圍不僅限于中原,還包括東北地區和部分西北地區。如果南宋能夠成功北伐,收複中原,那麼金朝的統治将受到嚴重威脅。這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到遼東、西夏等周邊政權。

另一個潛在的影響是文化方面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産。如果能夠收複中原,南宋将有機會重新接續這些文化傳統。這不僅對于南宋的文化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于整個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将産生深遠影響。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然而,北伐的成功也可能帶來一些潛在的問題。例如,如何處理被擄的徽欽二帝問題,如何安置中原地區的官員和百姓,如何重建被戰火破壞的城市和農田等,都将是南宋朝廷需要面對的挑戰。

總的來說,如果嶽飛的北伐能夠繼續推進并取得成功,其影響将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這不僅可能改變南宋的命運,甚至可能改寫整個中國曆史的程序。

四、嶽飛被殺害的過程

嶽飛北伐的潛在影響雖然深遠,但這位抗金英雄最終卻迎來了悲慘的結局。嶽飛被殺害的過程是一段充滿陰謀和背叛的曆史。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正當嶽飛率軍節節勝利之際,突然接到宋高宗趙構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令。嶽飛雖然不解,但作為忠誠的将領,他還是選擇了服從指令,率軍班師回朝。

回朝後,嶽飛并未受到應有的嘉獎,反而遭到了秦桧等人的排擠和打壓。秦桧作為當時的宰相,一直主張與金議和,與嶽飛的主戰立場背道而馳。為了鏟除這個政治對手,秦桧開始精心策劃一場陰謀。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秦桧借口嶽飛"謀反",将其逮捕入獄。這個所謂的"謀反"罪名完全是憑空捏造的。秦桧利用自己的權力,指使禦史中丞萬俟卨編造了一份僞造的罪狀,聲稱嶽飛與張憲等人密謀造反。

嶽飛被關押在大理寺獄中,受盡了種種折磨。獄卒們按照秦桧的訓示,對嶽飛實施了非人道的虐待。他們不給嶽飛飯吃,不給水喝,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剝去他的衣服。但即便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嶽飛依然保持着堅強的意志,始終不認罪。

秦桧見嶽飛不肯認罪,便采取了更加卑劣的手段。他派人将嶽飛的兒子嶽雲也抓了起來,企圖以此來威脅嶽飛就範。然而,嶽飛依然堅貞不屈,甯死不屈。

在審訊過程中,發生了一件頗具戲劇性的事件。據說,當時負責審訊的官員李綱對嶽飛的遭遇深感同情。在一次審訊中,李綱故意将墨汁灑在了嶽飛的供狀上,借此給了嶽飛一個重寫供狀的機會。然而,嶽飛并沒有借此機會為自己辯護,而是依然堅持自己的無罪立場。

秦桧見軟硬兼施都無法讓嶽飛屈服,便決定采取更加極端的手段。他指使獄卒們對嶽飛實施酷刑,企圖通過肉體上的折磨來擊垮嶽飛的意志。然而,即便在劇烈的痛苦中,嶽飛仍然堅持自己的清白。

紹興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終于下定決心要除掉嶽飛。他向宋高宗趙構進言,聲稱嶽飛罪證确鑿,必須立即處決。趙構或許出于對嶽飛的忌憚,或許是被秦桧的謊言所蒙蔽,竟然同意了這一建議。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當天深夜,嶽飛被秘密押往臨安(今杭州)西湖畔的風波亭。在這個寒冷的冬夜,嶽飛被處以絞刑。據說,在臨終前,嶽飛仰天長歎:"天日昭昭,乾坤朗朗,我嶽飛何罪之有!"

嶽飛被害的消息很快傳開,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驚和悲痛。許多人都為這位抗金英雄的慘死而流淚。然而,在秦桧的高壓統治下,沒有人敢公開為嶽飛鳴冤。

嶽飛的死不僅是一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南宋王朝的悲劇。他的死标志着南宋積極抗金政策的終結,也預示着南宋王朝日後的衰敗。

嶽飛被害後,秦桧為了掩蓋真相,還下令銷毀了所有與嶽飛案有關的檔案。然而,曆史的真相終究無法被完全掩埋。在後世的史書中,嶽飛的忠誠和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秦桧則成為了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奸臣之一。

五、嶽飛在曆史上的評價與影響

嶽飛的悲劇性結局并未能掩蓋他在曆史上的光輝形象。随着時間的推移,嶽飛在曆史上的評價不斷提升,其影響也愈發深遠。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在南宋時期,由于秦桧的高壓統治,對嶽飛的評價一度受到壓制。然而,民間對嶽飛的敬仰和懷念從未停止。許多文人墨客通過詩詞歌賦來表達對嶽飛的緬懷之情。如著名詩人陸遊就曾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名句,表達了對嶽飛未竟事業的惋惜。

到了南宋後期,随着秦桧勢力的衰退,朝廷開始逐漸為嶽飛平反。宋孝宗時期,嶽飛的官職被追複,其子孫也得到了朝廷的褒獎。宋甯宗時,嶽飛被追封為武穆王,這是對他軍事才能的最高肯定。

元朝建立後,嶽飛的地位反而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雖然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但他們對嶽飛這樣的民族英雄卻持有尊重态度。元世祖忽必烈甚至下令在嶽飛墓前立碑,稱贊嶽飛"忠烈"。這種跨越民族的認可,更加凸顯了嶽飛的曆史地位。

明朝時期,嶽飛的形象被進一步神化。朱元璋本人就十分崇敬嶽飛,他不僅多次祭拜嶽飛墓,還下令在全國各地建立嶽飛廟,使嶽飛成為與關羽并列的武廟祭祀對象。明代史學家也對嶽飛的生平事迹進行了大量研究和記載,如《宋史》中就有詳細的嶽飛列傳。

清朝統治者雖然是滿族人,但他們同樣對嶽飛表示敬意。康熙帝曾親自為嶽飛墓撰寫碑文,稱贊嶽飛"忠貫日月,名垂宇宙"。乾隆帝則将嶽飛列入"昭代忠烈"之列,進一步肯定了嶽飛的曆史地位。

在近現代史上,嶽飛的形象更是成為了愛國主義的象征。在抗日戰争時期,嶽飛的故事被廣泛傳頌,用以激勵群眾的抗戰熱情。許多抗日将領都将嶽飛視為自己的榜樣。如著名抗日将領戴安瀾就曾說:"我輩當效法嶽武穆,盡忠報國。"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嶽飛的影響不僅限于軍事和政治領域,在文化領域也有深遠影響。嶽飛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其《滿江紅》等詞作至今仍廣為傳誦。後世有關嶽飛的文學作品更是不勝枚舉,如元雜劇《嶽飛精忠報國》、明代小說《精忠嶽傳》等,都對塑造嶽飛的英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民間文化中,嶽飛更是成為了忠義的化身。許多地方都流傳着有關嶽飛的傳說故事,如"嶽母刺字"、"風波亭"等,這些故事雖然未必完全符合史實,但卻生動地展現了群眾對嶽飛的敬仰之情。

嶽飛的形象也對後世的軍事思想産生了深遠影響。他的軍事才能和戰略思想被後世将領廣泛研究和借鑒。如明代戚繼光在編練新軍時,就多次提到要學習嶽家軍的精神。近代軍事家蔣百裡也曾撰文評價嶽飛的軍事才能,認為嶽飛的戰略思想對現代軍事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在教育領域,嶽飛的故事一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内容。從古代的科舉考試到現代的教科書,嶽飛的事迹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過學習嶽飛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接受了忠誠、勇敢、愛國的價值觀教育。

此外,嶽飛的形象還影響了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精忠報國"這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嶽飛的事迹而深入人心的。這種價值觀念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假如趙構不勒令撤軍,而是支援北伐 ,嶽飛能恢複中原直搗黃龍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