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化市召開疫情防控第二十九場新聞釋出會

作者:中國吉林網

2月17日上午10.m,通化市召開第29次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介紹疫情防控恢複、複産、重點工程建設等相關情況。記者招待會由市委新聞發言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澤主持。市衛健委、市發改委對參加記者會的同志負責。

首先,市衛健委主任王樹東介紹了2021年2月16日0-24小時新增确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況。截至2021年2月16日24:00,該市共報告了320例新的冠狀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有70例确診病例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目前有3例無症狀感染病例。在出院和出院的醫學觀察中共觀察到246例病例,其中8例于2月16日治愈并出院。

二、通化市采取的主要措施

通過全市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形勢持續改善。按照省委"一精三保"的要求和我市"外防輸出、内防反彈、品格防"戰略,在不斷抓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通化市加快全面恢複生産生活秩序,堅決打赢疫情防控殲滅戰和經濟發展戰。

一是準确及時調整東昌區部分地區風險等級。根據國務院對新冠肺炎聯合防控機制關于科學分工、精準防控等工作要求的響應,2月17日0時起,東昌區江南民主街社群波爾多鎮社群、免費自住社群、新站路勝利社群公用事業闆家庭建設、安新生A區新興社群、 新山社群銀都公館區共有5個區調整為低危區,其他地區也調整為低危區。按照"精确控制極少數科學自由化多數"的原則,科學靈活地把握社群、建築物、機關的出入限制,引導群衆安全有序流動,逐漸恢複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二是繼續做好隔離控制工作。依法做好隔離場所安全控制,嚴格執行閉環管理制度,全面殺傷環境,堅決防止隔離點内交叉感染。做好隔離的情感引導和人文關懷。截至2月16日24時,共有5 563人從檢疫中獲釋。

三是千方百計做好醫療工作。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治療"的原則,在省醫務隊伍的無私支援和細心治療下,堅持中西醫結合,做好醫院确診患者和無症狀感染的醫療工作。

四、做好康複出院病人的管理工作。對于已治愈出院的患者和從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中出院的無症狀感染者,應嚴格執行中醫康複治療14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健康随訪管理14天的措施,在此期間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并對指定的指定進行随訪和随訪。 醫院應當開展。目前,方燦醫院康複的137名患者情況良好。

五是嚴格執行醫院意識防控措施。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醫院感冒風險調查,嚴格執行感染防控檢查整改制度,實行全員教育訓練體系,進一步提高醫院醫務人員的防控意識和能力,加強重點科室、重點科室和醫院感性管理的關鍵環節, 有效堵住隐患漏洞,確定住院感染風險。

六是加快恢複生産的精準政策。近日,市委主要上司對市政府重點企業進行深入檢查和監督,組織召開了推廣會議并統籌安排。各部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科學有序推進企業複工複工。截至目前,萬通藥業、通石裝置、新技術等重點企業已成功複産。

提醒大家繼續堅持非必要不出門、非必要不回家等要求,自覺做好衛生,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出門,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要求,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效果。

三、市發改委主任楊明介紹了複産和重點工程建設情況

2月9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釋出《關于推進企業複工複産和重點工程建設工作方案》,組織全市20個部門設立防控指導、就業服務、交通物流、政策實施、要素保護五大類,按照分區分類, 分時分時,有序推進原則,把握時間點,突出重點,打開阻斷點,促進複産複工和項目建設。截至2月16日,全市重點企業357家,已複工戶233戶,增産率為65.27%,中東長區重點企業102家,已複工戶41戶,增産率為40.2%。

強調了以下努力:

一是簡化複産和再市場流程。企業到領地行業主管部門,經當地疫情防控指揮人員篩選,取得工作許可、通行證後,可組織複工複産,服務工作24小時内完成。

二是制定扶持政策。企業恢複生産恢複生産及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方案要明确6個方面的30項扶持政策,其中幫助企業穩紮實效5項,提高防護物資1項,確定物流配送順利進行,2項,確定生産要素供應3項,财政和稅收支援13項,重點項目扶持建設6項。

第三,打通複産複産、複市"阻斷點"。抓住交通流、交通流、物流、資金流四大關鍵點,組織相關部門齊心協力拼搏,通過稽核人員資訊,發放工作許可證、車輛通行證,通過堵車;指定通化長途客運、配送、交通旅行社三家公司,為沒有通勤條件的企業提供車輛安全服務,打開交通供需壁壘;建立"零接觸"綠色準入機制,率先開設郵政公司、順豐快遞、京東快遞、通過物流堵塞點;開行公開業務,開開企業資金結算阻滞點。

後續步驟:

一是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細化22個行業主管部門的責任,帶頭深入企業、個體工商戶,做好疫情防控指導,確定安全恢複生産和恢複市場。

二是跟進落實30項扶持政策,組織10個負責部門主動進駐企業,送出政策,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渡過難關。

三、按照誰負責誰負責的原則,通過實地考察、電話跟蹤等手段,及時收集複工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困難,第一時間協調相關部門解決。

四是抓好205個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加強特級服務,加強要素保護,通過非會議審批,加快項目前期程式、逆期、挂圖作戰,做好項目建設工作。

(記者 劉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