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請用您發财的金手指,點贊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點關注下點贊,不想暴富都很難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2015年,央視《晚間新聞》演播室裡,主播趙普正準備結束當天的播報。他的目光堅定,卻又略帶一絲不舍。

"趙普在北京,祝您平安!"這句簡單的告别語,蘊含着不為人知的深意。

就在這一刻,趙普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離開央視,回歸故裡。這位曾在汶川地震報道中感動全國的主播,正悄然掀開人生的新篇章。

沒人能預料到,這個看似平常的夜晚,會成為趙普事業的轉折點。他究竟為何放棄令人豔羨的央視主播身份?未來又将何去何從?一個出人意料的故事正在徐徐展開。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趙普的人生軌迹堪稱傳奇,猶如一部扣人心弦的勵志電影。1971年,他在安徽省黃山市一個甯靜的鄉村呱呱墜地。

從小生長在這片充滿靈氣的土地上,趙普的心中早早埋下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少年趙普展現出超乎尋常的勇氣和擔當。國中畢業後,他毅然選擇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軍旅生涯不僅鍛煉了他的意志,更為他日後的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命運的轉折往往來得猝不及防。在一次軍隊聯歡晚會上,趙普的歌聲打動了在場所有人,尤其引起了廣播室上司的注意。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憑借出色的表現,他破格被提拔為播音員,由此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這段經曆讓趙普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播音主持的種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退役後的趙普并未安于現狀。他先是在安徽省體育館工作,随後憑借深厚的播音功底,成功進入安徽省氣象台擔任主持人。

然而,趙普深知自己的路還很長。為了追求更高的專業水準,他下定決心重返校園。

1995年,經曆了父親離世、家庭經濟困難等重重考驗,趙普終于如願以償,考入了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在校期間,他勤工儉學,同時積極尋找實習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趙普成功獲得了北京電視台的實習崗位。

在北京電視台,趙普從幕後工作做起,憑借勤奮和才華,逐漸赢得了同僚和上司的信任。很快,他就獲得了獨立主持《财經報道》欄目的機會。

這段經曆不僅磨練了趙普的專業技能,也為他日後進入央視打下了堅實基礎。

趙普的成長之路,展現了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夢想的執着追求。從軍營到熒屏,從安徽到北京,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汗水和努力。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這段經曆也塑造了趙普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日後在央視的輝煌表現和人生的重大轉折埋下了伏筆。

趙普的央視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央視舉辦的《開心辭典》競賽,憑借出色的表現赢得了央視的青睐。

自此,趙普正式踏入央視的大門,開始主持備受矚目的新聞欄目《朝聞天下》,他的主播生涯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然而,真正讓趙普在全國觀衆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08年那場震驚全國的汶川地震報道。那一天,趙普如常坐在主播台前,但眼前的新聞稿卻讓他心如刀絞。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災區畫面觸目驚心。盡管作為專業主播,他深知應該保持客觀冷靜,但面對如此慘烈的災難,趙普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當趙普讀到不斷上升的死亡人數時,他的聲音開始顫抖,眼眶泛紅。那一刻,他不再是冷靜的新聞傳聲筒,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與全國觀衆一起為逝者哀悼,為生者祈福。

趙普的真情流露打動了無數觀衆,人們在他身上看到了新聞工作者的人性光輝。

然而,趙普的這種表現也引發了一些争議。有人質疑他是否違背了新聞客觀性原則,是否具備作為央視主播應有的職業素養。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面對質疑,趙普并未退縮,反而在此後的報道中更加堅持自己的主持風格。

在另一次重大新聞報道中,趙普再次展現了他獨特的主持方式。當報道日本大規模捕殺鲸魚的新聞時,趙普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

他義正詞嚴地譴責這種殘忍行為,甚至直言質問:"難道日本人食用了鲸魚肉就能夠長生不老嗎?"這番慷慨激昂的言論再次引發熱議。

支援者認為趙普是一位有擔當、有情懷的主持人,他的表現讓新聞報道更有溫度。而反對者則認為他過于張揚個人觀點,有違新聞報道的客觀性。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這場争議持續了很長時間,給趙普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然而,趙普始終堅持自己的主持理念。他認為,新聞報道不應該是冰冷的數字堆砌,而應該傳遞溫度和情感。正是這種堅持,讓趙普在央視主播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位深受觀衆喜愛的"有溫度"的主播。

這段充滿挑戰的央視生涯,不僅鍛煉了趙普的專業能力,也讓他對自己的職業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他開始意識到,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除了傳遞資訊,更應該肩負起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的責任。

這些經曆和思考,為他日後的人生轉折埋下了伏筆,也為他回歸家鄉、投身傳統文化傳承事業奠定了基礎。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2015年,正當趙普的央視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辭去央視主播職務,回到家鄉安徽。

這一選擇讓許多人感到不解,畢竟央視主播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

然而,對趙普來說,這是一次回歸初心的選擇。多年的新聞工作讓他深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希望能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作為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人,他也渴望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做些實事。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回到安徽後,趙普發現家鄉的傳統民間手工藝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許多傳統技藝瀕臨失傳。

這種狀況讓趙普感到痛心,也堅定了他要為傳統文化傳承貢獻力量的決心。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的傳統手工藝,趙普開始嘗試制作視訊。他拿起相機,走訪各地手藝人,記錄下他們的故事和技藝。

這些視訊不僅展示了傳統手工藝的魅力,也讓觀衆看到了手藝人們的堅守和匠心。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然而,創業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起初,趙普的視訊雖然引起了一些關注,但收益微薄,難以維系。許多共同創業的夥伴陸續離去,隻剩下趙普一人堅守。

面對困境,趙普并未放棄。他四處奔波,接受各種主持邀約,将所得收入全部投入到創業項目中。

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趙普經常回想起自己在央視的日子。那時的他,站在聚光燈下,受人矚目。而現在,他卻在鄉間小路上奔波,為了一個個瀕臨失傳的手藝四處奔走。

但每當看到那些手藝人眼中的光芒,趙普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這段經曆讓趙普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他深信,無論生活多麼困苦,隻要堅持下去,終會看到希望。正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支撐着趙普度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時期。

随着時間推移,趙普的努力開始得到回報。他的視訊逐漸受到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并支援傳統手工藝。趙普也開始思考,如何能更好地為傳統文化搭建一個展示的舞台,讓更多人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來。

這個想法,最終促成了中國匠人大會的誕生。

經過不懈努力,趙普的堅持終于迎來了回報。2017年,他成功創辦了首屆中國匠人大會,為傳統手工藝人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這個大會不僅吸引了衆多手藝人參與,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趙普深知,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現代科技的助力。是以,他積極利用網際網路平台,通過直播、短視訊等形式,将匠人們精湛的技藝展現給更多人。

他的創新思維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匠人大會從創辦之初就得到了各方的支援。趙普和他的團隊精心策劃每一屆活動,力求展現傳統手工藝的精髓。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大會不僅是一個展示平台,更是一個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手藝人在這裡相聚,分享技藝,傳承文化。

2022年,第四屆中國匠人大會在成都盛大開幕。站在台上的趙普,目光堅定,聲音洪亮。他深情闡述了自己對傳統民間手工藝的熱愛與執着,呼籲更多人關注和支援傳統文化的傳承。

這一刻,趙普仿佛又回到了央視主播台前,但他傳遞的不再是冰冷的新聞,而是一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責任。

通過中國匠人大會,趙普不僅為傳統手工藝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台,也為這些瀕臨失傳的技藝注入了新的生機。他的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更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和學習傳統手工藝。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中國匠人大會的成功,不僅是趙普個人的勝利,更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的象征。它證明了傳統與現代可以完美融合,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依然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如今的趙普,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央視主播,而是身兼多職:中國匠人大會創始人、作家、文化學者。他依然保持着主持人的熱情,定期主持各類節目,參演話劇、拍攝紀錄片。

這些經曆讓他能夠以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思考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

趙普還出版了多部關于傳統手工藝的著作,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分享給更多人。他的文字不僅記錄了瀕臨失傳的技藝,也傳達了匠人們的精神和故事,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

15年前含淚播報汶川新聞的主持,34歲離職回家拍短視訊,現在怎樣

除了文化傳承,趙普也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家鄉農産品代言,幫助農民增收。通過創立"普哥"品牌,他不僅幫助西山焦棗擺脫了滞銷困境,還為瀕臨失傳的焦棗制作工藝找到了新的出路。

這種将傳統産業與現代營銷相結合的方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趙普看來,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簡單的複制,而是要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他的經曆,正是傳統與創新完美結合的範例。

從央視主播到文化傳承者,趙普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新時代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也為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