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嶽陽平江縣遭遇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雨量最多的汛情,多地被洪水肆虐,受災嚴重。
7月1日,嶽陽市藍天救援隊趕赴一線,參與轉運救援,他們見證了多個偉大的自救和互救:三位男子一手托舉孕婦、一手扯着一條單薄的床單,在兩米半深洶湧洪水中堅持了三個多小時直至被救;兩男子因山體塌方被困,其中一人腳受傷,兩人互相扶持,生火、田裡找吃的,在下大雨的山中堅持了一夜……
7月3日,記者對話嶽陽市藍天救援隊創始人、隊長陳華及其隊員劉軍,聽他們講述以上扣人心弦的自救與救援的故事。
救援隊連軸轉了三天
陳華已經在嶽陽市藍天救援隊防汛指揮的崗位上不眠不休了三天,他的隊員劉軍誇他是“鐵人”。目前,這位“鐵人”還在繼續安排、指揮後續工作,保證救援有條不紊進行下去,“現在洪水已經退了,7月2日至現在,我們的隊員分成了兩隊,還在開展救援工作。”
陳華介紹,“一隊去了嶽陽縣毛田鎮,有一位鎮裡的幹部在防汛時被沖走失聯了,我們抽調了一部分力量在進行搜救,負責5公裡的水域搜尋,另一隊到了虹橋鎮,因為我們接到一個村民求助,他們的兩個家人晚上沒回家也聯系不上,我就馬上帶隊到了這裡。”
由于虹橋鎮附近一路段兩側山體塌方,破壞了這兩位村民回家的必經之路,手機信号也斷了,陳華在鎮上隻能通過對講機與隊員聯系,“ 7月2日晚,隊員們連夜徒步順着塌方的路搜尋,今天早上找到了他們倆,人員安全,就是其中有個人腳受了點傷。”
找到兩位村民時,他們的互助精神及生存經驗讓陳華敬佩,“他們昨晚去走塌方的路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從塌方的地方摔下來,把腳摔傷了,另一個人為了照顧他,就兩個人攙扶着走,當晚雨下得很大,他們就想找個地方躲雨,把傷口包紮一下,他們先是找到了一個工棚,兩個人生了火,還在田裡搞了點東西吃,當時是無人機看到有人在生火,無人機定位以後,我們隊員過去将他們找到并救出來。”
陳華表示,7月4日,他們将協助基金會進行救災物資發放、配送,“明天和各個基金會對接,看哪裡有緊急需要的,去跟他們協調發電機以及藥品如創傷類的、止瀉的、防疫消殺的。”
提及這幾日的連軸轉,陳華告訴記者,“這三天睡得最多的隊員也不過睡了七八個小時,我基本沒怎麼睡,今晚會讓大家好好休息一下,因為虹橋鎮這邊的搜救結束了,我們準備就在虹橋鎮休整,先好好地吃個飯,大家先睡一覺。”
三男子兩米半深洪水中托舉孕婦三個多小時
劉軍是嶽陽市藍天救援隊的一名資深隊員,加入該救援隊10年了,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救援中讓他感受到“人生第一次”的故事。
當日街道的狀況讓劉軍記憶猶新,“ 7月1日下午三點左右,我們趕到平江的救援現場,立馬開沖鋒舟進到老城區也就是城關鎮東街的巷子裡,街道不寬,兩邊樓是那種三四層樓的,非常密集,老城區的樓房給我的感覺就像危房似的。”
剛進入街道,劉軍和另一名隊友就聽見有居民在大聲呼喊,“我們聽不懂他們在喊什麼,隻能一遍一遍大聲回應他們‘不要着急,我們來了’,但是他們特别激動,我隻能說我聽不懂他們的方言,他們就拼命往下頭指,我隻零碎聽懂他們說‘救命’、‘馬上要’、‘快一點’。”
劉軍和隊友順着居民手指的方向迅速驅舟靠近,才發現一棟樓樓下的窗戶上挂着一個床單,有三個男性和一名年輕女性拼命扯着床單,“他們當時是在一個拐角處被水沖過來的,其中有一對是夫妻,女的懷孕三四個月了,那個床單碰巧挂在窗子上面,那三個男的一直把孕婦保護得比較好,都擋在她前面托着她,另一個手就死死扯住床單。”
沖鋒舟開到十分靠近幾人的位置時,劉軍注意到,“她臉和嘴唇都已經變色了,我們靠過去他們幾個人也沒作出任何舉動,我就知道他們肯定失溫了。”
劉軍不經思索,立馬從沖鋒舟上跳了下去,洪水一下就沒過了他頭頂,“我沒想到水那麼深,水淹沒我頭頂我腳還沒着地,立馬嗆了一口水,那個水帶着下水道的味道。”他不顧嗆水,立馬浮出水面往孕婦身邊遊去,“她失溫得太厲害了,沒發出任何聲音一直在流眼淚,我在她邊上遊着泳做了一段時間工作,她一直沒辦法配合我,已經失溫到意識不太清醒了。”
劉軍當機立斷,将胳膊伸到孕婦腋下抱住她,往沖鋒舟邊遊去,小心護住孕婦,舟上的隊友立馬伸手去把孕婦拉上了沖鋒舟。
把幾位男士順利救上沖鋒舟後,孕婦的丈夫嘴裡不住地說着“感謝救命之恩”,“他跟我說,他妻子的情緒已到崩潰邊緣,幾次說要放棄了、不想扯床單了,是三個男士将她一直托舉着,那三個男士也說,要是晚來一分鐘都堅持不住了。”
劉軍被三位男士的行為深深感動,“當時那個水流速特别快,在水裡人體失溫速度比在地上快得多,他們扯床單也很吃力,還托着個人,三個多小時說實話,他們已經很堅強了。”
劉軍感慨,“我們經曆洪水轉運救援比較多,這是第一次遇到生命垂危被我們救起來的,感覺我們不去他們真的會死,真的是把他們從鬼門關拉回來了。”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