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小時候寫《我的志願》。

你都寫了什麼?

醫生、律師、工程師、宇航員……如果你愛瞎想,有點文藝,或許還會在小說家和漫畫家之間反複橫跳。

如今都實作了嗎?

有一個願望,絕對不可能被老師允許。

也一定會被同學嘲笑。

可有人竟然真的實作了,還成了一代人的偶像——

橄榄樹 (Live),齊豫

三毛:沙漠新娘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七十年前。

在學校禁止說方言,老師可以用教鞭打學生,人人都被要求表忠的時候。

一個國小生說,自己的理想是——

撿垃圾!

就像《三毛流浪記》裡一樣。

于是學校糾正她:

我長大要做醫生 拯救天下萬民

這才是一個有理想

不辜負父母期望的志願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對,她就是作家三毛。

據姐姐的回憶,三毛從小就跟其他人不一樣,她的自我,要比同齡孩子倔強太多。

我們台灣以前的教育

是會體罰學生的

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可是在我的妹妹身上就不一樣

她會覺得

她的人格受了一些侵犯和屈辱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再後來的故事。

我們都聽說了——

三毛因為孤僻,不合群,父母決定讓她在家自學。

可是,她越多地在家,就越多地被認為,是一個危險的定時炸彈。

三毛戀愛了,然後又失戀了。

哥哥姐姐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總是一回家,就看到三毛拿玻璃割自己的手。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

在三毛成長的時代,也是台灣最恐怖的時期。

年輕人無法決定自己讀什麼書,穿什麼衣服,就連穿着匡威走在大街上都會受到警察盤問——

你的鞋子上怎麼有五角星?!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隻有三毛,這個從小沒有大志的女孩,卻用她近乎偏執的行為,先一步向禁锢天性的時代宣布——

若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

三毛其實是幸運的。

青年時期,她便抵達了西班牙,認識了往後的摯愛,荷西。

她終于實作了,那個被大人鄙視的夢想:

在西班牙,她與荷西穿街走巷,翻垃圾桶的東西,買小鳥的羽毛,貪婪地把世界的可愛全部收入囊中。

這可能是她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但荷西對她求婚,三毛卻落荒而逃。

她不是不愛荷西。

可她無法接納,這輩子要鎖在一個人的身旁,鎖在像金絲雀一般,穩穩的幸福中。

漂泊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喜歡離開

走到哪裡都覺得自己是局外人

我屬于任何地方

但又不屬于任何一個地方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遙遠、陌生、荒涼的撒哈拉沙漠,給了當時許多人奇妙的想象,如同《橄榄樹》唱的那樣: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但很少人知道——

三毛流浪撒哈拉的動機,來自一次徹骨的情傷。

已經都快訂婚了

他的請帖也印好了

可是當天那個德國男朋友

是她深愛的 忽然心肌梗塞去世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在華語世界裡。

三毛是一個文化符号,它是那個保守壓抑的年代,年輕人對浪漫、自由、理想主義的全部想象。

但在最新這部紀錄片《沙漠新娘》裡。

我們卻看見了,三毛更真實,也更殘缺的另一面。

出走撒哈拉,源自她酷愛探險的天性,也源于經曆變故後,三毛對自我的放逐。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在幻想中。

撒哈拉是三毛的故鄉。

可當她抵達此地,才發現……

這裡沒有夢中橄榄樹,有的更多是貧困和磨難。

我的浪漫夢想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裡說是首都

實際上隻有四條街

看起來像西部片裡的場景

幾乎所有生活在這裡的西班牙人

都在磷酸鹽公司上班

我吃得不好

水有一股難聞的味道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我們都曾為三毛與荷西的愛情落淚。

但午夜夢回,三毛會想到家鄉。

在全年高溫幹旱的撒哈拉。

三毛喜歡給荷西做粉絲煮雞湯。

荷西搞不懂這是什麼。

三毛解釋:

這個啊 叫春雨

這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 下在台灣高山上

被一根一根凍住了

這種東西不容易買到哦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這一段文字,記錄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裡。

小時候Sir讀到這,隻能提取出粗淺的一面——

三毛好勇敢,好有趣,好懂苦中作樂。

然而長大了。

Sir才明白過來——

春雨的比喻,代表着三毛瑰麗的想象力。

更代表着,她無法與任何人,哪怕是最愛的人訴說的鄉愁。

撒哈拉是不會下雨的。

正因如此,粉絲才會變成“春雨”。

撒哈拉的生活,很自由。

但也很原始——

沒有水,沒有電,沒有錢。三毛在這裡最大的成就,就是拿着從台灣帶來的指甲油,給方圓五公裡的鄰居們……

補牙。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經過文學的漂流瓶,成了台灣年輕人最渴望的生活。

可是三毛卻說:

有時候,走進沙漠不是為了玩,隻是為了忘記現實生活的辛酸。

1975年,西撒戰争爆發,整個城市籠罩在強權的陰霾下。

宵禁,遊行,槍炮。

而出于對外國人的仇恨情緒,原本周邊那些可愛天真的孩子,也突然變成了猙獰的模樣,惡毒地詛咒起她和荷西:去死!

當沙漠,不再想象的搖籃,而是意味着一觸即發的生存恐懼。

三毛決意離開。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然而就在同一年,當三毛與荷西在加那利群島,找到了面朝大海的房子,過上了春暖花開的日子。

無常的巨雷,又選中了她。

荷西在潛水時,意外身亡。

三毛一度陷入了精神崩潰。

回到故鄉後。

此時的她,已經聲名大噪,最誇張的時候,她一天會收到上千封讀者來信,淩晨三點多鐘,還會接到粉絲的電話。

但三毛,終歸無法成為世俗眼裡的大人物。

她對着鏡頭,坦誠地說出自己的苦惱:

我走在路上,大家要和我打招呼,我不是很樂意。大家就說,三毛你怎麼不像書中寫的那麼親切、平和?我聽完之後隻好說,那你走嘛。我想說的是,我是一個最喜歡單獨的人。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文學,曾是沙漠中的春雨。

然而,當三毛作為流行符号,催稿的壓力,讀者的騷擾,成名的負擔,像淹死荷西的大海一樣,像潮水一樣湧來。

三毛承認:

比起我的作品,我隻想更好的生活。

三毛這一生,就像她喜歡的《小王子》,從未長大。

在荷西去世的12年後,1991年,三毛在醫院裡自殺身亡。

有人懷疑,是因為她參與編劇的《滾滾紅塵》在金馬頒獎禮上橫掃大獎,而她卻顆粒無收所緻;

又有人說,三毛從來沒走出過情傷。未婚夫的暴斃,荷西的意外,還有無數段無疾而終的愛情,是逐漸壓垮三毛的稻草。

還有人說,三毛一直是躁郁症患者,自殺是她想要回避卻還是沒避開的宿命……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三毛的後半生,确實撲朔迷離。

但說穿了,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衰老、疾病、失去……

這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解脫的痛苦,隻是平等地降臨在,這個一生都想和安穩對抗,從不為任何一個人,一段情,一個地方,獻祭自己的女人身上。

荷西去世。

她會去他的墳前,日日夜夜地打掃。

但她卻沒有放棄,繼續去愛,一個全新的人,一個她從未接觸過的靈魂。

三毛隻活到了四十八歲。

但她的一生,從未丢掉自己。

被名利束縛時。

她會想念戰亂的撒哈拉,渴望一種赤貧的生活。

被讀者的期待綁架時。

她也嘗試過全身心地享受。

可當壓力超出可控範圍。

她卻勇敢地背過身去,去做禮拜,漫無目的地旅行,直到找回自己為止。

太多人把三毛的一生,當成可以模仿的傳說。

但傳說,總是用完即棄的心靈雞湯。

當三毛年輕爛漫,遠走他鄉,是精神解放的标志時。

大衆蜂擁而上,把她變成出淤泥而不染的女神,幻想成完美化身。

當三毛急流勇退,回歸平淡,做出了瘋子般的行為。

大衆又口誅筆伐,生怕她的解放,她的叛逆,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甚至毒害青少年的鴉片。

你看。

這就是我們的社會,和構成社會的沉默大多數。

三毛的一生,是自由的一生。

但追逐自由,從來都是一場無人作伴,危險至極的冒險。

因為自由的唯一獎賞。

就是自由本身。

而自由的代價。

三毛也用她的一生,坦蕩蕩地告訴你了:

“我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如果有一天我自殺了,那也是因為我對生命的愛,太過強烈”。

一個人的人生,隻屬于她自己一個人。

就像三毛的終極身份,不是作家,不是旅行家,也不是“戀愛腦”。

她是三毛。

一棵伫立在沙漠中,可以為天空、為雲朵、為小鳥而多愁善感,卻不會因為任何人的駐足觀看,而放棄生長的……

隻屬于遠方的橄榄樹。

到底遠方是什麼東西

然後我聽見我自己回答

說遠方是你這一生最渴望的東西

就是自由

她地位不輸瓊瑤、張愛玲,明明是人生赢家,卻自己走上不歸路?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