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這個被譽為"中國辣條之鄉"的小縣城,正經曆着前所未有的考驗。
近日,持續強降雨導緻的特大洪水席卷而來,不僅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也對平江引以為傲的辣條産業造成了嚴重沖擊。
然而,在這場災難面前,辣條企業展現出的責任感和韌性,正如同他們生産的辣條一樣,讓人感受到一股暖心的辛辣。
作為平江辣條産業的代表企業之一,湖南麻辣王子食品有限公司在災情中表現出色。
盡管公司因洪水被迫停工,但仍慷慨解囊,向當地抗洪救災工作捐贈了100萬元。
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展示了平江辣條企業在危難時刻的擔當精神。
麻辣王子的停工無疑給公司帶來了巨大損失。據公司負責人透露,在正常情況下,工廠一天的出貨量高達500萬包。
而此次停工預計至少持續5天,這意味着公司将損失至少2500萬包辣條的産量。
考慮到辣條的低單價和高銷量特性,這一損失的經濟價值不可小觑。
然而,麻辣王子并非孤軍奮戰。同樣位于平江的勁仔食品也因園區供水中斷而被迫停産。
值得一提的是,勁仔食品同樣捐贈了100萬元用于抗洪救災。
這兩家企業的行動,折射出整個平江辣條産業的責任與擔當。
平江辣條産業的規模令人驚歎。
據統計,全縣共有116家辣條企業,年産值高達200多億元,提供了10.2萬餘個就業崗位。
更令人震撼的是,平江的辣條産值占到全國份額的三分之一,全國90%以上的辣條企業都由平江人創辦。
這些資料充分說明了平江在中國辣條行業中的重要地位。
辣條産業對平江經濟的貢獻不言而喻。
2023年,平江食品産業産值達400.7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辣條、醬幹、友善面、風味小魚等休閑食品産值占比超九成。
辣條已然成為推動平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回顧平江辣條的發展曆程,我們不得不提到1998年那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
三位湖南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鐘慶元受到四川火鍋麻辣味的啟發,在調味過程中加入花椒,最終研發出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麻辣味辣條。
這一創新不僅開創了辣條這一全新的休閑食品品類,也為平江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平江不僅是辣條的發源地,還孕育了許多辣條行業的傑出企業家。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衛龍辣條的創始人劉衛平。
1999年,這位平江人來到河南漯河,從中原小吃牛筋面中汲取靈感,開始了衛龍的創業之路。
2022年12月15日,衛龍在港交所上市,成為調味面制品行業的第一股,為平江辣條産業再添一筆濃墨重彩。
然而,目前的洪水災害無疑給平江辣條産業帶來了巨大挑戰。
據氣象部門統計,自6月18日以來,平江縣降雨量高達759.6毫米,為當地自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高值。
這場罕見的強降雨導緻平江縣城内澇嚴重,局地積水深達3米,水位逼近紅綠燈高度。平江老城區一度有接近三分之一被淹,新城區接近一半被淹。
面對如此嚴峻的災情,各方力量迅速行動起來。
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将國家救災應急響應級别提升至三級,派出工作組赴災區指導救災工作。應急管理部也緊急跨省區調派排澇力量增援平江。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和企業也在積極組織抗洪救災,努力将損失降到最低。
盡管目前形勢嚴峻,但平江辣條産業的未來依然充滿希望。
随着水位逐漸下降,天氣逐漸好轉,救災工作正在轉入過渡期的安置以及災後的恢複重建階段。
麻辣王子等企業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恢複生産,預計全面複工還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
這場突如其來的洪水災害,不僅考驗着平江辣條産業的應急能力,也檢驗着整個行業的韌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平江辣條企業展現出的社會責任感和快速應對能力,無疑為行業的長遠發展注入了信心。
作為中國休閑食品行業的重要一員,平江辣條産業的命運牽動着無數消費者的心。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平江辣條産業必将渡過難關,繼續為消費者提供那份獨特的麻辣美味。
同時,這次經曆也将成為平江辣條産業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見證着這個行業在逆境中的成長與蛻變。
未來,平江辣條産業或許會在這次災後重建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提升産品品質、優化生産流程、加強風險管理。
無論如何,"中國辣條之鄉"的稱号已深深烙印在平江這片土地上,而這裡的辣條企業家們,必将繼續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譜寫辣條産業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