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一場看似平常的婚禮卻飽含離奇傳奇。新郎高齡65歲,新娘年僅32歲,竟是新郎已故妻子的親妹妹。這對年齡懸殊的新人扭轉了世人的定式,他們的愛情故事又将如何上演?

開國将軍宋時輪:一生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懷

1972年,當65歲的宋時輪攜手32歲的年輕女子走上婚姻殿堂時,這位開國上将的威名早已響徹雲霄。他出身貧寒,自幼飽受革命思想熏陶,立志投身救國大業。1925年,18歲的宋時輪懷揣救國理想前往廣州,不惜将全部鈔票饋贈同窗好友,僅為使其得以入讀黃埔軍校。兩年後,憑借過人的才華,他亦考入該校,正式踏上革命道路。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國共合作時期,宋時輪全心擁護共産黨,加入中共并成為光榮黨員。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産黨人遭到屠殺,宋時輪亦飽受牢獄之災。然而,種種磨難未能磨滅他的革命意志,反而促使其暗下決心将來必建武裝力量,為共産革命複仇。出獄後,他回鄉建立遊擊隊,成為國民黨政府最大腸梗。

1934年,宋時輪果斷追随毛澤東主席脫離張國焘部隊,從此扣牢共産黨人的方向。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他屢立戰功,成為名副其實的"虎将"。憑借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他迅速升任軍長、縱隊司令,率部攻克敵軍重鎮。1955年,毛主席親自為他授予開國上将勳章,以資表彰。

犧牲一切的大愛:鄭繼斯與宋時輪的婚姻故事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宋時輪與鄭繼斯的相遇源于1941年的延安。那時,25歲的鄭繼斯正在抗大擔任指導員,熱忱地投身于革命事業。而宋時輪則是因抗日軍功卓著而被調往延安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作為出色的軍人和黨員,二人萍水相逢,互生好感。

起初,鄭繼斯對宋時輪的印象頗為陌生--這位風華正茂的"虎将"竟如此溫文爾雅,言談舉止中透露着謙遜有禮的大家風範。令她更加詫異的是,宋時輪身邊還帶着一個女兒宋蘭英。原來,早些年宋時輪被父親迫于傳統包辦了婚事。盡管婚姻無愛,他仍盡了一個父親的職責,将女兒帶在身邊。

漸漸地,宋時輪的為人态度與革命情操深深打動了鄭繼斯。二人在延安的接觸越來越多,彼此也對對方的革命事迹贊賞有加。一段姻緣就這樣暗自萌芽。不久,在群衆的熱心撮合下,二人終成眷屬,步入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地步。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新婚燕爾難掩幸福喜悅,但宋時輪心中也暗自憂慮。身為共産黨人,他深知革命道路艱辛曲折,為了事業甚至需要獻出生命。是以,他懇求鄭繼斯:"如果有一天我們中間有人先走了,就讓宋蘭英跟着你。"

宋時輪的話像一聲驚雷,令鄭繼斯意識到今後可能面臨的種種不測。她主動承諾定會全心全意照顧好宋蘭英。這份情深義重的承諾也讓宋時輪對妻子更是敬重有加。

1942年,二人喜得愛女宋崇實。雖然當時延安生活艱苦,但朱德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家僅有的一頭奶牛,供給嬰兒足夠的奶源。可見朱老總對宋時輪的重視和羨慕他們夫妻的恩愛。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延安時期的不解之緣:宋時輪與小姨子鄭曉存的恩怨糾葛

1941年,鄭曉存作為延安大學的師生來到延安,與姐姐鄭繼斯和姐夫宋時輪見了面。當時,宋時輪正緻力于深造馬列主義理論,妻子鄭繼斯則擔任抗大指導員,全家的革命生活渡過得十分充實。

初次見面,鄭曉存對姐姐的丈夫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時輪氣度不凡,為人謙遜有禮,與他"虎将"的威名判若兩人。然而,令她更加詫異的是,宋時輪竟然還帶着一個小女兒宋蘭英。後來她才知道,這是宋時輪早年被逼與前妻包辦婚姻所生。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在延安期間,宋時輪全家與鄭曉存形影不離。由于革命生活的特殊性,這對年輕姐妹與姐夫之間的距離遠比尋常家庭要近得多。宋時輪對鄭曉存亦是尊重有加,将她視作親人般照應。漸漸地,鄭曉存對這位堅貞不渝的共産黨人産生了由衷的欽佩之情。

與此同時,宋時輪每每望見妻子鄭繼斯和姐妹鄭曉存兩人親密無間的身影,内心也暗自慶幸妻子有這麼一位可靠的知心人作伴。畢竟,革命道路崎岖漫長,他很可能先于妻子赴湯蹈火。到那時,鄭繼斯一定會寂寞無依,幸虧有妹妹在身邊慰藉她。

1942年,宋時輪夫妻喜得愛女宋崇實,全家的幸福生活達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就在這一年,鄭曉存卻遭遇了生命的重大打擊--她的丈夫在戰火紛飛中不幸犧牲,她孤身一人。面對妹妹的遭遇,宋時輪格外心疼,暗下決心今後一定會好好疼愛她,視她如同親妹妹一般。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就這樣,在延安的歲月裡,宋時輪與妻子鄭繼斯的情誼日漸深厚,與小姨子鄭曉存的感情也由陌生到親密,三人的命運仿佛已經糾纏在了一起。而這種羁絆,在往後的革命年代裡将會愈演愈烈。

臨終遺言背後的深意:鄭繼斯為何要宋時輪迎娶妹妹?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時輪一家三口仍然生活在軍營之中。身為将軍的宋時輪事務繁忙,革命生活依舊艱辛。而鄭繼斯和妹妹鄭曉存這對革命年代裡的知心姐妹,也就成了彼此最堅實的依靠。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195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襲擊了鄭繼斯。這位曾經革命豪情滿懷的女指導員開始卧病在床,病情一波三折。宋時輪視妻子如命根子,暫時也放下了軍旅生涯,全心全意侍奉鄭繼斯。而妹妹鄭曉存更是日日夜夜舍棄一切,悉心照料姐姐的飲食起居。

就在這漫長的抗病過程中,鄭繼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正在一點一點消逝。作為宋時輪的妻子,她對丈夫的愛意自不必多說;但作為姐姐,她對妹妹鄭曉存的照拂也是無微不至。她深知,隻有妹妹這樣一個知心人在身邊,宋時輪的晚年生活才不會孤苦伶仃。

于是,在垂危的時候,鄭繼斯鄭重其事地向丈夫宋時輪提出了一個特殊的遺言:如果她有一天先于宋時輪離世,希望宋時輪能夠娶她的親妹妹鄭曉存為妻,讓妹妹好好照應宋時輪的晚年生活。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這番遺言無疑給宋時輪帶來了巨大的震撼。作為一名忠誠的共産黨員,宋時輪自認為自己對革命事業的貢獻尚且有限。如今妻子竟提出如此特殊的要求,他不知如何是好。但轉念一想,自己和鄭繼斯的婚姻不也是曾經被群衆充分關心撮合的結果嗎?既然妻子都這樣囑托,自己定當全力以赴去完成這個心願。

更何況,鄭繼斯和妹妹鄭曉存,二人的情誼自革命年代以來便早已根深蒂固。宋時輪對鄭曉存向來亦是格外看重,視她如同親妹妹一般。有她這份力量在身邊,自己的晚年定能過得更加幸福安康。

于是,盡管背負着世俗的目光與非議,宋時輪還是在1972年隆重迎娶了33歲的小姨子鄭曉存為妻。他們攜手走過了這段婚姻,直到宋時輪86歲離世。可見,宋時輪對妻子的承諾是何等的堅貞不渝。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歲月無恙的深深愛意:年過花甲的宋時輪與鄭曉存攜手人生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33歲的小姨子鄭曉存,這對年齡懸殊的新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自此,二人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過着相濡以沫的生活。

盡管這段婚姻一開始便備受世人非議,但宋時輪從未在意過外界的目光。在他看來,妻子鄭繼斯的臨終遺言是他必須恪守的承諾,而鄭曉存更是他多年來視如親妹妹的至親知己。有了她在身邊照拂,自己的晚年定能過得幸福安康。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婚後的生活中,宋時輪将鄭曉存捧在手心裡呵護備至。他們白天相伴在身邊,夜晚也同睡一床。宋時輪甚至連用槍的習慣都改了,生怕不小心傷及妻子。每每夜半夢醒,他都會下意識地将手伸向枕邊,确認妻子的安危。久而久之,鄭曉存也漸漸适應了丈夫的一身軍人作風。

雖然二人的婚姻最初遭到了不少非議,但随着時間推移,親朋好友們看到宋時輪對妻子的寵愛有加,也都由反對轉為祝福。尤其是當他們看到宋時輪連自己年過半百的女兒宋蘭英都沒放在心上時,就更加由衷地為這對新人感到高興。

除了妻子,宋時輪對嶽父嶽母亦是孝順有加。每年過年時,他都會親自揮舞大刀為嶽父屠豬,讓一家老小都能夠吃上頓大魚大肉。他還特意将嶽父母安置在離自己的住處不遠的地方,友善照拂。如此孝順的舉動,讓嶽父母對這位女婿無比敬重。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兩人的恩愛讓人豔羨,但宋時輪的軍人作風卻從未改變。他常年戎馬生涯一刻也未曾懈怠,每天都會按時晨練,并堅持親自打掃房間和做家務。鄭曉存對丈夫的這份堅韌讓她由衷贊佩,也由此見證了戰争年代中這個"虎将"的責任和能力。

1984年,宋時輪已經86歲高齡。在這一年,他與妻子鄭曉存最後一次在北京的老房子裡過了個年。次年,他就與世長辭,離開了深愛的妻子和女兒。而鄭曉存則一直活到103歲,在2000年才與丈夫團圓。她們一對姐妹,用自己的一生诠釋了什麼是貞愛和知心,也見證了一個開國将軍堅韌不拔的革命情操。

1972年,65歲的宋時輪迎娶小33歲的小姨子:這是妻子臨終前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