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茜最近又在風口浪尖。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每次萬茜因為作品大出圈的時候,她的人生裡總是會發生一些很有争議甚至會引發嘲笑的事情。最近是婚姻,上次浪姐翻紅則是因為一場訪談,再之前是因為她在知乎上關于【明星不紅有什麼好處】的小作文:
“可以坐地鐵……可以自由出入公衆場合……可以随意出入菜市場砍價和挑挑揀揀……其實說這麼多,無非就是自由,是隐私,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觸人群和觀察生活的百态。
尤其年歲漸長,沉澱得越來越厚實,對生活的了解越來越深,做演員才知道,這些都是财富,都是加持我們身上厚重感的東西,是我們在塑造一個角色時,必不可少的東西……隻有對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對人生百态有更多的認識,熱愛一切小小的快樂,記住或大或小的悲傷,才能将我們了解的生活一點一滴地滲透到角色身上。
總之,紅有紅的好處,不紅,生活和時間就是我的财富。”
這篇小作文,放現在,大家一定會說萬茜清醒,但在當時引來的卻是相當大一部分人對萬茜的嘲笑,認為萬茜這是典型的不紅心理,言語間隐藏的其實還是對紅,對流量的嫉妒。
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我自己覺得萬茜應該是真的更想做演員,對所謂流量沒那麼在意,是以每當她被群嘲時,我都想說,與其嘲笑萬茜,不如去看看她的這部電影,如果看完了,你還是對這種踏踏實實演戲的女演員滿是不屑的話,那對不起,有些好作品真的就和你沒緣分。
這麼多年來,萬茜作為演員,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另一個是郝蕾),就是因為這部叫作《柳如是》的電影。
電影演什麼?再容易了解不過:秦淮名妓柳如是的一生。對,就是那個“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柳如是。
5歲起,便被家人賣入歸家院學藝,如貨物一樣被人挑來揀去,半點由不得己。
說起來,總算可以有點選擇的自由倒是在入教坊司為妓之後。
色藝俱佳的柳如是,初入風塵,便名聲大噪,令無數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人生風雨幾時來,她沒得挑,但至少她有了挑選男人的資格。
那個一開始被她挑中的男人叫陳子龍,由後來很紅的馮紹峰飾演,不要因為馮紹峰而錯過這部好電影,那時年輕稚嫩的馮紹峰還不油膩,是非常非常标準的清俊小生。
柳如是愛上他出口即詩篇的才華,不介意他在功名上的落魄,男才女貌的組合,完全是韋莊《思帝鄉》裡的旖旎風光: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拟将身嫁與,一生休。”歡愛盛極之時,柳如是還為陳子龍寫下一首《男洛神賦》,極盡對他的誇耀。
可他們的後來,還是應了那句“總被無情棄。”
當柳如是為自己贖了身,決定從良嫁給陳子龍時,那個男人退縮了。是啊,歡場女子,在他們這些自視甚高的男人眼裡,玩玩是可以的,戀愛也是可以的,娶回家那就要背上“自甘堕落”的罵名,為世人所不容了。
一生浮沉的柳如是不是不懂,她隻是對自己的眼光還抱有期待,柳如是一生都學不會兩個字:認命。
柳如是和陳子龍這段戀情的收場是:考取了功名的陳子龍,連談戀愛也不願意和柳如是談了。他給柳如是的理由是,不友善帶女人赴任。
柳如是接下了這個台階,成熟女子的智慧是:永遠不會讓自己太尴尬。
傷,肯定是傷的。
但柳如是說自己從來不是顧影自憐的人。那個男人離棄她,那麼她也選擇離棄那個男人,将生活繼續推進下去。
大名鼎鼎的錢謙益(秦漢飾演)在這個時候進入她的生活。
錢謙益這個人在曆史上的評價很複雜(感興趣地可以自行去了解),但說到才華學識,陳子龍連給他提鞋也不配,說到對女人的溫厚和憐惜,陳子龍更是無法與之相提。
更難得的是,錢謙益對女性是尊重的,也是無偏見的,她特别能體諒柳如是這類女子的飄零之苦。之前,他對董小宛并無男女之情,但也會在董小宛最艱難時,為她搭把手。不管放在哪個時代,能共情女性命運的男人,都是稀缺品。
更何況,他現在面對的是他一直欣賞的柳如是。那個用一句“桃花得氣美人中”撬開他心扉的柳如是。
即使時光過去這麼多年,用最嚴苛的眼光去審視,恐怕也得承認柳如是這句“桃花得氣美人中”寫的是真好。
錢謙益和柳如是之間倒沒多少客套,他對柳如是的承諾是:想給她安穩生活。
相當長一段時間内,他做到了,甚至何止安穩,柳如是在錢謙益這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了解,以及浪漫有情趣等多少女人向往的進階情緒價值。
了解柳如是對才學的追求,錢謙益以她的名字建立了一座書室——我聞室。取如是我聞之意;
知柳如是對故鄉的記憶唯有離家時那開滿山道的九裡香,他便為她種滿了九裡香。
那時候娶青樓女子,都是見不得人的事,儀式要挑在夜半無人時舉行,電影中冒辟疆娶董小宛就有這樣的凄楚感,但柳如是不樂意。
柳如是一生都銳意進取,要做個揚眉女子,受不了這種畏畏縮縮偷偷摸摸的嫁人。
那是一種内心對自己的極緻認可:我,柳如是,從來不丢人。
錢謙益願意滿足她。于是他以“匹嫡”之禮,光明正大地娶了柳如是。什麼是“匹嫡”之禮呢?電影中有給出解釋:就是按娶大老婆娶正房來辦。
當然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前來觀禮的百姓大罵他們不要臉。可是,錢謙益不在乎。他把娶柳如是稱作為“送盡平生百歲憂”。
這裡要說明一點,請不要用現代人觀念把柳如是視為破壞家庭的“小三”,因為當時的男人幾乎都是三妻四妾。
是以柳如是她們在意的,并不是去争去搶什麼正房名分,她們求的不過是被當作一個正常女子來看待。要的是萬人唾罵中,那一點點的尊重。
我每次看這個電影,都特别為萬茜這一段的演繹動容。她完完全全演繹出了一個女人被尊重後的揚眉吐氣,又在一些不經意的表情裡流露了青樓女子永遠散不去的寂寞。
兩個人的婚姻生活甚至可以用琴瑟和鳴來形容,達到了精神上的高度融洽。
一起飲酒作詩,品茶對琴,賞花釣魚……
如果你覺得沈從文已經很會寫情詩了,那麼錢謙益的這一句情話恐怕沒有幾個女人能消受得了:
“我娶你來,不是讓你來做家務事的。不想寫詩不想讀書不想操琴,你就聽風看雲曬太陽。”
說他們是另一種程度的李清照和趙明誠也沒錯。
甚至,連感情的拐點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戰争,李清照和趙明誠定然是最完美的伴侶,同樣如果沒有戰争,錢謙益和柳如是則為神仙眷屬。
可惜,個人命運的飄零往往和山河破碎相關。
生于亂世,人性的複雜性往往被挖掘到讓人不忍去看。李清照和趙明誠感情裡的龃龉是趙明誠作為守将,棄城而逃。到了柳如是這裡,一樣的,如果說錢謙益曾讓柳如是失望,那也是不戰即獻城以及獻城後的苟活。
柳如是的理想是梁紅玉。
豪邁的,一腔熱血的,咬緊牙關也不損滅骨氣的。
和上一次主動為陳子龍從良一樣,這一次仍是柳如是主動。她主動願意陪錢謙益為大節而死,但是那個男人不想死。
錢謙益願意活着,他容得下别人質疑或輕視的眼光。
這兩個人,經亂世這麼一攪和,你能看到的是,一直不被主流價值觀認可的青樓女子柳如是,其實内心深處始終在向主流價值觀靠攏。
而一直活在主流世界裡的錢謙益,倒是常常逆主流價值而行。
柳如是一生都在擦拭那些在紅塵中沾染的塵埃,試圖完成一種再也不被輕視的人生。或者更準确地說,她在試圖與自己達成和解,尋找心靈上的甯靜,人格上她的純粹。我現在回看這部電影,覺得柳如是并非她标榜的【不羁】,恰恰相反,她内心深處真正追求的仍然是【道德感】。
她也堅定不移地為她所追求的那種東西受苦甚至犧牲,終于,她從本來最被世人瞧不起的那種女性,她活成了最不能被人輕視的樣子——不讓須眉,無所畏懼的揚眉女子。
她追求的東西放在現在看不一定時髦,但我覺得她身上有我們現在津津樂道的所謂女性力量——人要對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有肩膀】,柳如是做到了。
而什麼是演員?我覺得萬茜的演技也已經告訴了我們。從她之後,柳如是的樣子在我心裡就是她那張有點傲氣也有點淡然的臉。
另外說一句,電影拍的太美了。
秦淮河的氤氲氣質全在那古典蘊藉的鏡頭裡,每一幀都可以做明信片。真的,後來很多年,我再也沒有看過審美如此古典隽永的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