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堅持當成習慣。”
簡單的一句話,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
在杭州有這樣一位老人,78歲的他,堅持刺繡64年,還因刺繡走了一遭鬼門關。
皆因每天一動不動地刺繡,正值壯年的他患上膽囊炎、重症胰腺炎,連開8刀,胰腺切除、膽囊切除,大腸切除,醫生說他隻有5%的幾率存活。
但在收到“死亡通知書”後,他選擇繼續坐着,每天刺繡8小時,透支生命去完成未完成的刺繡。
他深知杭繡傳承之苦,但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最終曆經17年,在白發蒼蒼的年齡,他繡出了價值千萬的曠世巨作,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杭繡”之美。
耄耋老人嘔心瀝血為刺繡
杭州師範大學,一個十來平米的工作室中,一位老人頭發花白,戴着老花鏡在刺繡。
他就是杭繡傳承人趙亦軍,78歲高齡,趙老穿針引線依舊毫不拖沓,一根線他最多能劈成64股,盡顯深厚的刺繡功底。
趙老掌握的刺繡名為“杭繡”,也叫宮廷繡,起源于吳越,興盛于南宋。
和一般的女工刺繡不同,宮廷杭繡是清一色的男工,他們繡出的作品柔中帶剛,氣勢恢宏,有皇家氣派。
久而久之,杭繡就留下了隻收男工不收女工、隻傳兒子不傳女兒的規矩。
趙亦軍老人,就是宮廷杭繡最後的守護者,14歲入行,堅持刺繡64年,每天8小時飛針走線,終成一代大師。
他曾用17年的時間,繡出了一幅驚世巨作,獲得浙江美術博覽會特等獎,被專家估值千萬。
然而,趙亦軍老人卻一口拒絕出售,隻有他明白,自己背後付出的汗水,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在刺繡這條路上,在這幅名為《觀經圖》的作品上,趙亦軍曾面臨過生與死的考驗。
那是1994年,趙亦軍49歲,正值壯年,體重130多斤,他決心用自己畢生所學,創造出一幅足以傳世的杭繡巨著。
從第一針開始,趙亦軍就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複揣摩方可下針,每天他工作的時間都要超過八小時。
晚上,他還要熬夜修改設計圖,研究作品背後的故事。
畫稿、配色、上繃、描稿、劈絲、盤金、盤銀,每道工序他都繃緊精神,做到完美。
就是這樣嘔心瀝血的狀态下,趙亦軍倒下了,一場大病突如其來襲向他。
由于過度勞累,他膽囊炎發作,衍生為壞死性重症胰腺炎,開了8次刀,切除了大部分壞死器官,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最危急的時刻,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告知他隻有5%的幾率活下來。
按理說,大難不死的趙亦軍,即便再熱愛刺繡,也該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
但誰也沒想到,在鬼門關走過一遭後,他依舊心系手中的繡花針。
因為病痛,趙亦軍整個人形銷骨立,一度不能坐下,他就拿個棉墊放在凳子上,每天在繡架前一坐就是8個小時,堅守着刺繡藝術。
春去秋來,從第一針開始,到收官裝裱,整整過了17年的時間。
可任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一個将刺繡看的比生命還要重的老人,入行刺繡卻是“陰差陽錯”。
陰差陽錯入行刺繡
上世紀40年代,趙亦軍出生在杭州一個貧苦家庭,上完國小後,家裡實在拿不出繼續讀書的錢,趙亦軍隻能辍學回家。
年僅13歲的他,開始在杭州街頭找工作謀生,可年齡太小,他四處碰壁,而且趙亦軍内心抗拒工作,他渴望讀書。
就這樣過了一年,趙亦軍得知了一個好消息,杭州手工業局創辦了“杭州工藝美術學校”。
這所學校考慮到家境貧寒的孩子,允許他們半工半讀。
這對趙亦軍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而且他從小就對畫畫感興趣,正在外面找工作的他,立刻去報了名。
選專業時,趙亦軍發現沒有畫畫,于是就填報了稍微感興趣的木雕。
當時報名的孩子很多,趙亦軍害怕木雕專業錄不上自己,就随便在第二志願填了一個“刺繡”。
但他萬萬沒想到,那時杭州正在大力推展刺繡,是以這個學校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報了刺繡的學生,一定會被錄取到刺繡班。
就這樣,趙亦軍和刺繡的緣分開始了。
當時在班上有三十多位學生,算上趙亦軍,男生也隻有6名,他們的老師則是大名鼎鼎的“神針”張金發,當時宮廷杭繡的唯一傳承人。
張金發十分嚴格,對于差勁的作品,會直接用剪刀絞掉,要求重繡。
而且杭繡十分繁瑣,技巧複雜,包括平繡、亂針繡、疊繡等50多種技法,很多人因學不會中途推出了。
趙亦軍卻一門心思撲在上面,即便繡針紮得手上滿是傷口,他也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他成了班裡最後留下來的學生,也成了張金發唯一的弟子。
雖然剛開始學刺繡是巧合,但最後趙亦軍卻徹底愛上了刺繡,這個少年,一步步成長為宮廷杭繡的抗鼎之人。
一生刺繡,心系傳承
“我這一生,不願和别人比什麼,隻想安安靜靜地繡好自己的作品。”
趙亦軍跟随老師張金發,學習了完整的宮廷杭繡,師徒倆還共同完成了作品《釋迦牟尼》。
資訊來源:中新網,連結已附文末
之後,張金發去世,趙亦軍成了宮廷杭繡的唯一傳人,以前有師傅頂在前面,現在隻有靠自己。
趙亦軍感覺肩上多了傳承的擔子,是以他一直想繡出一幅足以傳世的作品。
1994年,他開始繡《觀經圖》,期間因過度勞累,生了一場大病,指尖都沒有了知覺。
可病好後,他感歎自己和杭繡有緣,什麼都拿不起,唯獨能拿起繡花針。
于是他堅持在工作室刺繡8小時,将所有時間都交給了刺繡,謝絕不必要的人情往來,婉拒工美展的邀請。
作為宮廷杭繡的獨苗,趙亦軍心中充滿危機感和緊迫感,他不想浪費每一分鐘。
終于,17年的時間,他完成了一幅震驚世人的杭繡作品,全圖高184厘米,寬167厘米,而且還是正反雙面繡。
正面含有532個人物,畫面是佛祖講解經文,衆生聽經的恢弘場面,背面則繡了7221個字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全文。
整幅作品耗時八年,時間跨度17年,而且作品的内容、針法之宏大,在杭繡上絕無僅有。
作品毫無意外獲得了特等獎,還被專家争相傳頌,估值上千萬,有收藏家也聯系趙亦軍購買。
資訊來源:中新網,連結已附文末
但趙亦軍拒絕了,他很多作品都不賣,隻為儲存下來,作為杭繡傳承資料。
一根繡花針,穿越了半個世紀,繡滿了壯麗河山,但卻苦苦找不到傳人,這是趙亦軍最擔心的事。
他的一輩子獻給了杭繡,但在他之後,由誰來接替他,繼續将這條古老的路走下去?
幸運的是,随着時代的發展,杭繡被更多人熟知,趙亦軍也收了自己的一個女弟子。
他摒棄傳男不傳女的規矩,隻為杭繡傳承,趙老無愧于一代杭繡大家。
如果喜歡本期節目,煩請點選“關注”,既友善浏覽往期作品,也不錯過下期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圖檔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資訊來源:
1.中新網:《宮廷杭繡最後的守護者:一根線劈64股一幅畫繡8年》,2019-07-04
2.北晚線上:《他深知杭繡傳承之苦,自己卻堅持60年》,2020-01-17
3.新周刊:《我從傳統手藝人那裡聽到的一百種故事》,2020-01-09
4.中新網:《宮廷杭繡惟一傳人趙亦軍:71歲56年問心無愧》,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