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繼紅 劉春
順着北茶馬古道緩緩前行,會遇到一座風景如畫的小鎮——平洛鎮。這裡是康縣北茶馬古道重要節點,鎮内有龍鳳橋、三功橋等文物古迹;這裡是康北“糧倉”,鎮内小麥、高粱、油菜等産業蓬勃發展;這裡是康縣花椒主産區,盛産的“六月椒”香味濃郁。随着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這裡正呈現出一幅幅山水自然美、鄉村整體美、産業品質美、城鎮精緻美、社會真善美的幸福畫卷。
今年以來,平洛鎮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首要位置,緊緊圍繞縣委“123335”總體思路,結合“三個共同”促振興機制建立,以“五美康縣”建設為目标,盤活優勢資源,以特色産業發展為突破口,以鄉村長效治理為落腳點,推動全鎮特色産業蓬勃發展、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文明建立持續深化,在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的道路上踏出了堅實的步伐。
平洛風景
賦能鄉村治理 實踐共建共治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平洛鎮堅持以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為基礎,把“三個共同”促振興機制建立融入村“兩委”建設中,充分發揮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作用,形成“頭雁”領航帶動“群雁”齊飛的集體發展生動局面。
“三社的入社道路路面坑窪不平,容易積水,冬季來臨,群衆和車輛出行十分不便,還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希望村上能及時修補路面,確定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2024年1月5日孫家壩村張豔在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康縣平台上說事,村黨支部迅速行動,第一時間由村“兩委”召叢集衆召開“院壩會”現場讨論,決定由村上協調解決水泥、砂子等材料,群衆投工出力共同參與修複。
院壩會
“這是村内公共設施,投工投勞沒問題,路修好了自己走哩,自己出點力也才知道心疼,平時也才會更加愛護哩”。一聽到村上要對坑窪路面進行修補硬化的消息時,大家熱情高漲,都紛紛拿起工具參與到其中。在村“兩委”有力号召,群衆熱情投工下,僅僅5天,三社入社道路便已維修完畢。“事不在小,關鍵在辦”。路通了,群衆的心“通”了,群衆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了,民心就不堵了。
此外,随着全面開展的“點亮繁星,益路童行”“‘糧’辰美景”“零距離”關愛和“院壩會”志願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為主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讓群衆體會到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及時雨”般的服務,使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緊盯多元增收 激發發展優勢
走進平洛的鄉村小道、田間地頭,一株株将要成熟挂滿椒粒“六月椒”色澤鮮豔好像向你“招手”;一行行辣椒、茄子、豆角等應季蔬菜,一片片風吹動着麥浪,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充滿着鄉村的氣息。在這裡,一戶戶小庭院就是一處風景,一個個小村莊就是一卷畫卷……
庭院經濟
為進一步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産業引領作用,平洛鎮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黨支部牽頭,合作社營運帶動,村集體受益,群衆增收的方式,以實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變組織資源為發展資源,變組織優勢為産業優勢,在提質增效花椒、核桃等傳統優勢産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油菜、庭院經濟、種養殖産業,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增加了群衆收入。同時,進行整片區發展規劃,成立張坪片區産業發展聯合黨支部,握指成拳、凝聚力量,真正把黨組織建在産業鍊上、把惠農助農落在産業鍊上,把資源力量聚在産業鍊上。通過依托張坪片區花椒等優勢産業,推廣新品種無刺花椒500餘畝,種植油菜1500餘畝。
截至目前,全鎮共發展油菜種植 4000 餘畝、蔬菜 570 畝、“庭院經濟”230多畝、小雜糧 1340 畝,養殖土雞 14000多隻、豬1100多頭、中蜂2150箱。
搬出憂患居 “遷”入新生活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一直是農村群衆最強烈的期盼。平洛鎮始終把生态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作為築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和美鄉村、推進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着力點。緊盯搬遷對象認定、安置區規劃建設、拆舊複墾複綠等重點任務,科學謀劃實施,全力打造生态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這項民生工程。同時,按照“應搬盡搬、願搬盡搬、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原則,統籌實施搬遷計劃,按照群衆搬遷意願,精準認定搬遷範圍、精準識别搬遷對象、精準做好入戶動員。截至目前,全鎮97戶258人,喜圓安居夢。
地質災害搬遷點
“山上交通不友善,一下雨我們就害怕。現在好了,鎮上幫助我們搬遷到這裡,生活安全,交通友善,感覺很好”平洛鎮黃龍山村村民閻如林說。
走進平洛鎮龍壩生态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點,一棟棟樓房整齊排列,井然有序;而一個個身影,熱情忙碌,鋪墊闆、裝門窗、布電線、搬家具的動人畫面,更時刻訴說着搬遷群衆對即将開始美好新生活的深深向往。
平洛鎮黨委書記王建虎表示:平洛鎮将持續在建強隊伍、創新機制、增添活力上想實招、辦實事、出實效,緊緊圍繞築牢戰鬥堡壘、發展富民産業、創新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任務,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不竭動力,奮力繪就鄉村振興“靓麗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