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副總理哈貝克剛離開中國,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維辛又來了。他在中國之行的一開始,就批評歐盟委員會的懲罰性關稅政策,呼籲解決中歐貿易争端。德國在幾天時間裡,先後派遣兩名進階閣員到中國來談相同的話題,不是很正常。哈貝克作為副總理和經濟部長訪華讨論兩國經濟大局,是符合其職權的。數字化和交通部長來中國也要談關稅問題,那不是越權了嗎?德國政府到底誰說話算數呢?
實際情況是,哈貝克把自己的訪華議程搞砸了。不但沒有見到中國的國務院總理,也沒有為關稅與貿易問題談出什麼成果。外電報道,哈貝克向中國提出了三不準。第一是不許和俄羅斯做生意,第二是不準燒煤,第三是不準反制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懲罰性關稅。其牛氣的程度,比美國财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還要過分。如今中歐之間最直接的問題就是關稅,哈貝克拿出一副“沒商量”的态度,訪華就毫無意義了。
但是,不解決關稅問題,中方就一定要對歐洲企業進行反制。雖然目前的反制調查還僅僅針對農業,但遲早會影響汽車業。德國汽車業在中國市場上,過去是賺得盆滿缽也滿,奔馳寶馬奧迪BBA是高端汽車的代名詞。最近幾年,雖然遭到新能源汽車的強烈沖擊,但仍然還是賺錢的。一些高收入、高資産人士,仍然在繼續購買德國進口的大排量汽車。更重要的是,德國主流汽車廠,都在考慮利用中國的供應鍊,搭上新能源的快車。以德國汽車的産業基礎、營銷管道,轉型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是以,從德國商界到朔爾茨,都必須再派一個管用的閣員,過來收拾哈貝克的爛攤子,把該談的問題重新談一次。考慮到中德關系的重要性,我們還是要給德國政府第二次機會的。
德國政府這次“補考”,再一次證明了綠黨的成色。這個黨派的成員,往往都是美國長期培養的,多數人隻有意識形态領域的職業經曆,對社會管理、經濟運作、政治和外交,其實是一竅不通。綠黨本身的宗旨,也是脫離社會實際的,隻是單純地用環保、和平、多元化之類口号,來服務于美國真實的政治目标。就說這位哈貝克,他是兒童文學作家出身。沒有從事過地方首長或者企業活動。把這樣一個人放在經濟部長的位置上,人人都知道是美國的意志,也都知道他遲早會搞砸。如今,預測果然應驗了。看來,德國綠黨從宗旨到素質,都不适合處理真正的國務。
維辛是自由民主黨成員,原本是一位法官,28歲那年開始從政,2004年就選上了聯邦議員,2020年當選自民黨總書記。雖然和朔爾茨并不是同一個黨,但是在政治素質上,維辛要比哈貝克成熟老練得多。對德國這種糾結于美國意志和民族利益的國家來說,政治上的混亂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烏克蘭戰争沖擊下,德國政治正在經曆不可阻擋的轉型。中國出口和中德關系,也将受到深刻的影響。對于德國政治的變化,我們采取淡定觀看的态度就可以了,相信更劇烈的事件還沒有來到。
不過,極右翼政黨在歐洲的興起,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選舉,但民調結果對他相當不利。德國的極右翼政黨,也就是德國選擇黨,同樣引人注目,目前朔爾茨的任期已經過半,下一屆德國政府當中,會不會有極右翼人士的參與,機率還是不小的。德國選擇黨目前的對華政策和其他政黨相似,沒有突出地方。但是,黨魁魏德爾作為經濟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就是《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養老金制度》,她曾在中國生活過6年,從政之前是中國銀行的員工。是以,極右翼入閣對中德關系必然産生影響,如何引導這種變化、讓它對我們有利、對中德關系有利,恐怕需要未雨綢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