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蕙
看比畫還美的風景
寫比散文還散的文字
七月有很多浪漫的畫面。國槐開始落花,風起時就會下一陣淡黃色的花瓣雨;赭石色的松針落在石縫中,為路面打上了格子;紫薇也進入花季,它們競賽似的,開得積極努力。
千佛山有條紫薇路,在夏天最漂亮。在那裡走走停停,看看紫薇花,是很好的。一定要在清晨或傍晚,有風的時候更好,不然,大熱天,誰有看花的雅興?
很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中書舍人白居易在機關值班時,就寫了一首《紫薇花》“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還好有花相伴,值班似乎也沒那麼無聊了。看到紫薇,白居易也想到同樣喜歡紫薇花的好友元稹。有一首《見紫薇花憶微之》:“一叢暗淡将何比,淡碧籠裙襯紫巾。除卻微之見應愛,人間少有别花人。”
“紫薇最怕癢。”我的“走山搭子”之一、畫家汶霖告訴我。哦?她走到一棵紫薇樹前,撓了撓樹幹,果然,枝葉輕輕擺動起來了。真有趣。以前隻知含羞草,不知還有“含羞樹”。
雖然怕癢、怕羞,但紫薇開花并不低調,簡直是張揚,花期也長,被稱作“百日紅”,算得上夏花的顔色擔當了。
紫薇是古老的花,因其紫色花瓣與古代天文學中代表天帝居所的“紫微垣”相呼應,進而被賦予了權力的象征,曆代被種植于皇宮和高管府邸,又因古人相信其能避邪驅兇而廣受歡迎。那為什麼紫薇很少入畫呢?在腦中搜尋一遍,沒有想到關于紫薇的名作;再用手機搜尋一遍,大多是攝影。
想想也不奇怪。首先,沒有“上鏡”的“明星臉”。從繪畫技術層面,紫薇花瓣形态繁複,且有很多皺褶,精緻倒也精緻,但用工筆手法描繪顯得過于繁瑣,用大寫意手法來展現,則易失真,難傳神。更深層次的原因,或在于文化。紫薇花的“官樣花”特性,與曆代文人畫家所追求的淡泊、脫俗的志趣相去甚遠。
每一種花,都有其獨特的魅力。紫薇,靜待更多有心人的發現與描繪。
兼工帶寫的紫薇,應該很好看。
2024.7.3在千佛山見紫薇花開,随想随記。
壹點号 繪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