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 日,焉耆縣“三夏”小麥機收減損及玉米免耕播種現場會在北大渠鄉北大渠村舉行。此次現場會旨在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糧食收獲效率,減少損失,推動玉米免耕播種技術廣泛應用。
現場會上,金黃的麥浪随風起伏,一台大型智能小麥聯合收割機在麥田中轟鳴作業。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向與會人員詳細介紹了小麥機收減損的關鍵技術和操作要點。通過調整收割機的參數、優化作業路線、提高駕駛員的操作技能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小麥在收獲過程中的損失。據現場測算,采用新技術後的小麥機收損失率和籽粒破損率顯著降低,分别達到1.2%和1.%以下,有效保障了糧食的豐産豐收。
在小麥機收作業完成的地塊,兩台玉米免耕播種機随即登場。這種新型播種技術無需對土地進行翻耕,直接在麥茬地進行播種,不僅節省了作業時間和成本,還有利于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土壤肥力和減少水土流失。技術人員現場示範了玉米免耕播種機的操作方法,并介紹了其在提高玉米出苗率、促進植株生長方面的優勢。
現場會上,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對縮行密植小麥機械化套播玉米技術、滴灌條件下保護性耕作技術、目前主要農作物田間管理技術以及夏播玉米品等進行了教育訓練指導,強調了“三夏”生産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鼓勵廣大農民和農業從業者積極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和品質。縣農業農村局将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的支援力度,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現場會吸引了衆多農民、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機手以及相關部門從業人員前來觀摩學習。北大渠鄉北渠村村民吾守江·庫爾班說:“通過現場的示範和講解,我們種植戶對小麥機收減損和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有了更直覺、更深入的了解,我将把學到的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産中,為糧食增産增收貢獻力量。”
此次“三夏”小麥機收減損及玉米免耕播種現場會的召開,為推動焉耆縣農業現代化程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積極的示範引領作用。(張晨)
來源:焉耆縣農業農村局
稽核:劉 豫
責編:張 燕
編輯:果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