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文曲星
文|文曲星
你可知道,咱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用油,居然也有它的"陰暗面"?據調查發現,一些貨車司機為了省事賺錢,竟然把裝滿煤制油的罐車,直接拿來裝載食用大豆油運輸!
這也就算了,關鍵是連罐子都懶得洗一洗,結果殘留的化工品就這樣流進了食用油裡。要知道,這些化工品可都是些大毒物,對人體健康可是大有傷害。
相關化學成分補充:(可忽略)
據介紹,煤制油是一種由煤炭加工而來的化工液體産品,主要成分包括碳氫化合物、不飽和烴、芳香族烴以及一定量的硫化物等。這些成分對人體健康都存在一定的危害。
例如,不飽和烴容易形成自由基,可能導緻細胞DNA損傷;芳香族烴則有可能引發肝腎功能障礙和神經系統損害;而硫化物則會對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傷害。是以,如果這些有害物質混入食用油中,就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風險。
不過這些司機倒是很會"鑽空子",有的直接把罐體随意噴塗個"食用油"字樣,再加上幾張僞造的照片,就騙過了食用油廠的檢查。
這樣一來,消費者才是最大的冤大頭,不僅錢白花了,健康還可能受到威脅,真是太不公平了。
據介紹,。然而,現實中很多運輸企業和食用油廠家并未按規定執行,對罐車的清潔程度并不重視。
有的廠家甚至連進入罐内檢查都懶得做,隻需要司機拍幾張表面照片就行。這種敷衍了事的态度,為司機的混裝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
此外,即使卸貨時食用油收貨方會取樣檢驗,由于檢驗項目有限,如果食用油中摻入其他雜質,普通的理化檢測也很難發現。
這也就意味着,一些隐藏在食用油中的有害物質,極有可能逃過關口,直接流入百姓的餐桌。
可以說,這種混裝行為不僅違反相關法規,也嚴重違背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則。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運輸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缺乏安全和社會責任意識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的監管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比如,目前大多數監管措施更多着眼于食用油的成分名額,而對運輸環節的管控力度還有待加強。
我覺得,政府有必要加大監管力度,比如增加對運輸車輛清潔狀況的抽查頻率,并加大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同時,還應該建立食用油生産、運輸、儲存等全鍊條的品質追溯機制,確定每個環節都能為消費者的健康負責。
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避免這些圖财害命的司機和廠家再次禍害普通老百姓。
相關報道:
1. 新京報 : 《國内罐車運輸食用油暗藏隐患 煤制油等化工液體混裝不清洗》
2. 中國新聞網 :《食用油遭遇"黑色産業鍊" 專家呼籲加大監管力度》
3. 中國日報網 :《大陸部分食用油遭遇"黑色産業鍊" 監管漏洞亟待補齊》
4. 央視新聞 :《國内部分食用油存在混裝等問題 專家呼籲加強運輸環節監管》
5. 人民網 :《食用油行業亂象:罐車混裝化工液體 監管缺失需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