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時光撰稿人 | 巡山小妖

今年暑期檔激戰正酣,有包括《白蛇:緣起》《傘少女》《落凡塵》《二郎神之深海蛟龍》等多部充滿國風之美的動畫,即将登上大銀幕。25年前的夏天,有一部美影廠的經典動畫大作,讓很多觀衆至今難忘。

今天的【老片新看】,時光君想聊聊這部上映于1999年7月的《寶蓮燈》,它凝結了老一輩藝術家的智慧和嚴謹的創作精神,是國産動畫的輝煌巅峰。《寶蓮燈》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1990年代初,在美國和日本動漫潮流裹挾的大流下,曾經的“國漫之光”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展開探索市場經濟的艱難道路。寶蓮燈的故事取自民間神話傳說《劈山救母》,不同于美影廠的前幾部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要麼是石頭蹦出來的猴子,要麼是靈珠轉世的神仙設定。到了《寶蓮燈》,主角成了一位雖然有一半仙界血統,但實際并沒有什麼神力的普通孩子,想學打架孫悟空還不教,一路上遇遍艱難險阻。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孫悟空教給沉香的做人信條,而當年受這部影片影響的小觀衆們也從中學到了獨立、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做人品格。影片投資超1200萬,總共繪制逾15萬幅畫面,全片鏡頭2000多個,人物近50個、再加上全明星的配音陣容和至今聽起來仍不過時的配樂,讓觀衆看到了《寶蓮燈》的實力與真誠。當年在票房上,《寶蓮燈》打敗了來自迪士尼的《花木蘭》年度票房亞軍,僅次于馮小剛《不見不散》。彼時,自1983年的《天書奇譚》後,銀幕上已十幾年再未出現過令人振奮的國産動畫長片,那一度為國産動畫在世界赢得了無上榮譽、充滿古典意味的民族美術風格在《寶蓮燈》中得以保留。《寶蓮燈》的出現成了當時國産動畫最亮的一道光,重振了國人的信心。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美影廠的重新崛起

90年代,美國和日本動漫産品已經悄然登陸内地,生于80、90年代的小觀衆們口味開始變得更加挑剔,也更傾向于更活潑搞笑,風格百變的動畫風格。而此時的上海美術制片廠在出品了《葫蘆兄弟》後,就再也沒有一部可以讓觀衆記得住的作品。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葫蘆兄弟》出品于1986年而本應奮起直追的美影廠卻陷入了困境——體制改革導緻美影廠失去了國家撥款統購統銷的“福利”,自負盈虧的美影廠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攪動下,流失了一大批優秀的原畫師。因為,選擇去給大洋彼岸的動畫做代工可以賺得更多。1995年前後,迪士尼《獅子王》《玩具總動員》席卷中國,此時,上海電視台與美影廠也完成了合并,培養的新人也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各方面緩過來的美影廠在《獅子王》刺激下,終于決定要重振往日輝煌。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彼時,距離新中國誕生50周年還有4年,這也正好是一部動畫長片制作需要的周期。《寶蓮燈》就這麼作為美影廠“獻禮片”提上了日程。影片啟用了美影廠最頂尖的老藝術家保駕護航——由參與制作過《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的一級動畫設計師常光希擔任導演,著名電影導演吳贻弓任藝術顧問,著名作曲家金複載任音樂總監。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常光希在執導《寶蓮燈》前已經在美影廠做了将近40年的原畫師,誕生自1979年《哪吒鬧海》,那場國産電影最悲怆的一幕——哪吒自刎即出自常光希之手。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為了不喪失美影廠動畫獨有的中國文化精神,在開始制作前,常光希特地去了西安博物館、敦煌等地采風。于是我們也不難看到,在影片背景中,有許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子,天宮裡青銅器、編鐘等都源自古代文物。考慮市場因素、與國際接軌已成為必然,在人物形象設計上,常光希和團隊借鑒了更加符合當時觀衆審美的美國動畫風格,如在沉香的小夥伴小猴,和一些動物的形象的塑造上。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常光希《寶蓮燈》觀衆分享會中提到,“我們想把中國精神放在‘寶蓮燈’裡,同時考慮當代觀衆的口味已經在日漫和迪士尼熏陶下變了,他們要求高了,我們也應該對現在觀衆有交代。”與此同時,沉寂期的幾年,美影廠為《寶蓮燈》培養出了足夠優秀的年輕生力軍。時年20歲出頭的美影廠鐵杆粉絲張振晖,就是其中一員。1992年,在報紙上看到美影廠招新廣告的張振晖,“幸運”地成了美影廠動畫教育訓練班的學員。經過幾年學習的實踐後,他出現在了《寶蓮燈》的動畫組。“在原畫組和動畫組中,年輕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當年在寶蓮燈劇組擔任“修形師”的張振晖向時光君回憶到。于是,我們也就不難了解,為何當年的《寶蓮燈》在動作和畫風上會看起來那麼“潮”了。“不同于現在都是在電腦上完成,《寶蓮燈》是最後一部手工繪制的動畫電影”,張振晖回憶,“《寶蓮燈》的勾形、上色、都是純手工,非常耗時間和人力成本。”盡管現在再看那些畫面不如如今的國産動漫華麗,背景也是缥缈的若隐若現、不像國際流行的動畫那樣有着強烈明暗對比。但恰恰是以,從《寶蓮燈》中還能尋得美影廠獨具特色、充滿中國意境的風格氣息。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接軌國際的前期配音

《寶蓮燈》啟用了一整套與以往不同的運作方法。在開始制作前,美影廠就定下了不管是在技術還是藝術上,都必須要和國際接軌的基本路線。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在制作中,劇組将每一道工序都細化分工,采用了國際上慣用的先期配音配樂,以及 杜比SRD六聲道全數位聲錄音技術、電腦三維特技等最新技術。這在當時的中國動畫史乃至真人電影史上均是首次。一邊是純手工,一邊是科技輔助。處于新舊技術交替時代的寶蓮燈無疑是帶領中國動畫邁出了技術探索的一步。電腦三維特技用在了開頭沉香父母相會的那段畫面,鏡頭轉換帶來的空間感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張振晖表示,“這段畫面制作起來非常複雜,三維的鏡頭場景,加上二維的背景動畫,鏡頭變換的時候要一幀幀去校對,當時請了香港的動畫特效制作公司幫助完成了這段畫面。”此外,美影廠邀請了一批大咖包括姜文、陳佩斯、甯靜、徐帆、梁天、朱時茂等實力演員為影片進行了先期配音。在當時,“先期配音很難,因為演員看不到畫面”,常光希導演在接受媒體采訪說道。演員們隻能拿着導演提供的分鏡本和台詞加上自己的想象來塑造人物。不過,這對後期原畫創作提供了巨大支援。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對此振晖深有體會,“演員對白裡的一些情緒,表演的情緒在裡面,根據演員的情緒聲音去判斷和設計他們人物的一些表情動作,還有誇張的肢體語言這種,做起來就更加有參考性,依據更充足。”這樣不管是在口型還是性格特點上,動畫人物都與演員本人的演繹有了最高度的貼合。

25年前,美影廠的經典大作,至今難忘

有意思的是,姜文在看了“二郎神”的分鏡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