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荷花美詩,白水滿方塘,荷花五月芳
因為新的居住第在城區,遠離了從前門有小溪,水垂楊柳,荷花連綿的濕地,是以今年一直沒有看到荷花。往年看荷花,從暮春出水,到秋荷矗雨,幾乎一天都沒有錯過。心裡總有些缺失感,直到梅雨季過境郊縣,在動車上,終于看到了雨中連綿的荷花田,那荷花連片,顯然更壯觀,風雨翻荷,無數的荷花搖曳,和而不亂,最可愛的是,一片方塘裡是一種顔色的荷花,這一片是粉紅色的,另外一片是雪白的,倒像是集體舞荷花陣,滿足了視覺和向往之美。
當下就是最好。因為農曆五月是荷花的開花期。荷花花葉同期,但是果實略晚于花,是以五月荷花,是荷花季最為清純美的時段,裡面蓮蓬不多,花朵大部分處于将開盛開的狀态。
寫多了荷花,反而因為親近和熟悉,不知道該從哪裡再談。
簡單說吧,這種古老的水澤植物,應該是伴随和見證人類的成長的。因為它的曆史比人類久遠得多。而且荷花具有超強的繁殖和複制能力,隻要它紮根的水澤,可以年複一年的開花結果,提供根莖,是以荷花天然變異得較少,千萬年前的荷花,野生荷花,和眼前的農田荷花,并無有太大的不同,除非是用以觀賞的千葉蓮,碗蓮,有着人工幹預後的細微變化。是以荷花能讓人通古。
因為你站在荷花面前,和原始人類站在荷花面前,和詩經的古國鄉民站在荷花面前,和唐朝的李白李商隐站在荷花面前,荷花并沒有大不同。荷花荷葉以連綿的姿态,俏麗矗立的花朵,呈現矗立在你面前。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猴子也會剝蓮蓬,順帶嗅荷花,詩經的男女在荷花塘邊打情罵俏,你狂得就像風中的荷花苞,是以每次看到荷花,我都有一種安穩笃定感,因為有着一種歲月從來就在的家園感,生活感。
“鏡湖三百裡,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邪。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 子夜四時歌四首 夏歌》
李白喜歡荷花。李白有一種極其自戀的人格,當然也可以稱為自信。他用牡丹形容美女,但是卻用荷花形容自己。他在山中看見過最美的山泉紅蓮,那不就像他自己嗎?紮根在貧瘠的山中池塘,卻有着向上而燦爛的花朵,在太陽下越發光彩,這麼美的花為什麼不讓更多的人看見,生長在更熱鬧的地方?
李白的不甘心,當然後世有很多猜測解讀,比如認為他是李唐皇室的後裔,因為祖上犯罪,流放邊地,才讓他們整個家族不能通過正常的科考進入國家管理層,又有解讀,他家世代為商,錢财是夠了的,但是地位不高,不能進入仕途。
但是人的才華就像花要開啊,何況李白認為自己這朵荷花,足夠炫目。是以,他最終通過賀知章的引薦,得見唐玄宗,并立即封為翰林。
這首詩是寫在李白做翰林期間,已經功成名就。在這種前提下,他寫了這首江南荷花。
顯然不是寫他自己,而是感恩賀知章。賀知章老家在鏡湖,武則天時期登進士弟,在宮廷鬥争中站位唐玄宗,成為唐玄宗信賴的老臣,并委以太子賓客。每每和李白談起故鄉,就會說起家鄉鏡湖,百裡荷花。而他最終的願望,是回歸隐居故裡,能夠過上在荷花湖上悠閑泛舟的生活。
李白當然知道恩師的願望,寫下了這首絕美的鏡湖荷花詩。
鏡湖三百裡,五月間,荷花茂密開花。
那裡有個美女叫西施,她采集荷花的時候,岸邊站滿了看她美貌的人。
隻是她的船,沒有回家,而是直接被越王接走了啊。
這其實是将賀知章比喻成西施,因為才華出衆,直接被天選,是鏡湖的驕傲,是鏡湖的荷花仙,和西施一樣史上留名。
這當然是博恩師一笑,且切中了賀知章的心懷。五月鏡湖的荷花,是荷花最美的時節,人老思故裡,托體同水阿。
賀知章兩年後回歸故裡,圓滿了鏡湖中流采荷花的鄉夢,而後仙逝。
“白水滿方塘,荷花五月芳。
弄珠圓不定,濯錦冷逾光。
香憶風醒酒,聲宜雨送涼。
扁舟學騷客,葺室近滄浪。”北宋 · 劉攽《荷花 》
喜歡這個白水,說的是夏天下雨的雨白色,而荷花在五月的梅雨中芬芳。
随風搖曳的圓荷葉上滾動着水珠,而荷塘在雨中猶如一匹濕錦,泛着冷冷的華光。
荷花的香氣最宜夏天醒酒,荷葉最适合雨聲,雨打荷花,吹來陣陣帶着荷香氣的涼風。
我喜歡駕船遊荷塘,又将亭子小屋建在荷塘邊上,這樣的景色,讓我想起屈原,想起那些先秦時代的悲怆和浪漫啊。
“題詩蘆葉雨斑斑,底事詩人不奈閑。
滿浦荷花開欲遍,客程五月過梁山。”薩都剌《荷花盛開風雨大至舟不相接遂泊蘆葦》
這是在舟行的客旅中,遭遇五月的梅雨天氣,由于風雨太大,船不能前行,就近泊在蘆葦荷花蕩中。
漫天風雨,迷茫一片,但是蘆葦和荷花卻近在眼前。
它們在風雨中傲然開花,給人一種無懼風浪的美。
有人說,荷花在這樣的狂風暴雨中,難道不會凋謝?
實際上,如果正逢荷花打苞或者含苞欲放,流線型的花苞花蕾,是可以分流雨水的,而正待開花的荷花,有着強韌的生命向上的力量,此時不但不會凋謝,反而出水芙蓉,更加挺秀。
而這是一片風雨中的五月荷花,給人的是披風沐雨的壯闊和旖旎。
心懷遠志和夢想的年輕人,這樣的荷花則激起心中的豪情,有着乘風破浪的勇氣。
“西山咫尺玉泉清,無數藕花香氣生。
立馬岸邊看不足,卻疑五月過臨平。”元 · 胡助《上京紀行見玉泉山下荷花 》
北方也有荷花。元朝的大都北平郊區,西山玉泉山下,有着無數的荷花。
本是南方安徽人的胡助,走馬來到這裡,讓他忽然有着江南水鄉的感覺。
而這裡的荷花清新繁茂,且正是初開花的時節,因為南北氣候不一樣,這已經是農曆六七月了,但是給胡助的感覺,這才是五月,荷花正清新,花葉兩如雲。
無數的荷花吐着芬芳。
我們在異鄉,常會因為某種類似故鄉的風物,而願意沉浸逗留。
荷花就是鄉土記憶的最佳載體。那熟悉的連綿的花葉,給人安定感,無論經曆多少漂泊坎坷,總可以在荷花面前,遠做雲煙。因為荷花荷葉,有一種森系家園的熱鬧,從上古到今天。
“五月西湖上,荷花開正濃。
花開能幾日,又見摘蓮蓬。 ”明 · 金幼孜《即事 其一》
古代的即事詩,多半寫的是當下真實的場景。
在五月的西湖上,荷花開得正好啊。
看到荷花開,馬上就到了摘蓮蓬的季節。
而荷花還有一個特性,就是整體荷塘的花期長,五月是荷花的旺季,但是農曆六月,卻是荷花和蓮蓬同時繁茂的季節。
五月的荷花,以清新純美取勝,而六月的荷花,則是花果同時。
讓我們走進荷花季。看不夠的花開連綿,采不夠的青青蓮子,直到晚秋。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頭條創作挑戰賽##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