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實績考評連續三年全省第一,東西部協作考核全省第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考核全省第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全省第二……州委、州政府強化工作上司,全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全州緊緊圍繞“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全力以赴抓增收、凝心聚力固成效,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我州鄉村振興工作持續發力,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台階,鄉村振興見實效。
蕃茄裝箱外銷。夏天彧 攝
牢牢守住“兩條底線”。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我州始終把確定糧食安全放在首位,堅持穩面積、增單産兩手發力,大力推進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組成8個糧食生産指導組深入一線開展服務指導,紮實推進糧食生産各項增産技術措施落地落細。全州夏糧播種面積132.07萬畝、産量25.88萬噸,分别增長1.7%、2.1%;完成大春糧食作物播種245.85萬畝,完成計劃的102.69%,實作滿栽滿插,長勢好于往年。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和監測幫扶工作機制,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滬滇協作成效。1至5月,全州新識别監測對象190戶578人;累計消除風險監測對象11282戶34987人,風險消除率達78%;累計受理“雲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申請救助事項55081件、辦結54309件,辦結率達98.6%。
元謀縣現代化育苗工廠
千方百計促農增收。我州始終把促農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圍繞“1萬元以下且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動态清零”目标要求,紮實開展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增收三年行動,強化經營主體聯農帶農機制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民經營淨收入,全力擴大工資性收入,積極增加财産淨收入,合理提高轉移淨收入,千方百計拓寬群衆增收管道。一季度,全州脫貧戶、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分别為5798元、4918元,同比增長11.84%、16.5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90元,同比增長8.7%。圍繞“1+8+2”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産業體系,14個涉農工作專班持續發力,加快鄉村特色産業發展。推動現代種業縱深發展,建成高标準育種試驗田和粳稻原種繁殖田183畝,雲南種業聯合實驗室元謀研發中心落地楚雄,加快楚雄市種子加工中心種子倉庫項目建設,5戶種業龍頭企業入選省級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畜牧業發展穩中向好,全州新增肉牛養殖貸款14.09億元,二季度預計肉類總産量達18.25萬噸、同比增長16.3%。特色産業發展量效齊增,州花卉産業聯合會于3月挂牌成立,姚安花拍中心預計10月1日投入營運,高原特色農業重點産業産值預計達205億元,增長14.29%。
技術人員記錄番茄培育資料
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重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綠美鄉村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至5月,全州改建自然村公廁192座、農村衛生戶廁31795座,提前完成省下達任務;鄉(鎮)鎮區和村莊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寫率分别達100%和99.73%;行政村、自然村污水治理率分别達84.8%、80.24%;累計完成鄉村綠化面積61.09萬平方米,改造提升“小三園”2414個,20個鄉(鎮)、30個村莊被納入省級示範标杆鄉鎮、村莊建設。(記者 房 滿)
元謀縣美麗集鎮
來源丨楚雄州融媒體中心
編輯丨張金鑫
稽核丨寸明剛 李彥锟
©楚雄州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