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八成Z世代看好國産影視劇

作者:光明網

"劇中的男主角帶着情人從鄉下到城裡做巡視,到城裡不容易,到照相館拍照。拍完照片後,主人公給情人買了一顆大白兔奶糖,他們在照相館門口,一邊看着照片一邊吃着奶糖,特别甜。對于最近播出的《大疆大河2》的諸多細節,在江西一所大學讀書的黃培明一樣多,意外的情節讓她歎了口氣:"大白兔奶糖真的那麼甜嗎?"

選擇2020年《心愛》中國電影,讓江西師範大學的李春很難。傅筆集精緻、優秀的演員表演,引發了全國"梗犬"熱潮,被李淳列入最愛榜單,《風狗少年天空》和《我隻是不想和你做朋友》兩部頗具新穎的網絡劇,拓寬了青春主題的格局,不再局限于《青春痛經》, 但真正考慮的是"增長"。"我在2020年的國産電視劇中看到了誠意。

《家》《三十隻》《大江2》《秘境》...在過去的一年裡,國産影視劇的口碑"爆款表"并不少,有一些作品有望"高開低下"。近日,中國青校媒體針對全國814 Z世代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了解他們觀看國産電視劇的經曆和對國産影視劇的态度。調查結果顯示,23.71%的受訪者非常喜歡國産電視劇,60.32%的人喜歡,13.27%的人不太喜歡,2.70%的人根本不喜歡。在不同國家的電視劇中,Z世代受訪者中最受歡迎的是國産劇(66.71%),其次是美劇(38.82%)和韓劇(37.96%),Z世代在過去一年中給國産劇打了7.52分。

國産電視劇成Z世代的"好心"

"我不想和你做朋友""傳聞中的陳偉""秘密角落",我看過不止一次。還有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秒鐘》,現在回想起劇情還是淚流滿面。作為國内資深影視劇愛好者,湖北大學大三學生吳儀用"不顧困難,但廣泛走出精品"來形容2020年國産影視劇市場。"有很多高熱度、高口碑的電影和電視作品,成為'炸彈王'。

如果一定要給這些電視劇一個序列,吳某會把《我不想和你做朋友》放在第一位。吳小晖形容這是一出讓人一開始就想愛、想念家鄉的戲。段薇為李進步做獨家雪橇,李進步與李清軒"兄弟"式的相處,獨特的東北愛情和真誠的母女感情是讓她無法忘記的。吳小子也有澡堂的經曆,劇中關于澡堂的細節讓她感覺很親密。看完這部劇,她還專程給媽媽打了個電話,預定了假期的"洗澡生活"。

這也是吳某喜歡國産影視作品的重要原因。"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土壤,相比國外電視劇,國産電視劇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看國産劇才能看到自己的生活。

根據中國青年學校媒體調查,受訪者喜歡國産劇的原因中,前三名是貼近生活、共鳴(63.14%)、電影和電視作品本身品質高(51.72%)、社會關懷意識和人文關懷(51.47%)。

《大疆大河2》是黃培明過去一年最喜歡的國産劇,"制作組""包發行"這些曾經隻存在于曆史書中的詞彙,活進了她的視野。特别是當我母親告訴她,"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樣子"時,她更加好奇。"大河對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來說太詳細了。村子裡有大有小的東西,村書記就在他的辦公室裡,坐在一張舊桌子旁,裹着紅布的話筒,通知全村,聲音随着喇叭高高地站在村子的上方,一直延伸到村子的盡頭。村裡一開會,村民們就把小馬紮搬到了山坡上的一片空地上。村裡有些人在城裡遇到一些事情,正在做農活、燒磚、家務,都騎着拖拉機趕到城裡,"排得太大了"。這些情節都讓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在00歲之後打電話:"太有趣了!"

制作精良、創新的情節,是近年來國内衆多影視作品大行其道的原因。中國戲劇學院的編劇史敏雪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隐秘的角落》,這部作品成為現象級的國産劇,在他眼裡,"該劇的小演員和成年演員都選得非常好,藝術價值非常高。演員陣容中沒有交通明星,最大的"咖喱"是飾演老警察的王景春。但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每個形象都非常飽滿。"真是難得的流星,大聲導演加上拿着國産劇,打造出'爬山''我還有機會'等口對口的'爆裂'。

"2020年我不能看20部國産電視節目,我覺得特别值得一遍又一遍地看。中國農業大學王某說,他一看戲,立刻回想起疫情最難熬的時期,"劇中用十個真實人物改編的故事,還原了國内疫情最慘淡時期的動人故事,幾個故事一個環一個地響着,訴說着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壯舉, 向平凡而偉大的英雄緻敬。"

不要讓快速的成功傷害文學本身

"看戲,要非常整潔。在東北師範大學影視專業研究二年級學生葛光和U盤,按品類存儲數百年、不同類型的國産影視劇。在他看來,國産劇的中國元素和中國情結,總能瞬間征服他。"我總是想出現在螢幕上,看到我國家不同地區的美麗。

葛光和在電視上的第一部戲是《豪宅之門》。"這部劇用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企業的起起伏伏,來展現現代中國的變化,每個角色都被塑造成一個非常立體的,仿佛這個角色在你身邊真的真實存在。

葛光和還指出,近年來,網絡劇發展迅速,但品質參差不齊。醜陋是葛光最擔心的網絡劇會出現的問題。"一些網劇甚至以'評判'為目标,故意為流量制造'評判'噱頭,引發公衆讨論。

根據中慶學校的媒體調查,Z世代認為,國産電視劇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流量大、品質不重(75.55%)、劇情設定違反常識(53.32%)、内容拖延(53.35%)93%)、部分曆史劇過度歪曲曆史事實(46.95%)、部分影視劇線條蒼白、 不真實(46.07%),部分影視作品特效較差(40.53%)等。

經常把電視劇當成"下一頓飯"的黃培明對近年來國産劇的發展有一種印象,他說"良心劇越來越認真,但'水'劇卻越來越'水'"。影視劇拍攝技術在眼中可以看到飛速發展,但有些作品卻沒有抵抗力。

黃培明覺得,這與影視制作的意圖程度有關。《西遊》《紅樓夢》《武林》的制作工藝遠不如現在,但故事不錯,精心打磨,也告訴我們很多真相,成為經典,每年寒暑假我都會拿起去看。在她看來,現在文化産業更加發達,從業者更多,也讓很多低品質的作品進入了門檻。"尤其是現在偶像産業發達了,制片人知道觀衆會帶着流星去看節目,隻找流星來演戲,不重視作品的品質。

石敏雪曾參與過一些編劇工作,也通過老師、朋友對行業有深刻的了解。"'流量為王'的概念太火了,拍戲的很多成本都在演員本身,其他位置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據石敏軒所知,資本回報率要求高是一些國産劇品質低的原因之一。為了提高資本回報率,一些制片人需要寫"快樂",配置設定編劇的成本很低,一些限量編劇團隊的成本降低了制作的劇本品質。"有團隊一起寫同一個劇本,在同一個角色面前的背景文字風格也不同。

天津商學院的張淑慧也看過一些不折不扣的作品,因為編劇缺乏足夠的經驗,劇本在人物和情節的設定中脫離了生活。"一些職場劇給觀衆一個問題,'如果他們不是那麼不專業,你不會被解雇嗎?為了保持"主角氣場",配角,無論是智商水準還是幸運程度,都襯有像"開挂"這樣非常魯莽的主角。還有一些特效一目了然,台詞和服裝都不符合時代背景,讓人發笑。"

在張淑慧看來,要想拍出一部優秀的影視劇,故事建構、服務路處理、拍攝技巧、特效制作和演員演技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要小看觀衆,與其盲目猜測,順應觀衆的口味,不如編個故事。她期待在未來國産劇的選型和拍攝上有更多的實驗。

Z世代期待國産影視作品"走出去"

"在2010年之前,我們主要談論的是大螢幕電視劇,到2020年,我們主要談論的是網際網路平台上的電視劇。網劇的增多,是葛光和看電視劇近年來感受到的最真實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也影響了觀衆對影視作品次元的評價。觀看的選擇不再是"在某個時間點在電視上選擇一個頻道",而是"随時以自己喜歡的速度看任何作品",觀衆的品味越來越高,讓高品質的作品更容易脫穎而出,粗制濫造的作品被時間埋沒。

雖然對于學過編劇的史敏雪來說,文化産品的市場蓬勃發展意味着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好的發展前景,但他總覺得文化産業的市場化程度太高并不是一個好現象,行業成長過程殘酷,缺乏标杆作品。根據他的經驗,近年來的許多優秀作品都得到了行業基礎的支援。"這不是純粹的商業,它給了制作團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打磨工作。例如,近年來,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推出了一些作品,高品質的作品比例可以達到80%。而且不是"砸錢"尤其是很多作品會得到很高的回報,很多時候影視制作成本是虛假的高。"他希望更多的基金會和國營生産公司推出基準工程,遏制惡性競争,防止劣币被用來趕走好錢,并使行業标準更具特色。

雖然仍有一些影視制作的制作者對品質控制不嚴格,但"口碑營銷"已經向這類制作者發出警告。國産劇的火爆,可以反映出文藝作品在Z世代文化自信建設過程中留下的印記。根據中國青年學校傳媒調查,在不同國家的影視劇中,Z世代受訪者中最受歡迎的是國産劇(66.71%),其次是美劇(38.82%)和韓劇(37.96%)。

曾經因為粗俗的《快餐》電視劇而對國産劇感到失望的張淑慧,近年來對國産劇有了新的認識。曾經,在衆多影視迷"駐紮"在豆瓣平台上,很少有國産劇能達到8分以上,但卻是歐美劇、日韓劇屢獲9分以上的好評。"好在,這幾年有很多國産劇競争非常激烈。她喜歡懸疑劇,她提到了《沉默的真相》。這部曾被547560人評分的國産劇,最終以9.2的高分收場。

葛光和對國内影視市場寄予厚望。"中國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讓電視劇内涵豐富,品質更高。這種期待不僅停留在國内國産劇的演出上。近年來,葛光和經常看到國産電視劇在國外播出的新聞。"我們希望看到我們的國産劇在全球影視行業越來越得到認可。

黃培明也意識到,一些國産電影、電視劇已經走出國門,深受世界觀衆的喜愛。"比如B台、推特,有一些外國人看了國産劇的反應視訊。我非常希望外國朋友能夠通過國産劇了解中國,看到他們驚人的反應,我會感到特别自豪。"

國産影視劇要營造良好的文化産業氛圍,為Z世代提供更好的文化支援,進而獲得Z世代的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年輕人對國産影視作品有很多期待。王晖岐峋真心希望國産電視劇能在更深層次上反映社會生活,描繪社會現實。葛光和認為,真正的國産影視劇不僅要停留在熱點,尋找賣點層面,更應該在作品的内容上進行學習。"也呼籲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保護影視創作價值的底線。作為00年代作品的現實寵兒,黃培明也呼籲年輕人,更加關注民族時代背景、影視作品的社會意義,"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社會"。

作者:見習記者 畢如旭 實習生 楊子林 徒生 記者 羅曦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