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團、攜程和滴滴企業版們的野望:做to B的生意,穩to C的市場

文:網際網路江湖 作者:劉緻呈

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産業網際網路的時代大變遷中,中國科技巨頭們其實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線:

一部分如百度、阿裡們,選擇了雲計算、雲服務和大模型等硬科技路線。但另一部分如美團、滴滴和攜程們卻選擇在原有的消費路線上,開辟出了一條企業服務之路。

就在最近,以“簡”為主題的美團企業版·企業消費全景解決方案釋出會在深圳舉辦。雖然相關的聲量并不突出,但這卻不妨礙我們看到:美團在B端市場布局仍在穩步推進的關鍵戰略信号。

美團、攜程和滴滴企業版們的野望:做to B的生意,穩to C的市場

事實上,不止是美團在搞企業版,滴滴、攜程,甚至是此前的餓了麼們也都推出過企業版或商旅版,同樣劍指企業消費和費控報帳!

這也不禁令人越發好奇,為什麼美團、滴滴們會選擇這條路?從to C向to B轉變的美團企業版們,現在究竟走到哪了?背後又是否還隐藏着其他更深刻的戰略意義?

美團、滴滴企業版:做to B的生意,穩to C的市場

B端服務的最大價值在于“降本增效”。

這是目前宏觀經濟形勢下,不少企業都渴望實作的一點。也是美團企業版們的根本發展邏輯。

一方面從外部視角來看,和費控報帳SaaS們最大的差別在于,美團企業版們既可以從消費前端切入,直接滿足複雜多樣的,甚至是碎片化的因公消費需求。也能夠從後端全面厘清消費成本構成,讓企業可以對消費進行主動管控和優化。

比如說美團企業版能夠為合作企業員工提供福利用餐、招待團餐等多種用餐方式;滴滴企業版則可以讓有因公出行需求的員工,使用企業賬号預訂和劃款,實作無紙化報帳。

此外,美團企業版們與OA、IM、财稅等系統也早已進行了對接。甚至在美團企業版未更新之前,企業員工就可以在飛書、釘釘等辦公軟體中,通過點選連結直接進入美團企業版,進而省去了大量決策、報帳、稽核等費用流程。

相比之下,以合思與分貝通為代表的費控報帳SaaS玩家們,應用場景雖然也覆寫了商旅和用餐,但更多是為後端的财務人員提供預算管理、電子檔案等領域的降本增效,至于前端的複雜消費場景,以及虛假交易、違規票據等方面就很難能實作有效管理了。

簡言之,美團企業版們側重的是消費場景、企業管理,而财稅SaaS則更多是财務管理。兩者雖有消費環節的部分“追尾”,但主體是錯位的,基本不會出現“你死我活式”的競争。

是以即便因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組織結構和财務流程差異很大,美團這類企業消費SaaS的後端财務管控可能會略有不足,但在企業客戶視角下,兩者卻似乎剛好能夠實作優勢互補。

另一方面從内部視角看,美團、滴滴企業版們也是各有競争和差異的。

畢竟,消費saas企業版們覆寫的消費場景越多越複雜,對企業客戶的費用管理來說,就越劃算和越友善。

那麼很明顯,囊括了吃喝玩樂、出行、住宿等場景的美團企業版,無疑要比滴滴、攜程們更有競争優勢。

這一點從定位上就能看出來,現在滴滴企業版和攜程商旅們主打的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用車和商旅服務”,包括用車、機票預訂、酒店預定等企服消費場景。

但美團企業版喊出的卻是“企業因公消費一站式管理平台”,除了酒旅、出行場景外,美團依靠C端積累下的管道餐飲資源,又推出了企業員工福利用餐、招待用餐等場景解決方案,這算是美團在目前c端跨界玩家中最獨特的競争優勢。

唯一能媲美的,還是早就已經停運,後被整體劃入支付寶體系的餓了麼企業訂餐業務。

停運原因,可能和現在以千喜鶴為代表的、對接機關機關、醫院等傳統團餐玩家們,面臨的困境大緻相似——消費場景過于單一,主要是餐飲類,缺乏住宿出行和費控報帳等一體化的企業服務。

當然,美團企業版覆寫的多樣化消費場景多,有好處,也有“壞處”。

在這方面,華創資本to B領域投資人謝佳此前曾表示,企業服務當中的服務,它的毛利通常不會太高,但确實也能幫到客戶解決問題。不過,這類公司并不是VC典型的标的。

究其根本,企業版們覆寫的消費場景越多,就越需要了解和滿足更多不同行業、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這樣無疑将拉高整體投入成本,是以需要平衡個性需求與共性需求的營運能力群組織能力。反映到财務上,自然就表現為利潤率的降低。

不過即便如此,現在美團企業版、攜程商旅們也有不得不繼續加碼的原因:

一是“進攻”,向B端要增長。早在2020年就有資料顯示,僅核算商旅、出行、團餐、采購和福利五大場景的費用支出規模就已達到萬億級别。現在企業費用管理市場規模更是早已突破千億級的存在。

這對于目前正面臨着人口紅利、流量紅利的終結,以及抖音、快手等野“野蠻人”全面沖擊的傳統網際網路巨頭們來說,不亞于一場及時雨的存在。

就比如攜程,天眼查APP顯示,2023年,其商旅管理業務闆塊實作營收23億元,相較于2021年的13億元營收,兩年幾乎實作了翻倍增長……

美團、攜程和滴滴企業版們的野望:做to B的生意,穩to C的市場

二是“防禦”,鞏固c端市場優勢,抵抗抖音們對本地生活的争奪。

以美團為例,作為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領軍企業,其現在正面臨着抖音、快手、小紅書和視訊号們,從多個角度的侵襲和對抗。

因為在内容時代,拼使用者流量,美團拼不過;靠燒錢補貼商家使用者,又不是長久之計。甚至可以說,隻要在現有c端流量标準規則下,美團就很難徹底頂住抖快們的競争。

是以,現在美團從B端切入,從吃、住、行、購、娛等主要場景出發,靠着對企業因公消費管理的綁定,進而間接地将一部分員工使用者的本地生活需求,與品牌商家實作了“壟斷性”綁定。

由于面對的是以企業中心的價值關系鍊,是以這部分白領使用者幾乎不受抖音們的任何C端影響。也因為使用者的本地生活消費需求是有限的,是以此消彼長之下,就在一定程度上消彌了美團本地生活的競争壓力。

事實上,直到現在,抖音也沒有推出面向B端的企業版。那麼對美團而言,“我有,你沒有”就意味着護城河壁壘,就意味着防守反擊的成功……

低價和下沉,誰是最後的赢家?

說一千道一萬,美團們發力企業消費管理,本質上還是在圍繞本地生活做創新延伸,嘗試用新的打開方式尋找增長。

之是以如此,是因為本地生活的主戰場,現在已經進入了“貼身肉搏”的白熱化競争階段。

為此,美團甚至也開始了加碼内容化,以提高使用者留存率和對使用者的吸引力。比如從美團App底部中心tab位的短視訊入口全量上線,到今年新增了劇場頻道。又比如2023年,美團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大幅度增長47.5%,雖然沒有具體的開支細分,但财報中着重提到兩點:

一是增強了内容展示的能力,推出了圖檔、文字、視訊和直播等多形式内容生産方式;二是更新并簡化了外賣會員體系。

很明顯,主要的營銷資本投入切口就是内容和補貼C端消費者。

隻是,内容化布局需要時間,内容生态的建構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即便美團長期投入了,但未來也不一定成功。畢竟,美團的萬能工具屬性實在是太強了,使用者隻在有需求時才會去刷内容,而很難像抖音那樣憑興趣内容留下人,然後實作消費轉化……

是以在本地生活的下半場,美團還是被抖音們拖進了低價和下沉市場的泥潭中。

一是低價,對低價政策的堅持,是抖音入局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以來,逆襲美團實作快速增長的秘訣,也是目前仍在持續強化的标簽。

為了應戰,過去一年,美團也通過多種方式對抖音生活服務發起了“低價”反擊,包括階段性補貼、直播等等。

盡管從業績表現來看,它們确實産生了一些積極效果。2023年全年,美團的核心本地商業分部營收同比增長了28.7%,至2069億元。

但可惜,從宏觀視角看,這些動作都是被動的、有限的,既不太符合盈利周期下的公司發展需求,也不具有長期性,更不足以應對已經到來的成本效益消費周期的新需求。

是以,美團真正應該建立的是一種能發揮自己優勢,且更為系統性的低價能力,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

其實,就像内容和流量之于抖音那樣,作為美團的關鍵流量入口,外賣似乎就可以作為與美團生态其他功能的關聯器,幫助建立美團更為系統的低價能力。

就比如有業内人士就提到,當到店與到家業務合并後,美團其實就可以用商家在外賣上對自己的依賴程度作為籌碼,通過效率提升,來換取商家在外賣産品和團購上更大的折扣力度。這是一種生态協同,也能更好地為商家做整體性服務……

二是下沉。去年7月,美團外賣合作城市釋出征集令,在鄉鎮、景區、園區等外賣空白區域招募合作商。9月,抖音緊随其後,啟動了“區域服務商業務”,吸引并聯合優質區域服務商,共同服務好本地中小商家需求。

抖音本地生活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缺點或許就将暴露出來了。

比如配送履約,作為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重要環節,此前美團之是以能從其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就離不開其龐大的運力支撐。但這對于從内容平台跨界而來的抖音來說,卻并無太多積累。

盡管抖音也可以通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暫時緩解配送難題,但整體依然會受到極大的配送成本限制。唯一可能快速破局的方法是,收購擁有配送能力的企業。但這還要看抖音最後會作何選擇。

如此看來,哪怕現在抖音在本地生活市場上大殺四方,但諸如美團等老玩家們也不是沒有扭轉戰局的機會。

從B端的企業消費管理破局,到絕對的配送運力優勢,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想象力也還遠沒有達到盡頭。

這也正應了美團王興最喜歡的那本書《有限和無限遊戲》: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探索改變邊界本身,創造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