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短時間拼“500億目标”,統一靠什麼實作?

現在的統一想以最快速度完成“五年内營收達到500億元”的目标。在近日統一股東會上,有股東詢問,5年内目标人民币500億元目标是否還是一樣。

統一董事長羅智先表示,中國是大陸型經濟的市場,要成為全國性的企業,統一中控營收目标5年内達人民币500億元“不是口号,是生存線”,且須在最短時間達到目标,否則營運會受到很大影響。

據了解,2024年,統一中控營收人民币285.91億元,且在過去十年間業績更是滞緩,不少業内人士表示統一過去的表現都讓500億目标充滿挑戰,不由讓人疑問:統一拿什麼來沖刺500億目标?

最短時間拼500億目标?難!

統一500億目标的首次被提及是在2023年初。當時,統一企業中國董事長羅智先表示,公司要向“五年内營收達到500億元”目标發起沖刺,“希望統一中控每年營收成長目标為8%-12%,未來營收能達到500億元,預估五年内達标。”。并表示這一目标的實作“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截至到2024年,統一也頻繁在多個場合提及集團要“五年沖刺500億”的發展目标,“這不是口号,是生存線”。盡管從目前來看,統一對500億的實作是勢在必得,但從将近十年的發展來看,這并不是短時間内就能容易達到的。

按照以往财報資料,自2012年統一營收突破214億元後,2013-2023年營收分别為233.29億元、224.88億元、221.2億元、209.86億元、212.96億元、217.72億元、220.2億元、227.61億元、252.31億元、282.57億元、285.91億元,11年的時間裡統一營收增長仍未超過300億元。

以2023年的營收來看,雖然營收創曆史新高,并較去年同期成長1.2%,但其兩大主營業務卻明顯“偏科”——飲料業務增長喜人,而食品業務則明顯衰退。與此同時,在去年3月,其全資附屬企業合肥統一一宗16.71萬平方米工業土地,被當地有關部門購回,獲得補償費用約5.83億元,獲得收益約3.42億元。剔除這筆土地處置收益後,統一在2023年的營收還能如此好看嗎?

業内人士對于這一目标同樣表示不看好。在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統一想實作這個目标很難。“這幾年統一的整體表現中規中矩。我們可以從2023年看到2024年上半年,很多企業都面臨整體發展困境,統一也已經到了發展天花闆,它的兩大業務闆塊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争力,創新更新跟疊代的速度以及品質也不高,不足以去支撐統一的500億口号”。

統一,丢了創新、也丢了流量

在過去将近30多年的時間裡,統一和康師傅一直牢牢把控着國内友善面市場,即使随着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衆多挑戰者出現,二者依然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并在市場培養出多個明星産品,也一直是衆多後來者争相模仿的對象。

比如,統一曾培養出一批年售10億+的明星産品,如阿薩姆奶茶、海之言、湯達人、老壇酸菜等,并取得了優秀的業績表現和極高的市場關注度。但如今不得不承認的是,統一有些明星産品已在市場中漸漸顯出“疲态”。

拿湯達人舉例,作為曾經的“高湯面市場第一品牌”,雖然其2022年銷售規模仍有40億元,但增速水準卻已明顯下滑,結束了連續五年的雙位數增長,陷入“近雙位數增長”的局面。再加上康師傅、白象等勁敵的圍追堵截,湯達人想要坐穩高端湯面市場的頭把交椅談何容易?同樣有老化迹象的還有阿薩姆奶茶,其所處瓶裝奶茶市場佔有率正被現制奶茶、純茶飲料等擠壓和分割,使用者被分流成為常态。

除了産品老化之外,最近幾年的統一,似乎丢了創新,也丢了流量。

在産品推新方面,統一跟随今麥郎的腳步,不止推出了安徽闆面新産品,還模仿今麥郎涼白開,推出了類似産品“涼開水”,甚至,統一還跟風楊掌櫃推出了一款粉面蛋肉腸産品。作為食品行業數一數二的企業,竟然去抄襲“小弟”的作業,這是打死都不敢相信的事情,如今卻一再發生。如今的統一,早已褪去了“推新達人”的光環。

這或許統一掌門人羅智先的理念有關,據了解其曾不止一次地強調,統一不需要進行很多新的事業,而是隻需要在現有業務範疇、作業方式上重新調整即可,也就是在所謂“老産品新市場、老産品老市場、新産品新市場、新産品老市場”的方格裡面再重新排列組合,就有做不完的商機。

在營銷上,統一似乎也相對“麻木”,以至于錯過了一場“潑天富貴”。比如5月23日至24日東部戰區在台島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習,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關注焦點。

而“中國軍号”在此期間發表了一篇微網誌:這是軍号編輯部的加班餐,量大管飽。畫面中,包括統一旗下的兩大王牌産品老壇酸菜牛肉面和阿薩姆奶茶,還有一個頗具反諷意味的茶葉蛋。在目前這樣的特殊時刻,統一“全家桶”正式出道。

最短時間拼“500億目标”,統一靠什麼實作?

要知道白象正是因為接住了屬于自己的“潑天流量”而持續翻紅,并借此闖出了一番新天地,至今讓業内人士記憶猶新。但沒想到,面對這樣的“潑天流量”和官方加持,統一竟然無動于衷,沒泛起一點兒水花。

既拒絕愛國流量,又缺少産品創新的統一,又該如何實作“5年沖刺500億營收”的目标呢?

光靠“吃老本”賺不來500億

不能否認的是,現在的統一,曾經友善面市場的巨頭,或許更應該向白象取取經。

細數友善面市場在過去數十年内的發展與品牌之争,康師傅、統一、白象、華龍(今麥郎)“四分天下”。因為市場路線和使用者定位不同,四者一度在行業内各分秋色,各自跑馬圈地,良性競争。近幾年,與統一友善面業務呈下滑趨勢不同,白象、今麥郎在友善面市場可以說是逆勢發展。二者的成功之道的關鍵詞就在于産品創新、年輕化營銷。

比如除了洞察到中國人愛喝湯推出湯好喝老母雞湯面王牌産品之外,白象還根據不同低于消費者口味偏好,挖掘各地的飲食特色文化,不斷研發出豐富的産品矩陣,比如,白象“中國面”系列産品、以“辣”為主的大辣嬌、以香菜為主打的超級香香香香香香菜面等,而在營銷層面,則是布局品牌營銷生态,通過與大IP推出聯名産品、制造線上話題爆點、打造線下沉浸式主題店等多種新鮮式,積極搭建與年輕人對話的新管道。

任何一個品牌并不是每一條試水業務線的市場表現都能達到預期,或者有望憑着好看的銷量曲線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也不是每一個營銷政策都能轉化為KPI,甚至很多的嘗試都已嚴重受挫而提前宣告失敗。但毫無疑問,白象仍然在努力為傳統面食制品企業重返高光而努力。

無論是銳意進取的創新力,還是不斷擁抱年輕人而不斷被煥活的品牌力,恰恰都是統一欠缺的。統一也更加應該意識到:光靠“吃老本”賺不來5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