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共産黨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

提問:張 骞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北京世紀壇醫院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共産黨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差別。請問,如何了解其中的内涵和現實意義?

解讀:牛先鋒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黨校(廣西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教授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的鬥争所經曆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産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三句話邏輯連貫、内容統一,共同規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闡明了無産階級運動的程序,宣示了共産黨人的目标追求。對于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把共同理想與遠大目标相結合,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曆史背景

随着大工業的發展,到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生産關系在西歐普遍确立,資産階級的統治地位得到了不斷鞏固。資産階級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産力,比以往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産力還要多、還要大。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内在沖突日益暴露,經濟危機周期性出現,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之間的鬥争不斷發生,勞工運動逐漸高漲。勞工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走上了曆史舞台,建立具有明确政治訴求的政黨提上了日程。

此時,各種政治勢力和社會思潮圍繞勞工運動上司權,展開了激烈的争奪。為了使勞工運動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馬克思、恩格斯在實踐上積極參加勞工活動,在理論上與各種思潮進行戰鬥,希望以共産主義思想武裝勞工,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

1847年11月,共産主義者同盟在倫敦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恩格斯親自參加大會,并受大會委托為同盟起草綱領。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共同發表了為同盟起草的綱領,這就是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共産黨宣言》。這三句話均出自《共産黨宣言》,以黨的綱領的形式,第一次向世人公開了共産黨的性質、目的和曆史使命。

規定黨的根本屬性

共産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是對黨的性質的規定。在過去,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敢于公開聲明“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他們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而隻有共産黨人敢于公開亮明自己的立場。這不是道德情感的流露,而有其深刻的曆史原因和經濟原因。

從曆史和經濟考察,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社會就出現了私有制。生産資料占有者在取得統治之後,“總是使整個社會服從于它們發财緻富的條件,企圖以此來鞏固它們已經獲得的生活地位”。是以,統治者無論是所采取的政治經濟措施,還是建立起的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态,無一不是為了維護對無産者的壓榨與剝奪。

到了現代資産階級社會,資産階級占有的财産是以無産階級不占有财産為前提的。随着大工業時代的到來,資産階級的占有方式已經造成嚴重的兩極對立,一極是财富的積累,一極是貧困的積累。資産者占有了一切資産,而無産者積累的隻是貧困。“無産者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他們必須摧毀至今保護和保障私有财産的一切。”

正是基于對無産者和資産者曆史地、唯物地分析,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的共産黨是無産階級政黨,必然要為無産階級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是以,“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是共産黨人誕生之際就具有的根本屬性。

論證黨的發展程序

“在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的鬥争所經曆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産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這句話既是對曆史事實的描述,也是對未來的指導,更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從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鬥争的曆史來看,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的鬥争首先是個别勞工或者個别企業與資本家之間的零星沖突,這種沖突往往圍繞經濟利益而展開,基本上也都在資産階級鎮壓下以失敗而告終。這時勞工運動還處于自發階段,勞工階級還是自在階級。當勞工階級意識到隻有形成聯合起來的政治組織,推翻資産階級政治統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命運之時,勞工鬥争才發展到了自覺階段,勞工階級才成為自為階級。

從對未來的指導來看,馬克思、恩格斯把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的鬥争劃了階段,并明确了每一個發展階段的任務。“勞工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産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争得民主”,即推翻資産階級統治,打碎資産階級國家機器,實作無産階級革命專政。二是“無産階級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産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産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産階級手裡,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産力的總量”,即把資産階級的私人資本變為國家資本,發展生産力滿足社會需要。三是向更高的社會發展階段邁進。

從方法論上看,馬克思、恩格斯從經濟發展和階級鬥争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無産階級革命的徹底性和階段性相統一的思想,實作了“不斷革命”與“階段性革命”的有機融合。革命的徹底性要求共産黨人要牢記“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革命的階段性要求共産黨人既不要畫地為牢,也不要急躁冒進,要腳踏實地完成階段性目标,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指明黨的奮鬥目标

共産黨不是一個宗派組織,不是與其他勞工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共産黨人的最大優勢在于實踐中同資産階級鬥争最為堅決,理論上更了解無産階級運動的條件、程序和一般目的。

正是基于這兩大優勢,共産黨人一方面能夠根據具體實際制定近期目标和運動過程中的階段性目标,團結整個無産階級同資産階級進行最堅決鬥争,奪取政權、盡快發展社會生産力,為整個無産階級謀利益;另一方面能夠看清曆史發展大勢,不斷向“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共産主義社會遠大目标邁進。

共産主義既是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又是共産黨人的遠大理想。把無産階級運動的近期目标與遠大理想相結合,在為近期的目标堅決鬥争的同時,又始終朝着遠大的理想而奮鬥,這一思想為共産黨人制定發展戰略和前進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

具有重要時代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已有170多年曆史了,但至今并未過時,對于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是共産黨人的黨性規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理論源頭。它要求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朝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進。

無産階級革命分階段向前發展的基本原理,要求我們必須正确判斷所處的曆史方位,緊緊抓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沖突和沖突的主要方面,着力解決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樹立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無産階級革命要堅持近期目标與遠大目标相結合的基本原理,要求我們既要樹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淩雲壯志,不能因理想的遠大而喪失信心,又要面向實際解決現實問題,不能急躁冒進,做超越階段的事情。要把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始終堅守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不負共産黨人的光榮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