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門街道的老太平弄,是一個曆史悠久的街區。随着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十六鋪糧油市場已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這裡,商務樓宇、老舊小區、商品房小區和學校交織分布,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社群結構。居民和企業白領對高品質服務場所的需求日益增長。黃浦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到2025年末打造“一街一路”示範區域的目标,而老太平弄被小東門街道選為示範建設街區。
老太平弄的“一街一路”建設,不僅僅是環境的改善,更是社群服務功能的全面提升。結合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口袋公園的建設,這裡正在轉變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品質的社群。金外灘花園9号的“三會”實踐基地,成為了傾聽民意、彙聚民智的重要平台。通過“三會”制度的運用,激發了居民的參與熱情,實作了社群共建共治共享,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感。
2023年,小東門街道及龍潭居委在“三會”實踐基地舉辦了多場聽證會和協調會,廣泛聽取了居民、人大代表和企業白領的意見。居民們對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衛生、噪音和環境污染問題表達了擔憂。而代表們則強調,社群建設應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提升整個社群的幸福指數。
老太平弄“一街一路”聽證會
老太平弄“一街一路”協調會
面對這些關切,小東門街道及龍潭居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針對衛生問題,服務中心将建立便民配藥點而不提供打針服務,以避免醫療廢物的産生;對于噪音問題,活動和開放時間将被安排在不影響居民的時段;至于油煙污染,服務中心将采用配送餐食的方式,避免在中心内烹饪。此外,考慮到服務中心所在樓宇已有30多年的曆史,街道還邀請了專業部門進行房屋安全評估,并計劃進行消防設施的改造。
為了更廣泛地收集民意,小東門街道發起了“金點子”征集活動,吸引了市八中學的學生參與設計,送出了多個方案設計圖。通過線下問卷和實地考察,街道從公共空間打造、公服設施布局、沿街業态調整到社群文化挖掘等方面,集合了多方智慧,共同規劃老太平弄的未來。街道還利用了線上資源,通過“社群雲”平台的議事廳子產品,增設了“益街益路”議事互動模式,探索建構了一個包括黨建引領服務、商戶聯盟、商居互動和公衆回報在内的線上自治網絡。
通過這些舉措,小東門街道確定了“一街一路”工程的順利進行,消除了居民的顧慮,并獲得了周邊居民和商戶的支援。最終,“活力舞台”在老太平弄金外灘小區外建成,這裡曾是一片空地,現在卻成為了一個環境舒适、優美的休閑和議事場所。各類活動如“小小音樂會”“運動遊園會”和“夏日多巴胺社群玩水節”等,讓社群居民在夏日裡揮灑汗水,享受活力。
老太平弄口袋公園也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了初步改造。未來,小東門街道将繼續推進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建設,并堅持運用“三會”制度,推動社群治理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作街區融合和治理成果共享。
“三會”制度,這一基層治理的法寶,正在将政府與群衆緊密聯系起來。小東門街道将繼續探索與創新,推動“三會”制度的深化發展,以實際案例解決群衆的實際需求,積極推動其在更多場景、更廣範圍内的實踐應用。通過“三會”制度,小東門街道彙聚群眾之力,聽民聲、察民情、訪民意,共同書寫社群共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