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腎,是人體重要的器官。相對于其他四位來說,「脾髒」顯得低調許多,它沉默老實,很少刷存在感。
脾,到底是幹嘛的?它又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生命時報》(微信内搜尋“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一一解答,并教你保護好脾髒。
受訪專家
武漢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 蔡常春 副主任醫師 孫江陽
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 賈大成
脾髒,到底有什麼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醫說的“脾”和西醫的脾髒不是一回事。中醫說的脾是指吸收運化食物的功能;西醫中的脾髒,僅僅指一個器官。
脾髒位于左上腹,肋骨後方,與胃、胰腺緊緊相鄰,正常情況下根本摸不到,也很少表現出任何症狀。
成年人脾髒長10~12厘米,寬6~8厘米,厚3~4厘米。你緊握的拳頭,差不多就是脾髒的大小。
總的來說,脾髒的生理功能有三大類。
1
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是人體内最大的淋巴器官,約占據1/4的淋巴組織,發揮着重要的免疫功能,可以說是機體的“免疫工廠”。
它可以制造出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築起免疫“城牆”,增強抵抗力。
2
貯存、調配血液
當機體休息安靜時,它忙着貯存血液。機體處于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态時,脾髒便将儲藏的血液送入血液循環,幫助機體運轉。
3
“血液清潔工”
脾髒又被稱為“血液清潔工”、強力“過濾器”:
- 健康的血細胞經過脾髒時暢通無阻,但受損或死亡的細胞會被攔截、分解;
- 如果血液中出現病菌,脾手下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會将它們統統“吃”掉。很多時候,你尚未察覺,但它已為你清理掉入侵的微生物。
還有一個有趣的功能是,脾髒在胚胎時可以造血,但出生後這一功能逐漸退化,基本消失。
脾有一個“緻命弱點”
脾髒平時老實本分,但不是沒有“脾氣”,它有兩個弱點。
緻命弱點——害怕外力
脾髒質地嫩而脆,是腹腔最易受損的器官之一,脾損傷發生率占腹部創傷中的40%~50%。
高強度的外力打擊、車禍,甚至摔倒、騎車被碰撞等,都可能使脾髒“裂開”。嚴重時,脾會像破碎的血豆腐無法縫合,隻能摘除。是以,脾又被調侃是“人體的豆腐渣工程”。
當上腹受到撞擊,即使是小打小鬧中腰部不慎撞到桌角,若之後數日内出現腹部疼痛、頭暈、口渴、胸悶的症狀,也一定要重視,及時就醫。
第二弱點——害怕變大
脾一旦變大,會破壞大量的正常紅細胞、血小闆和白細胞,導緻貧血、感染和出血。
各種急慢性感染、肝硬化、血液病、紅斑狼瘡、脾囊腫、血管瘤、淋巴管瘤等疾病,都可能讓脾變大。
如果近期出現腹脹、乏力、食欲不振、刷牙出血、皮膚淤青、月經增多等情況,可能是脾出現了問題,可以先去普外科就診。
失去脾,人體會發生什麼?
根據脾損傷的原因,可分為外傷性、醫源性和自發性三類,其中外傷性占85%以上,交通事故造成的脾破裂居首位,約占50%~60%。
- 急性脾破裂
上腹遭撞擊時,可引發急性脾破裂,出現大汗、口渴、腹痛、心慌、呼吸急促、四肢濕冷等症狀,短時間大量出血,引發失血性休克,情況兇險。
- 遲發性脾破裂
最初症狀并不明顯,很可能隻是左上腹輕度疼痛,但在數日後,部分患者的脾髒會突然破裂大出血。若未及時就診,可導緻休克乃至死亡。
失去脾髒,意味着失去的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但是,在緊急情況面前,搶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保脾第二位,不要因為猶豫錯失搶救時間。
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表示,對成人而言,全脾切除術對免疫功能影響較小,也不會影響壽命;但對嬰幼兒,脾切除對免疫功能影響較大,可能出現兇險性感染。
如何護好我們的脾髒?
保護脾髒,要針對它的弱點入手,重點做好以下幾件事。
No.1
盡量避免外傷
脾是最容易受傷的内髒器官,生活中盡量避免碰傷、跌傷,尤其是本身就有脾腫大的人。
若左上腹受到撞擊,即使是撞到桌角,數日後出現疼痛,也一定要就醫。
No.2
控好相關疾病
積極治療導緻脾大的疾病,如肝硬化、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患者的脾髒體積可增大10倍以上,外傷後脾破裂的幾率大增,更要高度警惕。
No.3
保持免疫平衡
脾髒是免疫器官,任何不良的習慣都可能影響脾髒功能。比如,不注意衛生,接觸過多病原微生物,可導緻感染發生。
經常熬夜,長期精神緊張,可能通過神經内分泌系統,影響脾髒工作。
生活中注意保暖,多通風換氣,避免腹部受涼。日常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吃過于油膩的食物,少吃過涼的食物。▲
本期編輯:鄭榮華
右下角點個在看再走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号: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标題
我們不做隻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轉載咨詢:010-65363791
業務合作:010-653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