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今日頭條即将觸達增長天花闆,擴張壓力之下的張一鳴,在2017年豪擲10億美元收購了Musical.ly,并換來了幫助位元組跳動建構一明一暗兩條新增長曲線的兩員大将。
同為Musical.ly聯合創始人的朱駿,帶領TikTok征戰全球化;另一聯創陽陸育則被張一鳴轉崗至硬體業務,并告訴對方,位元組未來的業務将 “由軟到硬,由線上到線下”。
硬體,由此成為位元組尋找新場景、拓展新使用者的必要嘗試。過去七年間,位元組先後試水手機、教育硬體和VR等,卻又相繼遭遇挫折。
但随着生成式AI新技術的出現,屢敗屢戰的位元組,又萌發了做硬體的新想法。近期,有媒體爆料位元組已于4月份秘密啟動AI手機研發項目。位元組則對此辟謠稱,并非在做AI手機,而是在探索基于手機的大模型軟體解決方案,提供給手機廠商參考使用,并強調“目前并沒有自己做手機并銷售的計劃。”
雖然無法通過直接銷售手機創造營收,但位元組依然沒有放棄從AI硬體中尋找增量的機會。
在ChatGPT引爆新一輪AI應用熱潮後,定位桌面機器人的小麗智造創始人兼CEO胡捷,就曾告訴字母榜(ID:wujicaijing),為了在産品中接入外部大模型服務商,每年需要向對方支付數十萬元費用。
相比胡捷,手機廠商無疑是一個付費能力更強的客戶。IDC在對外釋出的《AI手機白皮書》中披露,預計在2024年,中國市場的AI手機出貨量将達到3700萬台,到2027年,這一數字會增長到1.5億台,屆時AI手機所占的市場佔有率将超過50%。
這也意味着,想要向手機廠商兜售大模型軟體解決方案的位元組,迎來的将是一個至少上百億的潛在市場。
今年2月份從PICO抽調到手機項目組的劉科,前段時間剛剛結束了與一家國産手機廠商的合作,劉科一方負責将豆包大模型能力落地到合作方的手機智能助手中,共同打造一些AI智能體應用。
随着越來越多3C廠商、網際網路公司盯上硬體,業内逐漸開始把2024年視為“AI硬體元年”,手機之外,耳機、眼鏡等也開始迎來一股AI改造風。
被傳出研發AI手機之外,今年5月份,彭博社報道位元組以5000萬美元收購了中國耳機制造商Oladance。此舉被外界解讀為位元組管理層看到了可穿戴裝置成為AIGC服務平台的潛力。
在AI硬體上的多路出擊,不由讓人聯想到位元組奉行的“大力出奇迹”方法論。2016年的一場活動上,張一鳴曾對外提及,“最早是學打撞球的時候聽到這句話的,就是說用蠻力把球打進去。”
但随着張一鳴于2021年底隐退,梁汝波治下的位元組,開始改換節奏,無邊界擴張被聚焦主業所取代,“大力出奇迹”的方法論也開始讓路于降本增效。
感受到公司管理層政策變化後的汪凱,在去年11月PICO大裁員中,并未選擇如劉科一樣堅守并等待新機會的到來,而是跳槽去了一家新造車公司,“(電動汽車)這是當下無可争議的硬體風口。”
汪凱的擔憂不無道理。AI硬體是未來,但難成當下的新機會。“是以元年這個事,你可以參考SaaS行業,有人從2012年就開始喊SaaS元年,一直喊到了 2022年。”恒業資本創始合夥人江一如此形容。
A
在生成式AI助推之下,AI硬體快速崛起為時下風口之一,并引來網際網路大廠和3C廠商等多方勢力的同台競技。
尤其在算力可擷取性與AI體驗便捷性上,可以直接在端側運作大模型能力的AI硬體,有着無可比拟的誘惑力。
更重要的是,相比傳統硬體,AI硬體的出現,有望帶來互動層面的颠覆體驗,“現在我要在公司内部跑一個流程,我可能要點七下。如果我改用AI硬體,通過語音互動就能一步完成,相當于是省去中間六步的時間。”在江一看來,AI硬體所産生的界面變革,最終将在使用者側帶來效率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決定AI硬體能否得到消費者認可的一大因素,離不開對高頻剛需場景的探索和開發,無論是網際網路大廠,還是3C廠商,當下比拼的關鍵之處,還在于對消費者的了解程度。
基于此,包括位元組等在内的網際網路大廠,做AI硬體,其實“硬體不是它們的目的,場景才是,尤其是使用者高頻使用的場景功能,或者未被發現的高頻使用場景功能。”江一分析道。
但想要找到符合大衆需求的高頻場景,并非易事。部分AI硬體的創新先驅,已經開始遭遇危機:打出“人工智能的iPhone”旗号、并拉來OpenAI創始人奧特曼站台的AI Pin,推出僅僅半年時間,背後研發公司Humane,便于5月份被曝出賣身消息。另一明星AI硬體Rabbit R1也被質疑套殼安卓。
因缺乏與線下硬體産品的剛需适配場景,進而導緻進展不利的情況,位元組早已在進軍車聯網時體驗過一次。
2020年5月,位元組向媒體确認,已組建車聯網團隊,并計劃推出自己的車輛資訊娛樂系統方案,實作旗下抖音、今日頭條等移動網際網路産品在汽車終端落地。但僅僅是把抖音簡單植入車機端,價值并不大,快手就是前車之鑒。2019年7月,快手與斑馬合作,在斑馬智行3.0系統中接入了快手短視訊功能,并裝進了上汽榮威RX5 MAX的智慧出行娛樂系統中,但使用者反響平平,主要原因在于一來受限于場景。
有車聯網産業鍊人士吳柯維告訴字母榜,更有價值的,是給車主提供一些能輔助駕駛安全的資訊,“如果弄來弄去,隻是在上面去搞一些娛樂,去刷個抖音,這事兒不靠譜。”這背後反映出的,恰恰是非剛需應用的場景移植問題。
B
AI硬體風口到來之前,位元組曾找到過兩個看似剛需的場景,并為之适配了硬體: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遊戲。
在2018 年底耗費上億元收購的錘子科技堅果手機團隊基礎上,位元組組建了“新石實驗室”,并将其打造成了公司的“硬體中台”。在團隊磨合的兩年間,新石實驗室釋出了兩代堅果手機、TNT 顯示器新品以及音箱等周邊産品,試圖開發辦公場景。
由于辦公場景反響平平,“新石實驗室”的重點被調整到了教育硬體賽道。2020年,位元組正式推出大力教育,并同步釋出了首款教育硬體——智能台燈。據晚點LatePost爆料,台燈之外,位元組還在研發多款教育硬體,其中包括教育平闆、口袋學習列印機、兒童早教機、詞典筆等等。
作為位元組旗下首款教育硬體産品,張一鳴顯得頗為重視,不僅在内部評價“大力智能作業燈”是教育業務“蠻有亮點的突破”,還在2021年的位元組跳動九周年演講中,再次提及智能台燈,将其列為過去一年中公司取得進展的業務之一。
随着張一鳴重視程度的加強,到2021年1 月,新石實驗室正式并入 Musical.ly聯合創始人陽陸育所帶領的位元組教育硬體團隊,後者也成為張一鳴欽點的位元組教育硬體首任負責人,并向時任大力教育CEO陳林彙報。
但随着“雙減”政策的出台,大力教育的内容化政策被按下中止鍵,陳林規劃中的軟硬一體化發展計劃難以為繼。
2022年7月,陽陸育正式從位元組離職。位元組的教育硬體夢也短暫停留在了智能台燈階段,後續的一系列産品規劃就此失去了登台亮相的機會。
但張一鳴硬體之心未死。2021年8月,位元組豪擲數十億元收購國内VR出貨量第一的廠商PICO,試圖複制被Facebook(後改名為Meta)走通的VR+遊戲路徑。
在收購發生前的2020年,一些頭部VR遊戲開始盈利,PICO創始人周宏偉提到,“其實使用者量也就100萬-200萬,但盈利非常可觀。”
在收購PICO的五個月前,位元組剛剛以數百億元的代價,完成了對遊戲開發商沐瞳科技的收購。2019年發力遊戲業務以來,位元組自研團隊朝夕光年内部也一直在進行VR相關業務的嘗試。
但張一鳴的VR硬體夢再次折戟。去年11月,位元組遊戲業務大裁員,甚至一度爆出打包出售沐瞳科技的消息。
遊戲内容受阻,PICO也難逃困境。同年11月,PICO也迎來大裁員時刻,波及近半數員工。
但從收購耳機廠商Oladance、傳出研發AI手機的消息來看,位元組在硬體方面仍保有一顆屢敗屢戰的心。
C
硬體之外,還有一個領域,位元組同樣保有屢敗屢戰的勁頭,那就是社交。
抖音布局社交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當年年末,抖音集中推出“抖音朋友”“抖信”功能。次年,抖音釋出短視訊社交應用“多閃”,被視為是對微信社交地位的一次重要沖鋒。
“多閃”發展不及預期之下,進入AIGC時代,位元組一如發現AI硬體新大陸一般,找到了重做社交的新思路,推出AI社交APP“話爐”,甚至還悄悄重新開機了被外界遺忘的“多閃”APP。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汪天凡在接受界面采訪時曾指出,位元組需要社交這樣的基礎設施來增強競争力,“頭條一直有做社交之心,社交是比頭條現在所有産品更底層的一個基礎設施,如果沒有社交,它會一直受制于騰訊。”
通過社交産品,位元組不僅能打通各個産品之間的流量池,還可以進一步培養使用者的忠誠度。在增強使用者粘性上,硬體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且作為線下場景的硬體,還能起到降低獲客成本、增加流量曝光以及提高收入的效果。
即便是手握全球最大社交産品矩陣的紮克伯格,也難逃對硬體的癡迷。在2014年花30億美元收購Oculus後,紮克伯格曾對外講過一個觀點:錯過智能手機及其作業系統的設計,很多公司隻能淪為谷歌和蘋果的附庸。未來,隻有有了自己的硬體平台及系統,才能掌控命運。
但AI硬體是未來,卻很難成為當下位元組能夠抓住的機會,“因為這是消費者預期被嚴重透支的一個賽道。”江一認為。
包括蘋果、華為等頭部硬體廠商在内,對外宣揚的端側AI功能,全都是期貨。蘋果在2024WWDC上釋出的AI功能,隻有極少部分會在2024年秋季上線,據科技記者古爾曼爆料,一些主要功能如Siri了解裝置内容、語義索引、人工智能控制裝置和螢幕感覺功能等,則将推遲到2025年釋出。
華為在6月份掏出的Harmony Intelligence(鴻蒙原生智能),部分AI功能也被延期到了2025年。
在智能音箱時代,消費者對AI的預期便曾被狠狠透支過一次,如今,AI硬體會重蹈智能音箱的前車之鑒嗎?
參考資料:
《位元組跳動研發AI手機?回應來了》第一财經
《AI手機白皮書》IDC
《Pico裁撤,位元組VR大力沒有出奇迹》智能湧現
《TikTok内幕:張一鳴的巨浪征途》張小珺
《位元組跳動如何做教育硬體?》晚點Lat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