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少奇1948年就曾提出小康之家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小康"的有趣故事。小康,顧名思義,就是過上溫飽有餘、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追求小康生活,是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産黨為人民謀福祉的執著目标。

劉少奇1948年就曾提出小康之家

其實,小康這個詞早就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的詩人就曾在詩篇中寫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用現代白話文解釋一下,就是人民辛勤勞作之後,就可以過上些許小康生活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思在《禮記》裡也描繪了一幅小康社會的美好畫卷:"大家各自盡孝,子女有教無失,勤勞緻富自己,貴族世襲從事禮樂,修建城池鞏固防禦,重視禮義,正己化人......這就是小康啊!"

劉少奇1948年就曾提出小康之家

後來,小康之說被中國共産黨賦予了全新内涵。在1948年的一次中央會議上,劉少奇同志就曾經提出,要讓小生産者過上小康生活,才能真正鞏固黨對他們的上司權。可見,實作小康不僅是溫飽有餘,更蘊含了政治統治的考量。解放戰争勝利後,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階段,但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标并未落空。

劉少奇1948年就曾提出小康之家

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重ново國目标時,首次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概念。他明确指出,四個現代化不是追求極端和豪華的現代化,而是要讓八億人口都過上小康生活。1984年,鄧小平更是将小康社會定義為"中國式現代化"。由此,小康社會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目标。

之後,小康内涵不斷豐富。黨的十六大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體闡述為經濟發展、民主法治、科教進步、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富裕。可謂是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總體小康。十九大則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确立為目前的奮鬥目标,要求接下來的發展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協調可持續、富民富國。

劉少奇1948年就曾提出小康之家

總的來說,小康不僅是溫飽無憂的物質生活,更包含了民主、法治、文明、和諧、綠色等全方位發展。它是中國人民的理想生活,也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小康之路雖然曲折,但隻要黨和人民同心同德、頑強奮鬥,我們終将喜迎全面小康!

通過今天的分享,相信大家對"小康"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康之說源于古人的向往,但被中國共産黨賦予了更為豐富的時代内涵。從小康之家,到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理念随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進。

劉少奇1948年就曾提出小康之家

它不僅關乎人民的物質生活,更蘊含着全面發展的宏偉目标。一路走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為之付出了艱辛努力。如今,全面小康已在望,我們正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闊步前行!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撸起袖子加油幹,一同書寫中國人民追求小康夢想的嶄新篇章!#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