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嬴政在著名的“困龍之地”沙丘宮結束了威武不可一世的一生!而沙丘宮也成了文人騷客訪古探幽的地方,甚至還留下了不少詩詞。而清朝康熙年間廣宗縣吳存禮的一首七律《沙丘宮懷古》,堪為其中代表。其詩雲:
“閑來憑吊數春秋,閱盡滄桑土一抔。
本籍兵争百戰得,卻同瓦解片時休。
祖龍霸業車申恨,主父雄心宮裡愁。
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猶自照荒邱!”
當然,并不是嬴政的死亡勾起了筆者的詩情,而是嬴政死後的一系列變故令人扼腕歎息。
其世界變化之快,讓人悲歎不已!
假如繼承嬴政皇位的是其長子扶蘇亦或者是其他皇子,是不是秦朝不會僅僅隻存亡二世而戛然而止,這點确實值得思考一番。
公元前210年的七月,開疆拓土的嬴政在沙丘平台駕崩,知道嬴政死的人隻有李斯、趙高、嬴政的小兒子胡亥等幾個人。
因為皇帝是在外地去世的,丞相李斯很擔心衆位皇子和天下發生變故,是以就封鎖了嬴政去世的消息。而此時,被裝在辒辌車裡嬴政還跟往常一樣批閱政事、照常飲食,而不知情的大臣也照常奏報政事。
大家也似乎未發現異常。
而随着酷暑高溫下的蒸烤,嬴政屍體的惡臭從辒辌車裡散了出來,李斯就下诏指令随行的官員每車載一石鹹魚,用來混淆嬴政屍體的惡臭味。
丞相李斯為了掩人耳目可謂是費盡心機,而他和趙高密謀商議毀掉嬴政賜給長子扶蘇的诏書,謊稱嬴政冊立胡亥為太子,更是改變了秦朝的曆史走向,而李斯也落得一個被處以五刑,腰斬于鹹陽集市的下場。
可能,李斯做夢也沒有想到,當初的錯誤決定會讓他身首異處,被誅三族吧。
而早在嬴政病亡之前,就已經寫了一封書信賜給他的長子扶蘇:“将軍隊交給蒙恬管理,回來護送我的靈柩回到鹹陽下葬”。可惜,這份诏書并沒有寄給扶蘇,而是被截留在中車府令趙高手裡。
而趙高因為之前曾教胡亥寫字和刑法,與胡亥格外親近,是以他就和李斯密謀立胡亥為太子。
之後,胡亥順理成章成了皇帝,而當成為皇帝的那一刻,一場史無前例的家族屠殺開始了!
胡亥為保住自己的皇位,他聽從趙高的建議“滅大臣而遠骨肉”。
秦二世元年春,國家重臣蒙毅等無辜被誅,一時間,腥風血雨遍及朝廷内外。皇室内部,有12位公子被百般淩辱後腰斬于鹹陽街市,10位公主被活活地肢解;他們的财物被盡數沒官,受株連而治罪者不可勝數。
公子高準備逃跑,又恐家屬被誅,隻好上書,請求為秦始皇殉葬,胡亥準其請求,公子将闾昆弟3人,被迫拔劍自刎。
生在帝王家,總有一些無辜的人遭罪。
而同樣的劇情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重演!哪怕是在現代也逃脫不了人性的悲哀!
而有趣的是,後世居然發現了嬴政被殺子女的墓葬,1976年10月,在秦陵東側上焦村附近發現了一組陪葬墓群,共17座,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其中8座,8座墓中各有一棺一停;其中7座墓中各有人骨一具,五男二女。一座墓中,棺内隻有一把青銅劍,未有人骨。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棺中屍骨非常零亂,有的軀體與四肢相分離,有的頭骨與軀幹相分離,有的頭骨上有箭頭,這些現象表明墓主系非正常死亡。
但同時墓中的随葬品非常豐富,有金、銀、銅、鐵、陶、玉、蚌、貝、骨、漆器及絲綢殘片二百餘件,這種規格說明墓主人是有一定身份的。這些有一定身份而又遭到殘酷殺害的墓主讓人聯想到被殘酷殺害的秦始皇的子女們。
當然,我相信這是一種附會罷了,并沒有什麼根據,隻是我倒是心疼起嬴政來。
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卻灰飛煙滅了!
想當年,嬴政曾讓盧生四處求訪神仙,盧生從海外帶回圖書,說“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胡”是胡人,派三十萬人北去擊匈奴。卻沒想到的原來是自己的兒子胡亥!
曆史真的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我們卻樂此不疲其中!